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目前成为对高校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之一。大学生由于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该思潮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历史判断等方面的混乱,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因此,应分析其本质、表现及其影响,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解该思潮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经济危机看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广泛影响的一个体现。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思潮,而且是一种政治思潮与社会思潮。该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鼓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时论;抨击集体主义,鼓吹个人主义;抨击社会主义公有制,鼓吹私有化;抨击民族主义,鼓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对待新自由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随着当代经济思潮的快速转变,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蔓延并影响着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价值观念.在当代经济思潮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交替成为经济思想的主流,反映和服务于现实经济需要的同时,也隐含和渗透着西方发达国家强烈的意识形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信仰和价值导向作用,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思潮虽然源于古典自由主义,但将其推向极端化,要求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或约束尽可能少的自由,从而为监管不力、有毒金融衍生品泛滥等各种错误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为祸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整个世界。因此,应该客观辩证地认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改革之路,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和渗透。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输出是为美国霸权主义服务的文化侵略.党中央对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影响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措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界也不断予以批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改革开放政策制定以及经济基础领域带来了重大影响和危害.各级党政部门应该齐抓共管,从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两方面采取坚决措施,抵制和反对新自由主义,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全球化历程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风  潘鸣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2):72-73,95
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向全球扩张蔓延的过程中,对拉美、东欧和前苏联国家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对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应有清醒而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以反对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是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转变而产生的重要思潮。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各种思潮蜂拥而入,其中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思潮,在中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对新自由主义内涵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弗里德曼新自由义思想的核心是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这一思想体现在拉美地区的改革方案中,就是倡导贸易自由化,金融市场化,企业私有化。以此思想制定的经济政策,给拉美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我们要从拉美国家的改革中吸取教训,坚决反对新自由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9.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成长的"80后"、"90后"大学生们,学习中只注重专业技能学习,而忽略了对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容易不加辨别地接受各种社会思潮,给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挑战。在大学生中传播积极进步的社会思潮,用积极进步的社会思潮去影响激励大学生;对于错误落后社会思潮,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去鉴戒和教育大学生,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把社会思潮从心理层面或不完整的理论形态提升到理性层面,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引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力,从而呵护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新自由主义正式走到台前,由经济思潮逐步转化为一系列的政策主张,进而被作为主导性的治理范式推向全球。如今30多年过去了,新自由主义在各国付诸实践的效果究竟如何,它向历史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经济成绩单,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探究和思索。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作为一种经济学说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但由于其保守的立场及其  相似文献   

11.
程序自由主义及其局限——以民事诉讼为考察中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昕 《开放时代》2003,9(3):85-100
自由主义思潮导致程序自由主义理念兴起,而随着自由主义缺陷的不断展示,程序自由主义局限亦日益明显。本文从程序权滥用及规制、形式平等与实质正义的矛盾及其消解、古典辩论主义新发展、自由心证主义与法定证据主义结合、当事人与法院就程序控制权重新分配、强化程序对话机制等视角,论述了对程序自由主义局限之限制。  相似文献   

12.
马雁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44-246
在总结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和流派的基础上,从其对近代法学理论构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法学理论发展中对自由主义的反思,客观认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的这一文化现象,并正确看待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和政治民主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高校是各种新思潮汇集的平台,大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今后的发展,所以对待大学生社会思潮的问题要格外慎重,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多元的社会思潮,防止不良消极的社会思潮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新自由主义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在系统分析研究新自由主义理论流派及其发展的基础上认为,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其本质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向国际垄断资本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作为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同将新自由主义范式化、政治化和国家意识形态化的“华盛顿共识”不能等同;对于前者应批判性地吸收、借鉴;对于后者须坚决批判、抵制,谨慎落入“一体化”陷阱。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外国学者对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恩富  曹雷 《财经研究》2004,30(2):97-106
文章主要阐明当代国外学者关于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基本内涵、兴起与思想霸权、实践后果、与全球化关系及如何超越理论,然后对此作扼要评论,指出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激进经济学和新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来说,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总体上是保守和落后的,尽管它也有某些合理思想颗粒.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早期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选择传统的佛教理论作为阐释工具,以清末“群学”为理论基础,用中国本土思想转化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观念.这种对西方自由观念的创造性阐释,既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精神,又结合中国晚清社会实际情况而做出了富于创造性的解释,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自由主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价值支撑。新制度经济学充当了新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代言人。作为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制度经济学缘起之意识形态归因主要有:凯恩斯主义的失效与福利国家的"破产"、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的修正发展、经济全球化大肆渲染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对立等。对新制度经济学缘起之意识形态归因的透析有助于深刻认识其本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和政治民主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高校是各种新思潮汇集的平台,大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今后的发展,所以对待大学生社会思瑚的问题要格外慎重,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多元的社会思潮,防止不良消极的社会思潮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从本质上说是国际金融资本统治下的殖民主义化道路,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新自由主义所作研究的综合阐述,得出中国不能走新自由主义的改革道路,新自由主义道路只会导致国家发展缓慢甚至衰败,中国学者要始终运用马克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探讨新自由主义,才能使提出的理论、观点经得起实践的考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经济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里德曼是西方新自由主义阵营的领军人物。他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主张是比较全面的,并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其理论基础。他的经济思想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对我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确认识其思想本质对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改革和警惕新自由主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