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县域环境数据的缺乏一直是影响县域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障碍,特别是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上,至今仍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本文尝试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分析面向环境友好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并基于中部县域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标准,并进一步划分了中部140个生态县的经济发展模式,然后以其为训练样本,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指标构建线性判别函数,以此对其他358个非生态县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判别各个县域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判别各个县域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解决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能够给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距的解释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郑炎成  鲁德银 《财经研究》2004,30(7):121-129
文章认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总的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源于三者之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地区之间总的经济不平衡扩散更快;而三大地区之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对地区不平衡影响不大.这似乎说明:中、西部地区内部县城经济与非县域的城市经济的差距明显且呈进一步拉大趋势,而东部的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则正趋于平衡发展.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位于“长三角”的上海市、江苏、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位列全国前茅。“长三角”县域经济的发展轨迹和成功经验,可对河北省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建设在县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把信息化放到发展县域经济战略地位的高度,对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保定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信息化评价指标及发展战略,以为保定市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纪明 《生产力研究》2008,(11):16-17
现实条件下,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目前理论界多用区域经济经济发展理论体系来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但我国的县域经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应当有相应的理论体系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明确县域经济的基本涵义及拓展,对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进行现实思考,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县域内通过发展传统手工业,可以实现县域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推动民生改善等工程,从而为县域的经济发展奠定可持续和良性循环的发展基础。本文以喀什英吉沙县为例,通过对其传统手工业——小刀制作的分析,认为进一步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必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民生改善等工程具有长远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稳定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改善县域人民生活的重要渠道.本文将从县域经济的构成要素,主导产业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为我国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及发展模式探索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庆阳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以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路径,以期为庆阳及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9年是全省县域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逆势弯道赶超,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县域兴,则湖北兴;县域强,则湖北强。县域经济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2010年,我们要继续坚持应急与谋远两手抓,进一步加大县域发展工作推动和扶持力度,在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王润球  王静  黄洁辉 《经济师》2008,(4):263-264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发展株洲经济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株洲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统筹兼顾,以特色经济为立足点,有选择地发展重点支柱产业;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同时,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依托和载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日趋迫切,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显著改善,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也更加广阔。但是,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仍需引起人们进一步的关注和探讨,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彬 《发展研究》2004,(12):6-8
从1992年开始,我们会同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年度评价工作,主要围绕当年县域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和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两个方面进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从2004年度“县级经济实力”和“县级经济发展”的评价结果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林柯  甘鹏 《经济导刊》2007,(12):62-63
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80%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而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100个县域和最低100个县域之间的比值由2005年的15.8倍扩大到2006年的16.1倍,全国县域经济的差异性还在进一步扩大.面对这一态势,如何有效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也是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总结对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评价的国内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江阴市经济发展的实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阴县域经济系统发展程度评价的主要因素为城镇化率和劳动者就业率,这两项指标,不仅在江阴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江阴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结果。文章认为,用这两项指标就可以说明县域经济的发展程度。2007年江阴经济系统的发展程度为:城镇化率接近50%,人口就业率为60%。  相似文献   

15.
赵彬 《发展研究》2002,(12):8-1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重要战略性任务.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县域经济年度发展评价工作,今年进入第9个年头.经过评价计算和专家评审,2002年度以反映静态实力为主的"县级经济实力"和以反映动态变化为主的"县级经济发展"的评价结果已经揭晓.从县域经济评价活动中反映出了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新变化、新趋势,并由此引发了对如何进一步加快福建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彭玮 《经济论坛》2011,(2):92-9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关键在于县域经济发展不足。本文以湖北为例,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十二五"时期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进行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四个同步"引领中西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在长三角地区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县(市)竞争力评价,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湖北迎来“黄金十年”机遇期下,研究我国中部湖北省内的代表性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对湖北县域经济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发掘和培育建设“富强湖北”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推进模式、和战略选择,是揭示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水平和主要规律的关键特征,也是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9.
苏北地区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难点,发展苏北关键在于发展苏北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苏北地区经济的基础。在对苏北县域经济采用SWOT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苏北县域经济的一些建议,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工业、科教事业以及通过区域合作来促进苏北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晋西北和太行山"两区"各县域的特点及其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确立本地区的优势产业,使之成长为能够代表县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带动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从而使县域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在"两区"开发战咯中整个县域经济循环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