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保私力救济的产生源于环保公力救济制度及其运作存在的缺陷,作为环保公力救济的补充,它是公民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分析了当前我国出现的环保私力救济现象的特点,并提出对环保私力救济予以法律规制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
郭洁 《经济师》2012,(10):64-65
内蒙古是资源开发型省区,矿业及其延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内蒙古在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环境事故尤为突出,严重危害到矿区周围人群的生命财产以及健康。矿山环境侵权属于特殊侵权形式,我国法律在实体法上对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做出了特殊的规定。但是在程序法中,目前已有的侵权救济途径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内蒙古行政与法律部门结合当地情况,对于完善矿山环境侵权的救济途径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文章旨在结合实际,说明拓展相关救济途径的必要之处,并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林国荣 《开放时代》2007,(1):149-156
本书的作者自然既非英雄,也非圣徒,这是因为书中的材料并没有试图证明所有的人都切望个人自由,作者也绝不如穆勒那样认为自由“乃进步”之所需;全书的唯一主题是提醒人们注意法律强权和压迫所带来的社会恐惧和正面经验。  相似文献   

4.
私力救济是当事人在公力救济无法达到及时维护利益的目的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在中国,私力救济规制过于简单,仅规定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形式。但是,私力救济并未因此减少,各种民间救济泛滥,典型如民间收债。中国在现在的立法改革中,不妨适当借鉴国外私力救济的制度,从而使民间的、尚未纳入法制但已存在的救济形式法制化、正式化。  相似文献   

5.
民事关系中的私力救济有利于充分地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节约交易成本,减少国家司法负担。我国民事关系中存在着大量的私力救济行为,对我国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如何规范民事关系中的私力救济提出了要求,本文探讨了民事关系中的私力救济的限制和民事私力救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对如何规范民事私力救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詹瞻 《经济师》2007,(5):71-71
近代工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要求民事侵权以无过错责任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最早为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提出并在立法中确认,我国在民法、环境法中关于环境损害赔偿的立法中也确立了无过错责任原则,这对于追究环境污染者的法律责任,及时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环境侵权涉及受害人之多、造成损害之大、侵权人认定难度之高,使传统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难以充分地救济受害人,所以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应运而生。可是,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在我国刚刚起步,尚存在一些问题,应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实现路径,从环境责任保险、环境侵权损害公共补偿基金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单行法规中规定了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几种方式.这些救济方式不仅规定了事后补救性质的损害赔偿(包括恢复原状),也规定了事前预防性质的侵害排除(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与消除危险),防止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害或除去正在发生的侵害,且两者可以合并适用,很好地体现了预防和补偿并重的原则.而我国法律关于环境侵权救济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民法框架之内,环境侵害司救济主要通过环境侵权制度得以实现,即使经过自身地不断调整,在面对环境侵害时,这种司法机制还是体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之下,环境侵害救济走上了社会化进程,这种进程对传统侵权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引发很大争议。文章指出社会化进程对克服司法救济的局限性是积极的,它是侵权法自身功能强化。在风险治理的视角下,环境侵权法通过救济社会化实现了由事后救济到事前预防的功能转向。  相似文献   

10.
环境侵权责任的社会化救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侵权损害往往是严重的社会性权益损害.环境损害的受害人不仅应该从加害人处获得传统意义上的损害赔偿,基于环境侵权行为的社会性,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受害人应该而且能够通过社会途径获得补偿.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财务保证制度、行政补偿制度等部是通过社会化的方式使受害人及时充分地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11.
农村工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环境权直接受到侵害.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文章拟从完善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农民环境权得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由于日本在长期的工业化进程中,只顾发展经济,不顾对环境的保护,使之成为世界闻名的公害大国。为了改变这一面貌,日本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防止公害的恶化。近年来已取得显著的成就。在从民事救济理论到损害赔偿责任立法方面,日本给其他深受公害危害的国家作了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13.
《环境经济》2014,(4):54-56
正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环境事故多发频发,大规模环境侵权对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造成了严重损害,应当将环境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环境侵权责任法提供的私法救济手段解决相应问题。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环境事故高发时期。伴随着这些环境事故,是大量环境侵权现象的发生,不仅对环境系统造成损害,也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司法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以大规模环境侵权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司法救济的现状、问题及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业秘密能为权利人取得巨大的竞争优势,但在商业活动中易受侵犯.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进行法律救济是保护竞争秩序、维护商业道德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法律救济现状,指出存在的弊病并提出法律救济的选择路径,以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王海波 《经济论坛》2003,(20):43-43
一、利益均衡原则环境侵权现象大多表现为非特定污染源对一定区域内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侵害,其侵害的对象涉及受害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及财产,更有甚者还会涉及到后代,并且一旦出现了对人的生命健康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经常会产生难以弥补的后果。针对这一情况,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侵权具有公害性,它涉及个人、社会、国家等多方面的利益。环境侵权的损害赔偿对他人的活动并不构成直接威胁,但环境侵害中受害方等要求对环境侵害进行排除则关系到他人的活动,这在“产业公害”中最为突出,因为这会涉及到各种产业活动的社会效应及其公共利益。如…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范式下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障碍及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利益损害是独立的生态损害形态,因为目前公力救济存在一时难以解决的缺陷,试图在侵权责任范式下寻求新的救济途径。在侵权责任范式下,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存在3个现实性障碍。就生态利益损害能否获得侵权责任救济、如何计量受损生态利益的价值及侵权责任分配的3个障碍分别进行了阐释,认为生态利益具有独立的价值,符合侵权法的目标追求,应受到侵权责任制度的保护;因为受损生态利益的计量在技术层面上尚无公认的方法体系,但在司法裁判中可从生态利益的公共性、潜在性和未来性3个方面来自主裁量;主张采用危险责任原则,将生态利益损害的侵权责任分担给行为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5)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习总书记在2016年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明确了保护环境的决心与信心。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从而可使环境违法行为"违法必究"。文章在立足我国国情基础上,对比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制度规定,指出我国在公民环境权、环境侵权归责原则、责任承担方式、环境侵权的免责事由以及环境侵权中的诉讼时效等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实际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我国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现状,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和救济,及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具体保护措施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国情,笔者认为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中驰名商标形成的客观性和影响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侵权行为较传统侵权而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普遍性。其结果不仅损害了个体的权益,还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现有侵权法律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不能很好地实现对受损社会利益的救济和补偿,也不能很好地控制侵权行为的发生。因此,需要从宏观控制的角度出发,通过公权力的适当介入和社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降低环境侵权的发生,实现社会环境利益。  相似文献   

20.
环境侵权与相邻关系妨害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具有环境因素的相邻关系妨害往往被宽泛地理解为环境侵权,从而导致法律适用的不当。国内外的立法表明,环境侵权与相邻关系妨害属于不同的侵权现象,二者适用的法律规范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