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企业的诞生、成长、发展,除了必要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规划等因素外,企业家精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中国,中国企业家与西方企业家在企业运作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中国企业家,对企业、集体乃至国家承担很大责任。西方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更多是靠完善的流程、制度来治理一个企业,更注重中间过程,在责任承担上也没有中国企业家重。本文将探讨下中国企业与企业家精神的休戚关系,以及分析在经济转型的今天,中国企业更需要哪些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2.
杨力 《湖北经济管理》2011,(14):142-144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家阶层及企业家精神的作用逐步凸显,但以往有关企业家精神特别是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多侧重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或通过其他指标对企业家精神进行度量,或对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关系做实证研究等,但缺乏探寻企业家精神构成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及对企业家精神理论模型的构建。因此,探索构建新时期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动态理论模型对于研究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问题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企业家?中国企业家最缺什么?中国有真正的企业家吗?这连珠排炮弹式的疑问一定会令许多自诩为企业家的人们汗颜。有人说,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企业家,只不过截至目前还没有问世。果真如是吗?  相似文献   

4.
吴景花日前撰文探讨了我国企业家的“短命”现象。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家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然而,人们发现中国的企业家大都“短命”。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与发展战略的连续性,而且也影响了企业家职业化的进程。中国企业家“短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中国企业家整体素质不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的精神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没有真正的企业家,中国不存在真正企业文化。这种说法或类似的说法在有关企业和经济杂志报刊上屡见不鲜,果真如此吗?或许有外国企业家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确实没有企业家。但是,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其客观存在基础来认识,企业家也如此。那么,认识中国的企业家就应以中国的实际为落脚点,以我们的国土文化为背景,才能给予我国企业家客观的评价。既然如此,那我国的企业家应具备怎样的精神素质呢?对此问题的正确回答,对我国企业界有识之士有所帮助。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家应该首先是创业家,然后才是企业家,因为我国科技比较落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创业既是中华民族经济的科学价值观,还应具备高技术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6.
一个企业的诞生、成长、发展,除了必要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规划等因素外,企业家精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中国,中国企业家与西方企业家在企业运作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中国企业家,对企业、集体乃至国家承担很大责任.西方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更多是靠完善的流程、制度来治理一个企业,更注重中间过程,在责任承担上也没有中国企业家重.本文将探讨下中国企业与企业家精神的休戚关系,以及分析在经济转型的今天,中国企业更需要哪些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家价值利益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家的发展历程,企业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大作用和独特价值,探讨了中国企业家的价值利益问题,并提出了中国企业家价值利益的几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探索企业改革途径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企业家才能的重要性,逐步体会到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对一国经济增长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人们日益重视企业家的产生机制,并开始关注企业家的成长路径。然而,怎样才能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我国企业家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促进中国企业家健康成长?中国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突出  相似文献   

9.
4月21日,是全国企业家活动日。知道这个节日的普通人可能不多,但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这个日子具有特殊意义。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为冲破旧的管理体制束缚,争取企业经营自主权,联合向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出了要求“松绑”放权的呼吁,人民日报刊登了他们的呼吁书,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从而拉开了企业改革的序幕。10年之后,1994年3月24日,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福州市举办了首届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以纪念那份“松绑”放权呼吁书发表十周年。从1995年起,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定在每年4月21日。企业家活动日纪念的那个日子,可以视作中国的公有制企业管理者们企业家意识觉醒的日子,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开始萌芽的日子。从那份呼吁书发表到现在,19年了。19岁的中国企业家,长成了什么样子?一周前,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公布了一份《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现状与环境评价》调查报告,报告内容立足于对3571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资料。由企业家笔谈企业家的成长情况,堪称企业家为自己画像。披阅这份数万字的调查报告,我发现令人感兴趣的几点,这几点,是观察当今中国企业家阶层的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企业家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但却是企业家资源短缺的小国,并且出现企业家资源短缺与流失并存的畸形现象。充分培养与开发企业家资源,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多年中的变化,以中国企业中不同时期的典型企业作为探索对象,着重从人的视角,即企业家的思想变化当中来探寻中国企业家的成长轨迹。主要从中国企业家的价值观、文化素养、管理行为三个方面由内而外地层次展开阐述了企业家思想到行为的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12.
田力 《中国城市经济》2010,(7X):169-169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间,中国企业家与中国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商海又有几位称得上是真正的企业家呢?面对如今风云变化的  相似文献   

13.
柔性管理     
前几天,我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在长城饭店召开的“财富名媛俱乐部”成立仪式,几百名女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女性经济”令我感触颇深。据权威机关调查,目前,中国女企业家约占中国企业家总数的28%,其中个体和私营经济中的女企业家占所有女企业家总数的46%。而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企业家只占到中国企业家总数的10%。与女企业家人数飞速增长相对应的。是她们对GDP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到2006年达到42.5%。她们将女性的管理魅力和智慧与男性钢铁般的意志融为体。打破了男人一统经济界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的能力结构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祥 《开发研究》2000,(2):62-64,F003
本文论述了企业家能力应具备的六个方面 :思维判断能力 ;运筹规划和组织决策能力 ;敏锐的洞察力 ;调动群众积极性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开拓创造能力。分析中国企业家能力的结构 ,探讨了中国企业家和企业家队伍的培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2014,(34):8-9
<正>私董会圈层是中国西南成都高端私享圈层之一,目前集结在私董会平台上的活跃企业家已经超过1000位,其中约15%的企业家可支配现金资产在500万元左右,40%左右的企业家可支配现金资产在1000万元左右,约5%左右的企业家为亿元级企业家。约1%的企业家为十亿元级别企业家,其余企业家/人员资产不详。作为中国首批以私董会形式进行资源运作的新媒体机构,私董会圈层致力于为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并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和成长进步。总结和思考中国企业家在价值观念与事业追求、学习成长与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了解他们的期望与建议,把握企业家队伍成长和发展规律,对于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群体对企业持续成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响应Jones和Coviello的以多个理论为基础、构建综合性研究模型的呼吁,文章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对企业家因素和国际化行为进行了整体构造,然后结合中国企业国际化实际,以战略管理理论、资源基础和国际化理论为基础,构架了一个综合的企业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影响的概念框架。该框架的基本内容是:企业家特点和行为共同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行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行为影响企业国际化绩效;企业国际化绩效反过来又影响企业家特点和企业家行为。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优秀的企业家太重要了,没有企业家队伍的扩大就不可能有中国企业的壮大。 --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陈锦华对中国而言,培育优秀企业家的土壤更重要!显然,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能像目前一  相似文献   

19.
从企业家人格解读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立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5):133-135
文章在回顾人格、企业家人格及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破解企业家人格与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的逻辑关系,以中国企业家为经验分析对象,提出如何从人格的角度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职业企业家成长的制度优化涵盖两个主要层面:其一,必须对职业企业家赖以成长的外部制度环境的重要支撑化,企业,市场与法律进行改造。其二,必须对既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选聘、激励、约束、培训与考核机制予以完善。以制度优化支持中国职业企业家的成长是中国企业家队伍建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