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葛长义 《生产力研究》1997,(5):19-20,23
两种经济体制的作用与结合葛长义当今,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究竟如何认识这两种经济体制的作用与结合的关系?一、两种经济体制是结合的关系经济体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基本准则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东...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分析“经济基础”范畴中“经济”内涵的角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范畴的内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而单纯的生产关系并不能实现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原则。文章认为,对“经济基础”范畴中“经济”的重大误解,把经济范畴简单等同于经济关系范畴,是把“经济基础”误认为仅仅包括生产关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探讨分工时是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分工三者放在同一个层次来探讨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分工在马克思那里是同级概念,只有时间历史的先后没有逻辑的先后。分工并不属于生产力或生产关系范畴,也不是二者的中介。三者的关系是:生产力是从技术结构来言说的分工,生产关系是从社会结构来言说的分工。分工既是生产力因素,也是生产关系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 在当前经济学界关于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讨论中,许多同志肯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要素。究竟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要素?究竟它属不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一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要素我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性要素,主要理由如下: (1)从生产关系性质这个概念的内涵来看,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以对生产关系的性质究竟指什么这个问题的误解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交往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表明,资本剥削范围已经由传统意义的生产劳动扩展至人类日常生活交往层面,呈现出全领域、全空间、全时态的特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交往资本主义表面上通过“以数字资本为基础的数字化生产方式”进行表现,深层次上则根植于数字化生产方式的社会基础——基于数字资本的生产关系。交往资本主义所实现的剥削创新,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剥削形式实现了从传统的商品模式向“位于商品中心的社会关系”的转变。因此,数字时代的资本批判既要重视作为表现形式的数字化生产方式,更要重视人类交往活动背后抽象的社会关系——以数字资本为现实载体的生产关系。基于此,在数字社会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交往资本主义理论强调通过“新共产主义”运动走上数字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关键是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构建。构建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方面要重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颠覆性革命的总体性、长期性政治策略;另一方面应探索以数字生产资料“共享”为方向原则的局部性、阶段性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许多内容都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必须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进行。但是,要使这原理和规律真正成为改革实践的指导,还必须把它们进一步具体化、精确化。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一点探讨。 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是通过生产劳动组织的中介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正>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搞清楚这个范畴的具体内容,对于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生产关系的内容作些探讨,并就若干问题,与孙冶方同志商榷。应从社会生产总过程来把握生产关系的内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告诉我们,社会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这四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片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生产关系的内容,是体现于上述这四个环节之中的。生产关系按其所包括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三个范畴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迄今学术界尚存在分歧。本文拟就此与同志们切磋。一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范畴的内涵经济学界关于生产力概念有一个大同小异的传统提法: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至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最简单的提法是人与物两个方面。斯大林在《苏联共产  相似文献   

9.
经济范畴     
《经济师》2000,(9)
指经济概念、经济术语 ,但又不同于一般概念的术语 ,范畴一般包括其意思、内涵和外延。是指在大量占有实际材料的基础上 ,对经济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由表及里 ,去伪存真 ,揭示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 ,上升到理论高度 ,概括而成的理论性概念。如马克思从纷纭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划分出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生产关系范畴。经济范畴包括 :(1 )反映社会生产中人们相互关系的一般经济范畴 ,如生产、交换、分配、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等 ,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范畴。 (2 )反映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 ,如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剩余…  相似文献   

10.
经济社会转型在本质上是经济社会结构的系统转换,这一大规模制度变迁需要一个能够涵盖全部问题的完整理论框架才能给予揭示。本文论述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是"狭义转型",也就是指交换关系与狭义生产关系这二重结构的改革与转型。因此,原来用以界定改革内涵的划分"体制"与"制度"两个范畴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从与经济关系的不同结构与层次的联系来深化,即把"制度"范畴与狭义生产关系联系起来,决定社会基本制度的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关系;而"体制"则是与交换关系相联系的范畴,它由交换关系的性质与状态(商品——市场经济)来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二重内涵决定了改革的两大任务和两条主线是实现经济机制改革和所有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商品经济一向被看作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仔细分析,商品经济既包含有生产关系,又包含有生产力,既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又属于生产力经济学研究范围。为了避免二者重叠,应弄清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这是大家公认的解释。而生产关系究竟包含那些内容,基本上有两种论点。第一,四环节说。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的论述,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方面的关系。“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第二、三内容说。斯大  相似文献   

12.
农民失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失业问题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层面,是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的。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农民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生产方式最大量出现的含义之一是生产关系,即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广义的生产关系,或者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总和"、"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而不是仅在生产领域中发生的、与交换、分配关系并列的狭义的生产关系。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还是劳动过程、劳动方式,实际上都是以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无论把生产方式定义为结合方式或劳动过程、劳动方式,都无法说明它是独立于生产关系之外,同生产力、生产关系并列而且决定生产关系的中介环节。否定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极易导致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错误,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4.
转变观念 发挥优势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齐海旭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前者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铮 《经济纵横》2008,(5):32-35
目前,我国存在着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范畴内的矛盾,即以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为代表的生产力范畴的矛盾和以收入分配不公为代表的生产关系范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表明体制转轨时期的制度建设不到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陈文通 《经济纵横》2012,(4):1-13,67
撇开对生产方式的考察,不可能科学说明现实的经济关系和破解面临的经济难题,对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的研究不能代替对生产方式的研究。为了准确理解生产方式的涵义和澄清理论是非,首先需要重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生产方式的论述,进而搞清楚生产方式同生产关系和所有制范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其承载的含义远远超越经济领域,绝非仅限于满足社会需求的生产力范畴,已经全面触摸到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革,它撬动具有进步意义的生产关系的同步再调整,是推动中国走向第三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性跨越.消除"二元结构"社会、建立"新型土地"制度、实施"社会改造"工程,这是历史所赋予它的三大核心使命.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命题,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劳动这个范畴出发来开始自己的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结构理论著文,多把经济结构主要论及在产业结构(兼含工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组织结构及投资结构与地区结构等)的范畴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陆续有一些专门讨论所有制结构的论著应世,还有的经济学人从社会生产过程的两重关系出发,将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一并在社会经济结构的理论框架内论述。本文的主题正是沿着以上理论论述的演进轨迹,进一步提出一个经济结构的三维模式假设,将属于生产力范畴的产业结构、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经济关系结构和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制度结构融入经济结构的整体系统中,试图建立一个三维的分析框架,为经济结构优化战略思路提供一个可参考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界定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总体性,包括的规定是:(1)生产方式作为历史对象和基础范畴;(2)生产关系作为社会对象和中心范畴;(3)交换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必然的社会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这是研究对象上的"基础论"与"中心论"的统一分析,即确立以一定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同时,这一总体性建构旨在建立经济分析与历史分析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基于唯物史观开放结构实现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性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政治经济学总体经济结构的理论实践。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真正能够从对经济事实和问题的分析与理论解决中,不断升华出总体政治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