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对中关贸易摩擦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CAFTA建立后的贸易转移效应、贸易条件效应以及CAFTA与ARF(东盟地区论坛)的冲突效应。首先,CAFAT的建立所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对美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加剧了中关贸易摩擦;其次,CAFTA建立后,东盟对美国的贸易意愿逐步减弱,美国对东盟的贸易条件恶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中关贸易摩擦;最后,CAFTA的建立与ARF产生了冲突效应,导致美国做出了一系列在政治、经济上重返东南亚的举措,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0—2013年美国与19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贸易与直接投资面板数据研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对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直接投资均有显著的进口扩张效应与出口扩张效应,且直接投资对初级品的进口影响程度显然大于对工业制成品的影响程度;美国对新兴经济体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具有明显的国别差异,美国对不同新兴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具有国别差异的贸易结构效应;美国直接投资对19个新兴经济体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都产生了恶化效应,其中对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的恶化程度要远大于对初级产品的恶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国内外经济增长衰退和钢铁产业衰落条件下,根据国内立法第201条款出台的钢铁保障措施,因以损害他国正当利益为条件而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贸易争端。我国作为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必受美国贸易保护及其连锁效应的损害,因此,在遵循WTO规则和不断调适外贸政策目标条件下,采取相应对策维护正当贸易利益和保护钢铁产业健康发展是情势所迫。  相似文献   

4.
金融服务贸易正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和关键,吸引发达经济体纷纷布局。以发达经济体和中国为样本,研究发现,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会产生金融发展、贸易发展、产业发展等经济效应,且贸易发展效应要大于金融发展效应和产业发展效应,金融服务出口的经济效应要大于金融服务进口的经济效应。鉴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规模小、市场份额低、经济效应尚未充分发挥的现实情况,借鉴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经验,研究提出将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在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发展金融服务贸易、金融服务贸易同货物贸易协同发展、金融服务贸易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金融科技引领金融服务贸易新发展、多措并举为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保驾护航等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财政与贸易同时出现了巨额的赤字现象。作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美国的双赤字政策必然会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作为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中美之间紧密的经济往来注定了中国经济必将受到美国“双赤字”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美国“双赤字’’通过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利率汇率综合效应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虽然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是中美制成品贸易仍然表现出互补性和互利性强的根本特征。基于2002—2021年UN Comtrade数据,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考察中国对美国制成品出口增长波动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中国提供有益启示。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主要为出口竞争力效应驱动;进口需求效应受到外部负向冲击显著,受到经济复苏正向拉动明显;出口结构效应表现不佳,抑制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扩大。不同要素禀赋制成品出口增长驱动主要来自出口竞争力效应和进口需求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呈现差异化。未来中国需要根据美国需求规模变化采取动态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传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出口额、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有长期正效应,对产出则有短期的正效应,且贸易渠道是该政策传导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美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一大实质性障碍。美国对华反倾销存在着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尤其体现在遭受反倾销诉讼最多的钢铁产业及其他各产业的涉案产品上,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中国一方面要维系良好的中美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要规避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主动寻找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同时充分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美直接投资跨越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新变化,在归纳出其新政策主要内容和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其贸易政策在“公平贸易”为核心的原则下,制度性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以出口促就业拉经济成为国家战略,区域和双边FTA谈判凸显美国的亚洲战略.故今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将更加突出其外交政策和国际利益.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会促使受影响企业增加对反倾销发起国的非倾销产品的出口(贸易偏转效应),导致非倾销产品在反倾销发起国市场的竞争加剧(竞争促进效应),进而倒逼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采用2000—2013年企业—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对华反倾销显著提高了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具有明显的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引致竞争促进效应是该质量溢出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因而,对于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较高、出口目的地较多、企业内等级较高以及国有企业的非倾销产品,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小;此外,美国对华反倾销在促使受影响的中国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质量的同时(产品内效应),也会促使低质量的产品退出出口市场(退出效应),进而提升出口产品的总体质量。中国应采取更加中性的对外贸易政策,实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倒逼效应促进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被视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本营,然而次贷危机后,美国贸易政策却明显地转向保护主义。回溯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保护主义一直是美国早期所惯用的政策选择,自由贸易只是其确定经济霸权地位后的选择。因此,美国在危机后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其历史渊源,不能说是其贸易政策从自由贸易向保护贸易的根本性转向,而是其经济政策又回归了保护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智利双边关系的发展在中国同拉美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中国智利双方签署FTA。FTA的签署对中智双方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巴拉萨模型的分析表明,中国智利FTA对中国没有贸易创造效应而有净的贸易转移效应,对智利没有贸易转移效应而有净的贸易创造效应。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双方进口比重和进口商品结构不同。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同智利的贸易投资关系以及其他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摩擦一直不断,2003年至2005年岁末,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一系列贸易摩擦给中美贸易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贸易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中美两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期.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次根源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最惠国待遇是国际贸易的柱石。中美互给最惠国待遇却受到美国国内法的限制。在 90年代 ,年复一年围绕最惠国待遇问题中美之间争斗不断。今年 5月 ,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PNTR)法案已在美国众议院通过 ,9月参议院也通过了此法案 ,但该法案还附有中国不能接受的内容。中美经贸关系又合作又摩擦的基本态势仍将继续 ,但向正常化方向发展仍是其主流。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货物贸易中进口制造业原材料所占比重较大,且规模增长迅速。在美国制造业的增长过程中,要素生产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进口原材料的贡献越来越大,且进口原材料大都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的原材料占三分之一。在测度美国制造业外包倾向后发现,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价格相对稳定,其他原材料的价格在不断增长,这给美国未来贸易及中美关系发展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7月21日,中央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人民币汇率改革正式启动。纺织品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纺织品贸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升值势必将影响到我国的纺织品贸易。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纺织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对外反倾销的理由,是这些国家的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或损害威胁。但是通过对1980年以来美国对国外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数据的分析,我们却发现美国的对外反倾销与其贸易逆差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相关分析表明,美国与某国的贸易逆差越大,对该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就越多。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要使美国减少对中国的反倾销,关键不是争取美国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而是缩小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5月1日欧盟进行第5次东扩,此次东扩所接纳的新成员国此前多为转型国家,这些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生产率较之欧盟比较低。东扩之后,由于欧盟内部取消关税,极易造成区域内贸易创造效应和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转移效应。分析欧盟东扩后的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创造效应和欧盟与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认为欧盟东扩不会因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从根本上改变中欧贸易的发展趋势,在分析基础上,最后提出我国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防范金融风险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经济新要求。本文通过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匹配,运用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观测冲击效应的时变轨迹,研究进口与出口贸易对风险与发展的短期、中期与长期的"双刃剑"效应。研究发现:一方面,进出口贸易会对风险与发展产生明显的冲击,其中,风险的响应效果呈多期抑制,金融危机的爆发是效果转向的拐点,进口贸易对发展的正面影响强于出口;另一方面,四个关键时点下进出口贸易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国内金融风险累积,不过中长期内会被稀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持续且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20.
技术外溢是发展中国家分享国外技术进步成果的重要路径。本文应用扩展后的“创新驱动模型”,对我国通过进口贸易渠道从G-7国家所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考察并比较了以人力资本度量的技术吸收能力时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给我国产生了重要的技术外溢效应,但最终的技术溢出效果却受到技术吸收能力的限制;同时还发现,国内R&D投入时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