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作为新经济范式,以行业高渗透性和颠覆式创新特性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能够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因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宏观方向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微观方向是实现制造业的数智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其中,数智化转型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服务化转型代表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理念;绿色化转型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构建数字基建,完善数字产业,为转型提供硬件设施和配套环境;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注重制造业数智化、服务化、绿色化的微观层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镇江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探寻其数字化转型路径,既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需要,又是推动地区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性选择。镇江市制造业在发展数字经济上已有一定成果,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新材料、医疗健康等行业,但转型过程中存在困境。文章通过评估镇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建立模型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论,从优化产业政策、提高数字化水平等方面提出推动镇江制造业升级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更好地在数字经济的大环境中生存并谋求高质量的发展,传统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必须从传统转向数字化。文章以江阴市高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归纳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历史与现状发现,高新区制造业表现突出的原因在于GDP稳步增长、政府大力扶持、人才不断涌进;但仍存在创新平台遭遇瓶颈、创新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化经济转型,采取注入活力、加强扶持等措施,助推高新区制造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对产业园区开发的重心将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功能完善、绿色发展方向转变,同时对开发数量进行适度控制。产业园区开发过程中将更注重战略型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型产业项目的引入,鼓励不同地区产业园区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推进产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先进智能制造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陈素梅  李晓华 《企业经济》2022,(12):140-150
面对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碳中和已成为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目标。进而,制造业绿色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制造业绿色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途径。本文从数字经济与绿色制造的概念及特征出发,剖析了在数字技术发展不足背景下制造业绿色发展面临的诸多制约;在此基础上,将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机理总结为:以系统性优化、降低试错成本和注重全生命周期资源利用促进设计绿色化,以智能洞察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促进生产绿色化,以绿色溯源管理和供需信息精准匹配促进供应链绿色化,以智能识别节能空间和构建绿色回收体系促进使用及回收绿色化。因此,为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制造的深度融合,需要从产品设计、工厂生产、供应链、产品使用及回收层面精准性政策进行引导与帮扶,完善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基础科学与重要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支持。  相似文献   

6.
“产业大脑”以数据驱动供求关系循环优化,“未来工厂”以数字技术重构组织模式,“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余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文章构建“数字经济系统→专精特新发展”分析框架,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底层逻辑,考察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与余杭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之间的关系,探讨“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提出以下对策:发挥“平台经济”优势,赋能“专精特新”数字化改造;培育数字服务平台,夯实“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基座;构建数字人才体系,优化“专精特新”人才供需匹配。文章旨在为余杭区加快建成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振兴制造业是促进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总结德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和数字化升级经验,对比中德两国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可以发现,德国制造升级模式表现出的创新性与前瞻性使其在数字化时代维持着强有力的领导地位。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应积极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带动中国品牌上升发展,建立企业数字化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培育与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数字战略部署,深入教育体系改革,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以数字赋能、文化引领、科技创新为脉络的数字创意产业是经济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共生的新场域,正成为国家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上阐释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关键性动力和空间组织问题,探究城市空间优化与数字创意产业共生模式。以深圳(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为例,规划构建“一廊引领、三核驱动、多点支撑”的空间组织模式,探索区域协同、产业提升、平台构建、政策支撑等发展路径,促进“文化+科技”、“文化+贸易”、“文化+旅游”的互融互动,推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意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密集型生产到高度自动化生产——中国制造业全面自动化进程仍任重而道远,但毫无疑问,高度自动化制造工厂将给所有产业带来转型与冲击,也将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前进与革新。时代巨浪下,吕顺机电该如何独立潮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智慧物流快速崛起,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高效流通通道的重要作用。将数字经济与物流产业融合以促进智慧物流高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与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了有效的融合发展策略。研究认为,为了实现数字经济与物流产业的融合发展,应积极推动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物流企业、创新合作模式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构建智慧物流生态系统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然而,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加速蔓延与传统要素比较优势弱化的双重挤压背景下,浙江省制造业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困难。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引发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度变革,推动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文章深入分析数字贸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与支撑要素,探讨数字贸易推动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与多重挑战,最后提出数字贸易推动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质量强国建设要求和数字技术引领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全国的长三角地区,肩负着建设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的使命。当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建设在全流程智能管控、质量标准协同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本文进一步从场景驱动技术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质量追溯链、人工智能框架下的质量改进、数据赋能的质量管理城市大脑、质量创新先导区协同建设五个方面,探讨长三角地区践行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阵地,也是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影响着国家和区域在产业链格局中的分工和地位。近年来,浙江省在不断谋划发展大数据、云计算、5G、智能硬件、柔性电子等数字产业,在夯实数字经济产业基础的同时,持续探索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国家示范区。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问题和瓶颈也相继显现。基于此,笔者通过长期的跟踪和调查,剖析了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在制造领域的深化与应用,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要素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以及价值来源的根本性变革.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存在着"不想转型""不能转型""不会转型"三重困境,本质上是企业层面数字化转型能力、产业层面数字化支撑能力、多元主体数字化协同能力不足以及整体层面开放共享不充分的表现.鉴于此,应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以提升企业动态能力,通过产业创新与产业融合激发潜在的发展空间,通过多元制造业主体有效对接与高效协同促进制造业体系与信息技术体系的开放共享,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中部地区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独立完整,拥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但整体上看,中部地区制造业的传统产业多、高精特新产业少,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弱、产业融合度低、与信息技术协同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产业链末端价值链低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不符合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合理选择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明确发展目标,夯实发展支撑,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中部地区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独立完整,拥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但整体上看,中部地区制造业的传统产业多、高精特新产业少,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弱、产业融合度低、与信息技术协同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产业链末端价值链低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不符合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合理选择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明确发展目标,夯实发展支撑,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化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业也在重新塑造盈利、生产和服务等模式,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本文以北京市传统制造业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及访谈等方式总结该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核心问题。随后,从人才、企业和行业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楼市》2012,(13):43
全球化和专业化对开发区高外向度经济结构和低附加值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带来严峻的挑战,加快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开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站在"建区"向"造城"的转折点上,杭州经济开发区正积极筹谋产业转型,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开发区产业优化升级,力图摆脱开发区传统工业一枝独秀的局面。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下沙在工业产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2011  相似文献   

19.
唐茂华 《经济界》2011,(3):64-67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且很多知名跨国企业集团已逐步完成这一转型。在国内,制造服务业仍是一个刚刚起步和较为新兴的领域,但已呈加速发展趋势。新时期,应大力推进大型企业集团和装备制造业领域制造服务业的发展,将其作为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着力...  相似文献   

20.
张兆安 《上海企业》2010,(11):38-39
上海经济转型的产业结构,要通过"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方针来提升产业能级。操作思路是:拓展现代产业、培育引领产业、创新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产业、稳定均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