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基层管理人员是连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的纽带。作为高层计划、决策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管理人员在管理本部门的员工时,必须要创建一个高效的团队,团队合作对于各个部门和整个企业极为重要。拟从树立共同的愿景、领导者的权威和知人善任等方面来阐述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应如何根据生产一线员工工作中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创建一个优良的团队。  相似文献   

2.
中层的激励     
一项对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发现:中层管理人员的整体满意度指数不仅低于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比基层员工高。如何对中层进行激励和授权是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的关键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社会中,企业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占有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需要有一个高素质、团结和谐的团队,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来支持.而在团队中,企业高层即决策层,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负有策划决定作用,中层则是战略目标具体实施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进程和成败.因此,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企业发展对中层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满意度与激励问题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基于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的一次大型问卷调查,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发现:中层管理人员的整体满意度不仅低于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低于生产性人员;在“组织使命”与“个人发展”两个指标中,都出现了中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生产性员工的情况。职责的压力、岗位技能的缺失、太多需要应付的事务、对成就和自我实现的渴望是造成中层管理人员满意度偏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来减少和削弱那些因工作岗位而产生的不满意的因素,以企业的目标和创造自我实现的环境,来产生长期的、内在的激励,从而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易侠原 《经济纵横》2005,(12):58-58
2005年上半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31875名不同职业人士进行了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在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压力最大,感觉最累。工作负荷大、时间紧张、业绩压力、内部权责不清、工作技能与管理能力缺失、上司的赏识与信任等等无时不在困扰着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满意度的差值远大于中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的差值。  相似文献   

6.
《经济纵横》2008,(7):40-44
中层管理人员是能够承担起责任的一个队伍,企业高层只是把握方向的一个领航者,真正去操作实施还要依靠中层管理人士。在企业的三角形人才结构中,他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层领导者的决策需要他们去操作运行,普通职员的心态和工作需要他们去管理。因此,一旦中层管理人士在执行中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行。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绩效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就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所处的发展状态,高层经营者和一般员工的绩效管理得到了企业家的极大关注,而对于处于企业中层的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的关注却不够。  相似文献   

8.
潘艾华 《时代经贸》2011,(22):250-250,F0003
武汉城市圈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普遍存在只是上层领导的传话筒、事必躬亲、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易患职业倦怠症等问题,为较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从企业高层管理者转变用人观念、完善企业用人机制、重视和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要求与培训、多措并举,预防和消除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症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同时肩负首高层绩效考核指标和基层收入水平预期的中层,倘若在薪酬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很难保证他们有持续不断的工作热情和对公司的忠诚。企业战略的执行,关键在于中层经理人。中层是经营计划的组织者,肩负着创造利润的使命。中层是企业理念的传递者, 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企业文化和理念的扩散,需要中层的身体力行。中层是基层团队的带头人。一个学习能力强、价值取向正确、人格魅力和组织能力突出的中层,意味着一个优秀团队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论组织变革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良杰 《经济师》2003,(8):127-127,129
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具有承上启下 ,并把高层管理者的意愿、工作动机及生产与市场现实这三股企业发展的动力整合一起的作用。然而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中层管理人员就会身处等级制度与扁平化组织之间矛盾的焦点上 ,原有的工作理念与行为受到冲击。根据未来组织结构的特点 ,中层管理人员应改变管理角色 ,加强沟通与授权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设计中层管理人员素质评价模型,甄选了13项考评指标对对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测评,根据模拟的打分,以多元统计分析原理为依据,使用SPSS软件,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做出综合评价,得出中层管理人员的分类和综合排序情况,为企业高层和人事部门考核、选拔、任用中层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测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企业架构中,承上启下的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极大的激发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是企业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优秀的中层管理人员越来越为企业所青睐,其地位越来越受人关注,对其的管理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一些调查表明,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普遍达不到企业预期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中层管理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企业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企业的战略研究和创造性活动。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拘束工作”(ConstrainedByWork)。从发展战略来讲,企业总是希望中层管理人员能够更多地参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和决策,并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协调企业高层领导与基层员工的沟通。然而,中层管理人员除了完成企业特定的本职工作之外,他们很少有时间参与以上的这些活动。对于那些计划实施柔性管理的企业而言,…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大陆桥视野》2013,(24):17-18,20
员工沉默行为中带来负面结果的有默许性沉默、漠视性沉默和防御性沉默。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组织高层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其沉默行为更能为组织带来严重后果。对此,企业应从招聘环节淘汰潜在的沉默者、培训环节鼓励进言者、高层重视中层人员的进言、人岗匹配、建立畅通的沟通体系等方面努力,减少中层管理者的沉默行为。  相似文献   

15.
董荣辉 《经济师》2012,(7):207-208
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不仅是正确选拔任用中层管理人员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规范中层管理人员行为、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激励其成长进步的重要手段。昆钢多维度考评体系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目标,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中心,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又符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中层人员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才流失是指一个企业的员工在自身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离开企业,另谋高就的现象,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跳槽。员工跳槽相当于人才在企业之间流动,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当前企业员工跳槽存在不合理性。一是跳槽率过高;二是跳槽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员工高比例跳槽,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还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如不加以控制和管理,最终将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饭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核心员工的管理是其关键的环节,而饭店中层又是饭店核心员工的主体,所以加强饭店中层核心员工的管理尤为重要。为此,必须做到实施有效的中层管理整体激励,科学理顺中层管理结构,营造和谐的中层工作环境,严格饭店中层核心员工管理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中层干部既是企业的决策者又是企业的执行者,既要向传达任务、又要向上级汇报情况。由此可见,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既是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也是实际工作中战略决策、战术运用、行政管理的重要执行者,发挥着实现效益、创造价值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员工服务过程与顾客消费过程同时发生是服务性企业领域的重要特征,管理人员无法实时监控员工与顾客的交往,无法控制和管理员工的服务行为,而服务氛围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管理人员对员工服务行为的监控和管理,这不仅会影响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而且也会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进而影响组织绩效,已成为服务管理与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在梳理中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感知主体和概念所属层面两个视角明确了服务氛围的概念及结构维度,然后综述了服务氛围的领导行为、企业管理措施、团队因素和员工个性等前因变量与基于主效应模型、缓冲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的结果变量及其调节效应,最后展望了服务氛围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企业中,利用团队对员工进行激励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其重要性体现在其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现存的问题,如:建立心理契约、利用团队薪酬激励员工、准确的绩效考评和奖赏、建立顺畅的沟通体系等,以实现有效的团队管理,充分发挥团队功能来激励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