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需求角度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外部系统的贡献率要远大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贡献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小;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直接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抑制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影响到第一、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非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进而又限制了外部系统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有促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传统生产性服务的改造和升级,才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之间持久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关联效应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间关联程度不同,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表现突出;与中国平均水平相比,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更容易拉动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从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主要构成看,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应在保持现有结构的同时,注重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打破技术类服务业的发展制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发展。这一研究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是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04年~2012年京津冀三地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京津冀地区行政区域界限基础地理底图为基础数据,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行差异对比,并运用空间全局自相关方法,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大梯度差"现象明显;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弱;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需要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三次产业生产商品或服务提供中间投入,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并且一般通过产业先导效应、同步效应及关联效应来促进社会就业增长.近年来,广西贵港市加快发展以交通邮政业、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促使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吸纳能力也不断增强.但此过程中还存在行业空缺、行业就业效应差异大等问题.建议分类制定生产性服务业政策,促进产业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开展重点招商工作,解决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空缺;充分依托产业园区平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联动发展;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完善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除西藏外我国30个省区作为决策单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8年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主要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仍然是粗放式经营,存在大量资源浪费。结合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比较,发现东部大部分省份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高,综合效率也相对较高;中西部大部分省份生产总值低,综合效率也相对较低。针对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文章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服务行业分布格局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服务行业空间分布的特点和演变趋势,通过分析服务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集中率等指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市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不断追求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2)公共服务业的均等化趋势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包容性。(3)中国城市服务行业集聚性或均等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生产性服务业最具规模化和集聚化特征,集聚水平最高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生活性服务业的集聚度略低,且追随人口而布局。公共服务业呈现更加均等化趋势。(4)中国城市服务行业有明确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级高、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5)中国城市服务行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突出,已经形成了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基于此,文章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源起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和重点模式,旨在为我国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明确推动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构建理论模型,本章重点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角度,在具体区分规模关联、效率关联和结构关联基础上,经验分析了不同关联作用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基于规模关联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市场开放度低、保护幼稚产业发展以及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地位,均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效率低下和相对滞后,由此效率关联促进作用还非常有限;相比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结构差异所体现的结构关联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依赖制造业结构高级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了民族地区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目前,民族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为滞后,文章以广西为例,在分析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数据剖析了广西产业结构的演进状况,重点分析了广西服务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并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四点实现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积极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选择重点发展领域, 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内部结构转型;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从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结构高度3个维度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然后运用DEA方法,结合全国时序数据和省际截面数据,从效率视角评价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999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综合促进作用明显改善,主要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益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却未有改观,对制造业结构高度提升的促进作用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此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效率还表现出显著的省际差异和区域差异。结论意味着,应注重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推动产业价值链融合以及实施差异化的区域产业政策来促进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建立理论和计量模型,运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探讨了湖南省13个地级市2000~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及其集聚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多样化的影响却不显著,意味着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为马歇尔外部性;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不存在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且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已表现出明显的规模不经济,这主要是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盲目性和制造业发展中的相对滞后性引起的。推进各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的专业化经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问题,立足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的现状,基于价值链视角将研究数据细化至上游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需求角度考察其影响因素,并结合中国的转型经济背景,分析政府规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包括:(1)劳动/资源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需求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不同影响效应,前者为“挤出效应”,后者为“促进效应”;(2)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不仅将直接阻碍上游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且能强化劳动/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需求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侵蚀效应;(3)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将损害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侵蚀人力资本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从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经济发展程度、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关联程度低。没有形成有效的集聚。应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建设,优化外部环境.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分工优势,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沈阳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增速稳步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从业人员逐年增长。但沈阳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支撑装备制造业的进步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陷。本文在分析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实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市场化战略、法制化战略等方面,对促进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助推作用的发挥,进而带动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共荣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沈阳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增速稳步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从业人员逐年增长。但沈阳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支撑装备制造业的进步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陷。本文在分析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实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市场化战略、法制化战略等方面,对促进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助推作用的发挥,进而带动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共荣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宁、沪、杭三角区所处的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最具实力的经济区域,但本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为了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应在提升核心城市--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与等级的同时,使区内二级城市接受上海辐射,并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自身有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而与上海形成有效的错位发展的格局,寻找新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7.
张晓丽 《全国商情》2012,(12):16-17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天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因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可实现由制造业出发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进而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本文分析了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把发展"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天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切入点,并对如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智库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及其产业园发展中存在综合竞争力不强、市场决定作用未充分发挥、产业园建设推进缓慢等问题,需要从优化人力资源产业园内部结构、提升国际化程度、区域人力资源产业园以及海外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为此,需要构建产业引导、市场治理、资金挟持、平台支撑、人才引领的“五轮驱动”政策保障体系,以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及其产业园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生产的支撑性产业,对产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升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外部环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立足贵州省经济发展现阶段特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了贵州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提出加快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内在机理。通过构建河北省11个地市2002—2015年个体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积极影响,得出规模效应、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等因素加速制造业升级的结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应从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培育重点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打造良好的产业环境等方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加速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