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高等教育也适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在扩招等各种教育政策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是否能够调整自我发展目标,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机遇、迎接挑战、自我发展,能否在发展的道路上找到合理的自我管理方法,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体验。通过对影响高校大学生幸福感因素的现状调查,进而从主、客观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探索大学生幸福感自我管理的路径研究,提升个体幸福感体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影响着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行为、学习及成长,关系着学校发展与稳定。因此,重视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输入“辅导员幸福感”,只搜集到几篇文献,对于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环保性消费行为是促进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环保消费已经成为人类消费行为的未来取向。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环保性消费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并对影响其环保性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环保消费意识.环保消费行为也比较普遍,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善的方面。文章最后对在大学生群体中如何有效普及和推广环保性消费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耀阳 《经济师》2008,(6):98-99
根据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人格特征、自尊、归因倾向、自我价值感等主观因素和学生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及生活事件等客观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游离在城市市民边缘的特殊群体,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何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将成为城市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阶段,提高城市归属感依然是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归属感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人因素也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为提升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树  严茉 《经济学动态》2022,(12):123-139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随着伊斯特林悖论的问世,“幸福”逐渐走入经济学家的视野。国外学者以主观幸福感的度量和影响幸福的因素为中心,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幸福经济学认为,影响人类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宏观经济波动、经济政策、市场主体行为;人口学特征;环境因素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同时,主观幸福感也会反作用于就业、创业、消费等。幸福经济学是对现行经济政策的本质和核心进行探索,把幸福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标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国民幸福指数作为制定和评估公共政策的重要参考,可见幸福经济学的影响已渗透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因此,对幸福经济学现有文献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对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幸福感关系到学生的幸福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令人担忧,导致其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学校、社会的因素,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是教师本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有待个体、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张佩 《经济研究导刊》2014,(23):105-107
幸福是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是人们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对福州市居民的调查,发现影响公众幸福感和不幸福感的因素有10余种,主要包括居民收入、居住条件、家庭关系、健康状况及精神文化生活等。通过图表分析,展示了这几大因素与居民幸福感的具体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改善居民幸福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涛  王瑞杰  景建民 《经济师》2008,(12):263-263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兴起于西方,其研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文章就对中西方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今后开展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也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温杰  韩德超 《当代经济》2010,(7):124-125
本文系统梳理了近三十年来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主观幸福感的成果,目的在于总结经济学研究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发展线索和成果,为中国幸福感的研究奠定基础。文章重点讨论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效用和偏好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以及偏好对幸福感的影响,并总结了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幸福感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李树  陈刚 《经济研究》2015,(3):62-74
幸福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最主要目标,而且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使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本文评估了主观幸福感对劳动力就业和隐性再就业概率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发现,幸福感上升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劳动力的就业概率,而且也显著地提高了失业劳动力实现隐性再就业的概率。同时,幸福感上升增加了劳动力享有的"关系"等社会资本,以及促进了劳动力的工作搜寻努力,是幸福感影响劳动力就业概率的主要机制。因此,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增长方式转型,可能不仅不会加剧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反而可能缓解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天津市近郊272位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农民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天津市农村居民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农民对自己当前的现状总体较为满意,但在具体的幸福感维度上,“居住环境。和“经济状况”得分最低,农村居民对这两项指标满意度较低。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月均收入状况、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相关维度都有显著影响。为了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本研究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文化水平、改善生存环境这三方面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年武汉市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数据,本文对收入、工作单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影响,而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有负影响,收入-幸福悖论并不成立。同时,在控制其他因素后,与在政府机关及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个体相比,在其他单位工作的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更低;如果考虑不同工作单位对个体主观幸福感所产生的影响,随着在其他单位工作的人的收入增加,由于工作单位的性质差异导致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在两者之间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是能表现愉悦与幸福心理状态的主观情绪.2012年央视频现“你幸福吗?”报道再度掀起了社会关于幸福感的热切关注.中小型超市等个体户作为零售业产业链的末端,是非公有经济的重要成员,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岳阳市城区中小型超市经营者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岳阳市中小型超市经营者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因素包括:工作本身、环境状况、个人状况、政府管理和社会交往因素,并据此提出改善和提升中小型超市经营者职业幸福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消费者群体中具有较典型的特征.本文在国内外关于感知风险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分析,探讨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对网络购物营销策略的影响.针对大学生群体,以降低大学生网络购物感知风险为出发点,解析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出产品品质、口碑效应、团购市场、购买能力等因素对感知风险的影响,提出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网络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95后"大学生在政治素质、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烙有时代的烙印,在价值选择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现实性,影响"95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思潮的冲击、教育体制的负面效应和家庭教育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医疗保险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性的医疗保险产品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因疾病产生的经济风险,是现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商业性医疗保险作为消费产品与消费者的参与有密切关系,必然受到大学生消费意识和行为动机的影响,因此了解、掌握影响大学生对商业性医疗保险消费的态度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先后顺序,对于完善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西部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医疗保险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消费经验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民生因素与城乡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民生因素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民生因素的主要因子,构建民生因素与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CGSS(2010)数据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个人工作因子、健康因子、教育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家庭条件因子以及社会保障因子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其中,健康和家庭条件等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因素次之,个人工作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此外,男性通常比女性的平均幸福感高,具有城镇户籍的居民比具有农村户籍的居民平均幸福感高,居民的幸福感与年龄呈现"U"型的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中国居民的主要社会网络也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网络开始变迁到以工作社会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网络。根据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项目数据,本文研究了这两种不同社会网络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以此作为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资本的一个依据。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国,社会资本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社会资本而言,工作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现代社会资本的重要方面。并且现代社会资本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存在显著的身份差异,即现代社会资本给予城镇移民、城镇外来居民和独生子女更高幸福感,而给予本地居民和非独生子女的幸福感较弱。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4个省8个县64个村庄900多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的比较强度、比较方向以及比较中的包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约45%的农村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与别人进行比较。收入低的农村居民的比较强度高,比较强度对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进行比较的农村居民把"本村民小组居民"作为比较参照系的比例最高,选择"邻居"作为比较方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最低。收入高、受教育年限长或女性农村居民的包容性强,包容性强的农村居民幸福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