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1965年Shooler开始对来源国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之后,来源国效应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产品来源国效应的研究发展历程,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了归纳与总结,分析探讨了影响来源国效应的几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来源国效应相关理论在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化战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国外相关研究由来已久,研究内容也已形成理论族群,但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相关概念的模糊和理论框架的缺失;针对来源国效应的检验由于样本差异、控制变量差异等因素的存在,相关结论尚无法形成体系化理论支撑。尤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逆向拓展发达国家市场时的来源国效应研究相对匮乏,一些调节变量的影响机理仍有待揭示。国内学者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来源国效应,主要聚焦于不同属性产品的来源国效应检验。文章回顾了来源国效应的相关概念演变,梳理了来源国效应的三种理论基础,总结了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发达国家的品牌战略,整合了研究内容的理论框架,概括了该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文章作为一篇理论综述,希望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厘清研究主干和研究分支,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来源国效应是近几十年来国际营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来源国信息作为产品的一个重要外部认知线索,影响着消费者的产品信念,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文章对来源国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比较。针对来源国效应研究的主要局限,如产品类别、国家地区、地区形象量表等方面的局限,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合理性理论视角的来源国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制度理论中的合理性理论视角,对来源国效应进行了剖析,认为来源国效应本质上是通过合理性感知这一中介机制来发挥其对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的。消费者会分别基于来源国的绩效和制度形象形成对实用合理性和社会合理性两种判断,进而决定采取何种态度或行为。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绩效行为和制度行为来发展提升其来源国合理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早在1965年,Robert D.Schooler就开始了有关"来源国效应"的研究,之后,数以百计的文献证实了品牌来源国信息对于消费者购买国外产品的决策行为有着显著影响.作为"来源国效应"研究的核心环节,品牌来源国理论模型的构建极为重要,本文将对品牌来源国新理论模型的构建做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来源国研究成果丰富,但对服务来源国的研究却很少。在服务市场不断开放、服务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亟需对服务来源国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银行业为背景,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服务来源国效应及服务特征中无形性、互动性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来源国效应同样存在于服务领域。相对于差的服务来源国,好的服务来源国会提升消费者的感知服务质量。无形性会强化服务来源国效应,而互动性会弱化服务来源国效应。  相似文献   

7.
作为品牌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来源国研究成果丰富,但现有文献都集中于产品来源国研究,对服务来源国领域了解甚少。文章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从服务来源国的源起、构成、效应等几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评述。认为相对与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来源国研究还很缺乏。服务来源国的研究会深化来源国研究领域结论,并为跨国服务企业运营提供参考,将会成为来源国研究的重点。最后,给出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我国1983-2006年的年度数据,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出口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以及不同来源国的FDI对出口绩效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我国的出口扩张,而且提升和优化了我国的出口结构,不同来源国的FDI的出口绩效表现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来源国形象与品牌资产是两个重要研究领域,二者之间的关联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来源国形象与感知质量(品牌资产的一个维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评价,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玉米产量、库存量、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国内玉米市场供给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利用2000年~2014年中国与玉米进口主要来源国的相关贸易数据,建立了一个扩展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玉米进口贸易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品牌来源国形象已成为国家及其企业在国际市场产品竞争的重要来源,已有研究侧重于来源国形象对品牌形象的单向影响。基于认知一致性理论,双向分析品牌来源国形象与品牌形象相互影响及其机理,为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品牌形象管理提供一种理论借鉴与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2.
出于不同的目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呈现出产品来源国分解的趋势。以往的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为了降低成本将生产转移到欠发达国家,而欠发达国家的消极形象并未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当欠发达国家为了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而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计时,结果却并不理想。为此,文章引入混合产品的解释机制,着重从欠发达国家视角探讨来源国分解效应。通过实验发现:欠发达国家产品来源国分解后,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消费者启动的是关系解释而不会改变对产品的评价,当启动属性解释时,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而对欠发达国家本国的消费者而言,则无论是否启动属性解释,对产品的评价都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中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既呈现高速增长特征,又表现出低于发达经济体甚至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并购交易完成率。中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活动面临外来者劣势的影响,受到新兴经济体身份的来源国劣势危害。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资企业在126个国家的跨国并购数据,建立反事实研究框架,使用多种匹配方法,实证证明了中资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时使用境外子公司身份可以作为企业层面一项减少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危害、提高并购交易成功概率的主动性策略。异质性分析的结论显示,该策略在中资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流向国家中均适用,对非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采用该策略可以获得高约两倍的成功概率增幅。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究了中国市场大量出现的“品牌名称双语化”现象,检验了双语品牌名称的水平呈现顺序对消费者品牌评价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两个研究结果表明,双语品牌名称的水平呈现顺序和有利的来源国形象对消费者品牌评价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而言:当双语品牌名称的“左中右英”(vs.“左英右中”)呈现顺序对应于有利的中国来源国形象,或当“左英右中”(vs.“左中右英”)的呈现顺序对应于有利的欧美来源国形象时,能够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评价。其中,当双语品牌名称的不同呈现顺序与消费者相应的有利来源国心理图式相匹配时,图式一致性效用发挥中介作用。文章丰富了品牌命名理论,同时为企业根据消费者的来源国形象感知调整双语品牌名称的水平呈现顺序提供了导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杜宇  陈利馥 《中国市场》2013,(37):87-88
随着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内市场涌入了很多国外产品,消费者对于外国产品的态度和购买意愿成为企业制定国际营销战略的要素。我国消费者在购物时是否受到民族中心主义(CET)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对于本土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研究以国家形象的三个构面对购买意图的影响为基础,CET对此影响的调节作用展开进行。本研究提了假设均得到认证,结果表明来源国国家形象对购买意愿起正向影响的同时,也受CE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多维度要素模型检验了投资来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距离等特定因素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投资来源国的政治体制、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借贷成本、华裔人数、与中国的距离和双边贸易流量是影响其对中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投资来源国的汇率只在扩展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而其经济增长率在统计上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产品同质化特征愈加明显,产品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从产品的不同属性角度出发,探讨品牌来源国对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影响,解释享乐性产品与功能性产品品牌建设的不同与着力点,并提出树立国家品牌意识、凝聚企业文化、向消费者普及产品知识、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效益等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者面临着越来越丰富的各国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来源国效应在消费者进行产品评估时常扮演着重要角色。所谓产品的来源国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不同国家产品存在的一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有了这种刻板印象之后,消费者可能会把产品的来源国当作是判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出口品中包含的进口中间品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剔除,构建了出口的国内技术复杂度指数,有效地将一国国内创造的技术含量从整个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分离出来。接着,利用1998-2011年中国1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制造业出口的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没有提高国内技术复杂度,但是研发投入和良好的商业及制度环境会在全球价值链对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偏效应中产生正向作用;对国外附加值区分来源国进行分组的实证结果表明,来自东亚3国和地区的国外附加值率对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显著为负,而来自美国的国外附加值率对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及VAR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投向24个主要进口原油来源国的FDI流量、FDI存量及中国与24国之间的双边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影响的整体效果和个体(国别)效果。实证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双边贸易关系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FDI对国别的影响效果可概括为7种类型;前期原油进口量对中国当期的原油进口量产生明显影响,前期FDI存量和流量对当期原油进口没有促进作用,前期的货物贸易关系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