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鲁木齐市耕地非农化驱动因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耕地非农化面积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农民纯收入等9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并把这些指标归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科技因素等,以此作为耕地非农化驱动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耕地非农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耕地的非农化问题日益突出,致使人地矛盾不断尖锐,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制约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困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通过对耕地非农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形成原因和多种表现形式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遏制耕地非农化趋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耕地非农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耕地的非农化问题日益突出,致使人地矛盾不断尖锐,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制约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困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通过对耕地非农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形成原因和多种表现形式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遏制耕地非农化趋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户对耕地劳动力投入,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湖北省9个县市672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户耕地劳力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对农户劳动力投入影响很大,务农人员主要是中老年人,且文化程度整体不高;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是理性的,符合比较利益和风险规避原理;农业机械对劳力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劳力投入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与历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是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农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储备限制,农户非农化进程并不很快,一个农户从完全纯农户走向完全非户,需要跨越两大资本门槛,即人力资本门槛与物质资本门,资本积累时间大约需要8-10年,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4-6个。所以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手段与措施,推动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7.
论我国的耕地非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了我国耕地非农化的现状、表现形式,分析了耕地非农化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耕地非农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提高农民收入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是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现。本文以山西农户经济非农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为研究基础,论证了加快农户经济非农化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当前影响农户经济非农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动农户经济非农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人口数量、富裕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31省市的耕地非农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耕地非农化占全国比重由2003年的55.75%、25.62%、18.64%转变为2008年的48.42%、25.95%、25.63%,可见,空间格局由东部向西部扩散.人口数量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均呈现正效应,而富裕度、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既有 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随人口数量和富裕度的增加会进一步促进耕地非农化,而随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耕地非农化;但是在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的正效应和富裕度的正负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弱,而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正效应作用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土地城市化等措施,以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中的用地矛盾.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机制和市场机制对农户分化产生内生推动作用,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农户分化的外生机制。农户分化与农村非农化、城镇化的联动发展是理想的农村发展模式。而制度性因素是影响我国农户分化和农村非农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变量。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应逐步实现制度变迁,在依托乡镇企业发展、建立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农村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引入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户低碳利用耕地意识形成的TAM-TPB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定量解释城镇近郊农户低碳利用耕地意识的特征及形成过程,进而形成增强农户低碳利用耕地意识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农户低碳利用耕地意识的形成,取决于技术操作是否复杂、是否存在风险。在一定的舆论环境、示范效应和监督机制下,农户支持秸秆还田、降低器械使用度、主动处理农业垃圾和减少翻耕次数,但对使用绿色农药、有机化肥持保留态度。建议从创造环境条件、提供示范效应、完善监管机制、组织农业培训四方面增强城镇近郊农户的低碳利用耕地意识,逐步消除城镇近郊地区的潜在“碳环境隐患”。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户层面的耕地经济产出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兆娟  魏朝富  尚慧 《经济地理》2011,(9):1516-1522
在采用收益还原法对研究区农户水田、旱地样本经济产出价值进行核算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和C-D生产函数考查农户行为对耕地经济产出价值的影响作用情况,并根据行为动机理论构建农户行为对耕地经济产出价值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农户水田、旱地样本地均经济产出价值之间存在较大波动,且水田样本价值普遍高于旱地样本;水田、旱地样本经济产出价值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农户作物种植制度行为、生产投入行为的影响制约,需通过农户行为调整来进一步提升耕地经济产出价值;农户自身需要、农户家庭自身拥有的资源、以及国家或区域层次上的宏观因素等内外部因子会通过刺激农户行为动机与目标来改变农户行为,间接影响耕地经济产出价值,因此农户行为调整应以影响农户行为动机的内外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为指导,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措施来规范农户行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趋于严格,但耕地数量还是不断地减少,耕地质量也不断地下降.如果交易费用为零的话,任何的制度安排都可以达到预期的作用,所以中国的耕地保护政策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其原因主要在于现有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交易费用,本文认为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耕地非农化产权与现有的行政管理制度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杨万江  赵二朋 《经济论坛》2010,(10):145-147
本文利用对湖南和浙江水稻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对农户水稻每亩净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产量、稻谷销售价格、加入合作社与农户水稻净收益呈正相关关系;种植面积、田间管理与农户水稻净收益呈负相关关系;年龄等与农户水稻净收益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耕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耕地被非农建设挤占的动态演变过程,亦即耕地的非农占用。江苏省耕地面积减少途径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非农化)等。相较于其他途径来说,耕地非农化具有难逆转性和阶段性两个主要特征,因此,对江苏省耕地非农化过程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江苏省耕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地非农化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镇化加速推进所带来的耕地快速流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基于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1985—2010年中国耕地的流失与粮食净进口具有高度的相关性,13个粮食主产区是耕地快速流失被迫调整的结果。城镇化对土地的刚性需求固然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但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偏向发展战略却加速和放大了这一结果。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行政管理方式,则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耕地违法开发上的政策博弈便会继续延续,只有将其置于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框架加以补偿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据此,本文提出了以土地发展权推进主体功能区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对土地快速增长的需求和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两难选择.我国当前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较多问题,使得地方政府对土地过度非农化,导致土地资源在农用和非农用之间的扭曲配置,这不利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容易导致社会不公和矛盾激化.笔者运用博弈论的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空置问题愈发严重的大环境下,对乌鲁木齐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对策.本文通过调查法和文献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乌市住宅空置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策进行了讨论,认为当前在进行乌市住宅空置问题的解决过程应当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兼顾宏观与微观,关注开发商和消费者,引导市场走向更为合理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