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扩 《发展》2008,(12):5-7
中国改革的实践说明,通过逐步和局部的制度调整,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不仅有可能实现经济体制的整体转变,而且有可能在转变过程中保持经济体制的相对有效性,从而在实现体制变革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但这一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否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原计划经济国家的体制变革和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既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20年了。在这20年里,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不仅原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相当程度上已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的年均发展速度,比改革前提高了60%;人均生活水平,每年的增长速度比改革前提高了一倍以上。从而使我国的落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经济实力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结构性制度变迁",它有别于同一经济体制中的若干制度变迁。迄今,制度经济学(西方)已有的文献传达出的信息表明,它的主要着眼点还在于研究同一体制中的若干制度变迁,是一种"非结构性制度变迁"的研究。与之相比,前者较之后者的变迁要复杂得多,而其支付的成本恐怕也要高得多。指出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成本所在,其目的在于对其制度变迁的特征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上海改革》1998,(11):1-1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20年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并就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7.
8.
张磊 《辽宁经济》2005,(9):22-23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专指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基本达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时期。它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政外交大政方针的总结提炼,又是对中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精辟概括。这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世界所做的历史性的重大承诺,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国家战略思维更为强调国际政治的视野和国家兴衰的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9.
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遭受了重大的历史性挫折,中国的改革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效。通过对比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中国改革理论的特色,并进而探索它还应具有哪些特色,对于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发展,对于完善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 中国农村改革之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只有一点,就是在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改革形式中,包含着因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彻底分离引发的丰富内涵。而这一内涵的核心则是:农民在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性质的前提下,成为土地实际意义上的“主人”。成为土地的直接受者。由此,我们可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保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其二是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理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基本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世界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比较平豫和成功的国家,首推中国。这有许多原因。除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外,从经济上看,主要是由于正确地处理了改革与发展两大主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16.
1949年至今,中国电力经历了三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改革初期的探索时期(1978~1985)和如今的市场经济时期。对应这三个时期,分别进行了三次大型行业规制改革。文章试图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改革前、改革措施及成效三方面的分析,梳理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总结中国电力行业改革所解决的问题及遗留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正> SARS危机后,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在我看来,SARS危机后的改革尤为重要。SARS危机前期出现的某些失误和问题,暴露了现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某些严重弊端,也反映出改革发展实践中的某些问题和偏差。SARS危机给中国改革敲响了警钟,对此我做了四点初步的概括: 之一,改同远未到位。面对SARS危机的压力,应当对改革的现状做出客观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近期经济的现状和走势,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个完整的表述即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中的“市场化改革”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公正角度来看,可表现为“公正市场化”改革和“不公正市场化”改革。从近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来看,“不公正市场化”改革还比较普遍,与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望有很大距离,因而很多人开始反感和反对“市场化改革”。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尽力避免“不公正市场化”改革,推进“公正市场化”改革。“公正市场化”改革可理解为:在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使不同社会群体有公正参与改革和发展的机会,接受公正规则的激励和约束,公正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