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 5、侧殖吸虫病症状识别病鱼闭口不食,生长停滞游动无力,群集于下风面,俗称闭口病。解剖病鱼见消化道被虫体充满堵塞,肠内无食物,因而造成死亡。肠道堵塞是造成鱼苗“闭口病”的原因。鱼苗死亡是由于得不到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营养,造成衰竭的结果。 发病原因 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所引起。 流行与危害 此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东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省均有记载。它寄生于草鱼、青鱼、鲢、鳙、鲤、鲫、花鳅、麦穗鱼、弓斑圆纯等的肠道中。在夏花草鱼  相似文献   

2.
<正> 5、肤孢虫病 症状识别 虫体的寄生部位,肉眼可见不同形状的胞囊,可呈香肠状(鲈肤孢虫)、带状(广东肤孢虫)、线状(野鲤肤孢虫)等。它盘曲在体表或皮肤上,组织受到破坏,甚至充血,产生炎症,腐烂。严重时,病鱼的皮肤、鳃、尾鳍等处都充满病原体的胞囊,有时可达100余个。病鱼体表极度发黑,消瘦,甚至死亡。 流行与危害上述三种肤孢虫,国内各地都有发现。鲈肤孢虫及广东肤孢虫的寄生数不多,分别寄生于鲈、青鱼、鳙的鳃和斑鳢的鳃,但是造成严重流行病的病例尚未发现。可是,野鲤肤孢虫则  相似文献   

3.
<正> 四、甲壳动物病 1、中华鳋病 症状识别 轻度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则病鱼呼吸困难,焦燥不安,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群众称之为“翘尾巴病”,最后消瘦、窒息而死。病鱼鳃上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而无血色,膨大处上面则淤血或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4.
5.
<正> 二、鱼类蠕虫病 1、指环虫病 是一种由蠕虫中的单殖吸虫类引起的疾病,危害各种淡水鱼类,寄生于鱼鳃、鳍和体表,大量寄生时引起死亡。 症状识别发病初期鱼体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翻鳃金鱼可看见鳃上有乳白色虫体,鳃丝暗灰  相似文献   

6.
<正> 13、毛细线虫病 症状识别 毛细线虫以其头部钻入寄主肠壁粘膜层,破坏组织,引起肠壁发炎。全长1.6—2.6厘米的鱼种,有5—8个成虫寄生,生长即受一定影响;30—50个虫寄生时,病鱼离群分散于池边,极度消瘦,继之死亡;而全长7—10厘米的鱼种,有20—30个虫寄生时,外表无明显症状。 发病原因 由毛细线虫的寄生而引起。 流行与危害 毛细线虫寄生于青鱼、草鱼、鲢、鳙、鲮及黄鳝肠  相似文献   

7.
<正> 与哺乳动物相比,鱼类补体的研究起步要晚得多,系统地研究是进入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本讲将以硬骨鱼类补体系统最新研究资料为中心,对鱼类补体系统进行简要介绍。 一、圆口类 属于圆口类的七鳃鳗和盲鳗是现存最低等的脊椎动物。从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蒲氏粘盲鳗(Eptatretus burgeri)的血浆中分离的C_3(见表1),无论来自何种动物的C_3都可以在Mg~(++)存在的条件下,由血清中的热敏感物质所活化,正是因为发现了其调理活  相似文献   

8.
<正> 二、补体的特性与机能 一般而言,硬骨鱼类的补体成分与其他脊椎动物的抗体和补体成分没有适合性,而且同其他鱼类也难以找出适合性。譬如用虹鳟和鲤抗体致敏的绵羊红细胞,只能与同种或都近缘种的血清组合才能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虹鳟的C_3与鲤和豚鼠的补体成分没有适合性,鲤的C_1,C_4和C_3与人类和豚鼠的补  相似文献   

9.
<正> 第六讲 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疾病(四) 二、假单胞菌病 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0.3-1.0×1.0-4.4微米,在极端有1-6根鞭毛,运动活泼。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葡萄糖氧化分解不产气,在king培养基B上产生绿色荧光色素。发育温度范围为7℃-32℃,最适为23℃-27℃。发育的盐度为0%-6.5%,最适为1.5%-2.5%。发育的PH5.5-  相似文献   

10.
<正> 4、日本鳗鲡红点病 症状识别 病鱼体表各处点状出血,尤以下颌、鳃盖、胸鳍基部及躯干腹部为严重。病鱼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后,一般1—2天内就死亡。如将这些病鱼放入容器内,鱼就激烈游动,在接触容器的部位急速出现出血点,含血的粘液甚至可弄脏容器。剖开病鱼腹部,可见腹膜点状出血;肝肿大,瘀血严重,呈网状或斑纹状暗红色;肾脏也肿大软化,可瘀血或出血引起的暗红色斑纹;脾脏肿大,呈暗红色,也有的呈贫血、萎缩;肠壁充血,胃松弛。在  相似文献   

11.
<正> 三、疱疹病毒病 1、痘疮病 又叫鲤痘疮病。主要危害鲤、鲫等鲤科鱼类,还可影响观赏鱼的生长及降低其观赏价值,严重时可引起鱼体死亡。 症状识别 发病早期病鱼的体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发展,病灶部位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之后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再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患病鱼体质消瘦,游动迟缓,常沉于水底,随着病情发展陆续死亡。  相似文献   

12.
<正> 7、打印病(又名腐皮病)症状识别 患病部位一般在肛门附近上方的腹部两侧,极少数在鱼体前部。发病初期在鱼体两侧背鳍下方或臀鲭上方出现红斑,以后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接着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的表皮腐烂,露出白色真皮。患部周边整齐,分界明显,似烙印,故俗称其为“打印病”。病情严重的肌肉烂穿,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很快死亡。亲鱼患病后,性腺往往发育不良,怀卵量下降,甚至当年不能催产。  相似文献   

13.
<正> 三、特异性机体防御 一)与特异性机体防御有关的因子 在特异性机体防御形成(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特别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指在受到免疫原等的刺激后,能分化成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的细胞。而T淋巴则存在不少的亚型,如能调节免疫应答的辅助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损伤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呼肠孤病霉病 草鱼出血病 该病又称为出血病,是养殖草鱼的一种主要疾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流行广泛,危害性大。 症状识别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鱼呈暗黑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现“白鳃”;肠壁充血,  相似文献   

15.
<正> 3、细菌性败血症 又名为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有的地方也叫溶血性腹水病、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出血性疾病等。该病是我国养鱼历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二讲:水产养殖动物的机体防御(上) 一、概述 免疫(immnunity)是源于拉丁语immunitas,原意是从税赋中免除而不需要再度缴税的意思。而这一术语被引入免疫学中后,就是要表达的疾病不会二次发生之意。然而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免疫的概念已不仅限于机体对某种疾病的防御能力,而现在人们已经明白了免疫是机体得以延续其生命不可缺少的生理学反应。因此,最近在免疫学研究中经常可以看到“机体防御”的说法。所谓机体防御就是指“生物将外源性的异物和来自身体内部的部分物质进行适当处理,为了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 二、体液性防御因子 甲壳动物的体液性因子已有了关于酚氧化酶前体活化系统,植物凝血素和杀菌素等的报道,尤其是对酚氧化酶前体活化系统,已经有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一)、酚氧化酶前体活化系统 酚氧化酶前体活化系统又称为酚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概述 甲壳类中对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影响的种类主要包括虾类,如淡水龙虾、龙虾和螯虾,还有蟹等。其中虾类养殖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已将虾类作为主要输出产品。但是,随着养虾业的迅速发展,由于高密度养殖和过剩投饵等原因,导致养殖池的饲养环境急剧恶化,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也逐渐增多。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