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充足的资金是保证保障房建设的重要保障。面对逐年提升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如何获得建设资金成为现阶段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形成一个长久可行的保障房融资机制才能支撑地方政府按时完成既定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满足城镇住房困难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文章从我国保障房融资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保障房融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我国保障房融资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任小铁 《广东经济》2011,(11):13-14
大力推进保障房项目建设,不仅是政府在解决住房问题上价值取向的大调整,也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中最纾解民困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保障房建设的关键时期,保障房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供给成为影响保障房建设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保障房建设存在用地来源有限、供给方式不合理、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制度保障、利益激励和地方利益驱动。鉴于此,需要从拓展保障房用地来源,调整保障房用地供应结构及方式,完善监管、政府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革,以增加保障房用地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4.
二三线城市放松限购政策已成潮流,行政色彩强烈的调控政策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步入长效稳定的新常态:将告别频繁的行政调控手段,更多依靠市场规律运行;政府转向加强保障房建设与管理,以政府主导的保障房体系和以市场为主导的商品房体系的顶层设计思路明晰;不动产登记制度、房产税等制度加快建设.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环节,研究保障房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PPP模式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房建设模式,它可以全面整合资金需求和建设需求.本文通过明确保障房融资和建设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需求的关系,设计了涵盖保障房建设项目公司的组建、融资体系和建设体系全部过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并阐述了PPP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保障房是一种由政府提供或政府主导的保护社会成员最基本居住权利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和社会福利性质的房屋。中国的保障房目前初具规模,但由于房少人多,供不应求,保障房的建设与分配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使保障房在保障低收入人群居住权利方面,呈现出种种不公平性。落实保障房的公平性,一要加大建设力度,调整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增加供给;二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调整,整治分配过程中的种种腐败行为,让保障房真正分配给住房困难的人群;三要尽快让小产权房合法化,降低房价,增加低价位房屋供应;四要减少保障房的集中成片建设,减少低收入人群集中居住的状况;五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保障房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城市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难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保障房建设,一方面加大保障房用地的供应,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保障房项目开发建设,丰富保障房建设融资渠道,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升保障房建设品质标准.本文梳理了保障房建设的土地出让方式、主要融资方式和开发模式,并从企业开发角度,提出了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央要求,2011年政府计划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需要资金约1.3万亿,今后4年建设2600万套保障房还将需要3.4万亿资金。公共住房的公益性与保障性注定了其投资必然是低收益甚至负收益,依靠现有的市场化融资手段显然难以推进。本文把保障房建设归于基础设施建设,属于项目融资适用的范围,并提出了"PPP+REITS"(Private-Public-Part-nership+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的建议,即公私合营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相结合的融资模式,筹集社会公众资金,保证保障房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保障房建设的不断深入,保障房融资面临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已成为保障房建设及发展的障碍。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保障房融资模式各具特色,并积累了立法保障、政府主导、社会资本介入、融资创新等较好做法,对我国保障房融资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较单一,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拓宽中小城市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迫在眉睫。通过对淮安市保障房资金筹集渠道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淮安市保障房的资金筹集渠道、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我国中小城市拓宽保障房资金筹集渠道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政府保障房建设的任务艰巨,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关键在于解决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的动力机制问题。因此,文章梳理了近年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量,保障房建设土地供给量以及保障房建设资金投入量等数据,对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数量不足、土地供应计划执行不力、资金投入量不到位、部分保障房质量不达标等动力不足的表现进行考察;进而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以"经济人"假设为逻辑起点,剖析地方政府行为逻辑及保障房建设动力不足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财税体制、监督问责机制、政绩考核机制以及引入民间资本参建保障房等激发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内在动力和加强外在推力与引力的对策,以促进住房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云海 《商周刊》2011,(12):83-83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建设3600万套,覆盖面达到20%左右。其中2011年如果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不包括土地成本,所需投入的资金量高达1.4万亿元,中央财政的支持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大头仍要由地方政府自己买单。1.4万亿元差不多相当于地方政府2010年的土地出让收入的50%(2010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为2.7万亿元)。这么大的财政压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谓进退两难。这时,我们要反问了,建设保障房,真的要牺牲商品房的发展为代价吗?现在看来,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完善的住宅保障体制是房地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住宅保障体制处于起步阶段,既具有建设和完善的必要性,又存在许多困难和认识上的误区。本文认为,建立科学完善的住宅保障体制,首先应重视和完善住宅保障体制的顶层设计,明确保障房建设与管理主体,并设定科学的保障房产品体系才能建立合理的保障房体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的刚性与需求的弹性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地王"、房价上涨过快、空置率上升、结构不合理等影响市场健康运行的现象,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而在政府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今天,如何强化措施落实,保障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计划和上市计划,加强地下和地上的空间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大力推进保障房和公共租屋建设等措施来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5.
融资困难制约了我国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推进,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香港、重庆等国内外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先进经验,得出重要启示: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应发挥政府的融资主导作用,合理引入社会资金和市场机制;建立专业的保障房融资管理和运营机构,从而提高办事效率,缩短流程,集中资源将保障房项目顺利推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保障房建设,在本源上维持建设资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资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政府调控的高压政策以及低迷的成交量并没有抑制住房价的上涨。之所以中国楼市越调越涨,其主要根源在于供需关系失衡、开发商的暴利、政府管理失误、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等因素。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现状,提出完善相应制度,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加大保障房的建设,改善经济环境与投资环境,建立全国统一的房产管理系统以及开征房产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健  高波 《经济评论》2012,(1):57-66
本文采取非线性的平滑转换回归方法,对我国保障房供给影响财富效应的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的供给会使得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发生V型逆转,即当保障房供给处于低水平阶段时,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为负向,房价上涨会抑制消费增加;当保障房供给处于高水平阶段时,房地产价格具有正向的财富效应,房价上涨促进消费增加。这说明存在一个保障房供给的最低门槛,只有跨越这个门槛,才能有利于发挥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从对全国各省份的数据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已经跨越了保障房供给的最低门槛,而东部地区较多的省份,连续几年都低于这个门槛值。因此,应积极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融资机制,合理协调好保障房与商品房用地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8.
钟幼茶 《经济论坛》2012,(8):131-133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乃至社会稳定的重大民生工程.当前,制约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的主要瓶颈是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有限,如何破解资金难题是保障房建设工程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需求分析出发,探讨目前保障房建设的主要融资渠道及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对保障房建设融资来源渠道的创新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已经终结。作为全世界罕见的主动刺穿泡沫之举,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挽狂澜于既倒,必将载入史册。为对冲房地产下行对百业之影响,政府强力推出保障房计划,把民生和拉动经济一并考虑,也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健康发展,关系到金融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稳定。去年以来,为了有效控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政府相继出台了限贷、限购、限价、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从已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手段不难看出,中央政府对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