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本文使用1999—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要素禀赋等因素在产业动态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中,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产业动态集聚影响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本文构建了地区产业专业化、地区产业多样性和地区市场潜能等指标。研究发现,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和市场潜能等集聚经济因素对产业的动态集聚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地区行业多样化水平和地区制造业相对工资增长率的系数则为负的不显著;同时,地区的要素禀赋对中国产业的动态集聚也有重要影响,从而证实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的空间分布都有着重要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制造业则是产业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G指数对2005-2011年新疆16个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新疆制造业集聚程度2005-2008年总体处于下降趋势,2008-2011年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仍然是新疆制造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总体上看,新疆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工业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制造业集聚的区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在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中国制造业的布局呈现出良好的集聚性,大多数的产业都存在集聚状态。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发展迅速,而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较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程度密切相关,产业集聚在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因此,加快落后地区的产业集聚,是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能力是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动力源。它与产业集群相伴而生,并作用于集群整个生命周期中。从集群的动态演进过程看,产业集聚能力分别表现为生成发展动力、集群创新能力和集群升级能力。在集群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产业集聚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产业集聚能力的培育途径,以增强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若干指标对中国制造业的地区集中程度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制造业集聚表现出特征明显、随时间推移呈强化趋势、与经济发展梯度相吻合的特点,并从市场环境,运输业、中间产品的生产贸易、服务业等附属行业的发展程度以及市场交易化程度三个方面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0~2010年广东省21个市30个制造业子行业的数据对广东省制造业区域聚集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广东省制造业的大部分行业都集聚在珠三角地区;第二,广东省新兴制造业和潜力制造业的行业集聚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传统行业的集聚程度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广东省传统行业存在着过度集聚的现象;第三,广东省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最大的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潜力行业,而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个传统行业;第四,珠三角一带主要以回归系数较高的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和化学原料等新兴工业为主,而广东省其他地区主要以回归系数较低的传统制造业为主。基于上述结论,广东省在发展制造业方面应实行区域差别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这是个没有讲究论文标准格式的研究笔记,主要针对目前城市化热潮中的问题,提出城市化的"四大"集聚与流动、产业集聚瓶颈、产业集聚与城市功能和城市圈关系、强化产业集聚的策略取向等观点.作者简介认为,城市化中的产业集聚瓶颈问题,值得城市经济学者、产业经济学者、城市规划学者和城市决策管理者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8.
利用E-G指数对我国制造业在不同时期的集聚程度与集聚结构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应用分位数回归建模对中国制造业经济增长与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产业集聚在初始阶段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资产规模对经济增长则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快产业集聚实现烟台城市经济的腾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与效应的总结,分析了烟台制造业集聚的现状,指出应营造高质量的经营环境、整合工业园区,以正确引导烟台的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0.
11.
江苏制造业集聚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要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就必须要形成若干国际化程度高、产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生产模式及管理先进的产业集群区。本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方法和绝对集中指数法分别计算和分析了2001与2005年江苏制造业的集聚度、变化及地区分布,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江苏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对新型城市化的贡献。它包括以文化功能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以传承创新作为历史遗产的开发路径,以产业集群显示城市的文化实力,以科研院校作为文化创新的关键"智核",以文化价值进行空间再造的要素重组等。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将使具有世界规模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得更为健康。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率吗: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是产业集聚“一枚硬币的两面”,集聚也会导致集聚效应由规模效应向拥挤效应转变。本文利用1999~2007年全国60个工业城市数据,实证分析拥挤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证实了拐点的存在。通过运用门限模型发现200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拐点,进一步的面板回归表明2003年及以前规模效应占主导,之后拥挤效应的约束性作用逐渐凸显,集聚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倒U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一是我国已经进入拥挤时期,鼓励先发地区向欠发地区产业转移有着必要性;二是就城镇化建设而言,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缺乏要素激励的转移可能只会产生拥挤效应而不是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它是指整个产业从诞生到衰退的演进过程中,产业内厂商数目、市场结构及产业创新动态变化的理论,属于现代产业组织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西方对其研究起始于产品生命周期,经过一批学者们的研究,相继发展了A—U模型、G—K模型和K-G模型,使得该理论趋于成熟。后来的研究对以上模型进行了深化和拓展,重点对产业周期中企业规模的演化、企业行为特征以及与创新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将该理论的研究推向微观,更加深入和具体。文章梳理了该理论演化的基础,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与重点,为我国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产品的供给特性决定了信息产业的自然垄断特征,信息产品短暂的生命周期在于其消费特性。信息产品供给与消费两方面特性的相互制衡是信息产业垄断厂商特殊的垄断行为模式的根源。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必须均衡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技术进步,应该成为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引入服务业集聚指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并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和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制造业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资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水平提高,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地区分异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在中部地区未呈现出明显作用,在西部地区却抑制了制造业工资上涨;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各地区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始终不显著。研究结论对降低地区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入服务业集聚指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并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和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制造业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资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水平提高,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地区分异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在中部地区未呈现出明显作用,在西部地区却抑制了制造业工资上涨;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各地区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始终不显著。研究结论对降低地区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企业成长的周期性是经济周期发生的微观基础,探索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微观机理可以从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生命周期的联动机制入手。在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创新关系,以及技术生命周期与技术机会关系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生命周期并非以时间为联动依据,而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的力量对比形成联动机制,这一机制能够大致刻画出两个生命周期之间互动的传导性,最后分析了作为这种联动机制载体的组织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产业空间集聚的本质是经济行为主体相互选择的结果.从主体策略选择的角度对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诠释,体现了行为主体在空间区位上的策略均衡,也体现了空间经济理论的研究传统.作为经济干预主体的政府,其介入影响着微观经济主体的空间策略,从这一理论角度出发,阐述转型发展中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