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曹威 《时代经贸》2010,(18):35-36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主要有自负、盲从、攀比、功利性、焦虑、自卑、抑郁等多种形式,毕业生要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定位、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来合理调试,从而使自己能够实现及时就业。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主要有自负、盲从、攀比、功利性、焦虑、自卑、抑郁等多种形式,毕业生要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定位、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来合理调试,从而使自己能够实现及时就业.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调适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明 《经济师》2010,(1):149-149,151
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多样化,使其就业时出现从众、自卑、自负、依赖等心理现象,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不断进行调适,使之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社会竞争,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择业观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面对市场经济的人才竞争,以及用人单位的“挑剔”,许多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焦虑、自卑、困惑的心态;以自我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中心;以眼前利益为标准,而不是以是否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利为标准;过分相信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金钱的作用,重“关系”而忽视主体素质。解决其存在问题的对策:如何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强化自主意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高职生如何应对就业压力,使自己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环节取得优势,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已经成为高职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高职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是对其成功就业有益的、必要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就业的信息准备、求职材料准备、心理准备和礼仪准备四个方面论述了高职生的就业准备。  相似文献   

6.
石英 《经济师》2022,(7):136-138
在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下,高职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在高职毕业生中,出现了一些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如自卑、自负等等,已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心理指导,防患于未然,让学生具备健康、稳定的就业心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后续生活与工作,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有积极作用。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周波 《经济研究导刊》2010,(26):273-274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热点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通过对阿拉伯语专业就业市场进行仔细分析,找出阿拉伯语专业就业的优势与劣势,以期进一步提高、促进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在学校注重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指导,并在日常教育和就业教育中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就业观,加强其实践能力,增强自我探知教育,使学生更好认清自己。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健康的就业心理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活动的展开和顺利解决就业问题,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合理评估自己正确把握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而不良的就业心理则会阻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在当代贫困大学生中,影响和制约其就业心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的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静莉  许海元 《经济师》2007,(5):109-110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就业周期延长、就业质量逐年下降,致使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了焦虑、自卑、人际关系紧张、自闭,甚至报复社会、自杀等严重的心理危机,就业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才和家庭、高校、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因此,建立求真务实的就业价值取向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和学校共同承担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责任;开展大学生生涯辅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完善的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是当前缓解大学生自身压力,预防就业心理危机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代彩霞 《时代经贸》2014,(6):415-415,417
本文把人的一生分为儿童期、学生期、成年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在现有关于自卑的研究基础上,从经验分析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在人的一生四个阶段,人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倾向。最后文章还提出,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平稳的心态,正确的对待自卑感,最终就一定会超越自卑,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一、 引言 阿德勒认为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 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所出现的便是自卑[1]. 心理学对自卑感的研究主要始于阿德勒, 由于自小体弱多病, 身材矮小, 所以开始他在 《器官的自卑及其生理的补偿》 一文中指出有生理缺陷的人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 必须通过发展有缺陷的器官或在其他方面全力发展以超越这种自卑感, 获得补偿. 后来他认识到, 儿童和成人相比, 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软弱, 产生自卑, 所以自卑是每个人生下来都有的, 只是程度不同. 他认为自卑感支配人的心理活动, 一个人作为人存在着, 就意味着有自卑感, 在不断的克服自卑中感到一种满意阶段时, 你才有轻松感、 价值感和幸福感. 这种自卑感是内在的, 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因素[2]. 同时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 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 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 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与潜意识中, 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 因此, 童年经历过不顺或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3].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5到12岁时, 儿童可以依靠孜孜不倦地勤奋来完成工作, 获得乐趣, 如果儿童不能发展这种勤奋感, 他们则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缺乏信心, 产生自卑感.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取向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预期,这直接关系到其就业的成败,本文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对广东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取向情况进行调查,试图为构建一个应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取向现状的长效机制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阮加义  刘书豪 《新经济》2013,(29):32-32
当今社会,就业不仅是普通大学生也是警察大学生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摆在了无数学子的面前。而作为新时期的警察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获得胜利是他们必须要慎重思考的问题。通过调查往届毕业生了解他们的工作选择和去向,调查他们选择的职业类型,进而了解和分析他们的就业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和总结。发现他们就业时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最后,对以上的情况做出深入思考和论述后,对尚未就业的在校警察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建议,这对他们的未来就业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的就业直接关系到学校和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就业与创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在学生工作室的社会实践,探索学生工作室对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使得一些人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大学生自卑、抑郁,甚至自杀、同室相戈时有发生,这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及时建立诚信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给予他们有效的心理疏导,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徐献红 《经济师》2007,(7):97-98
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在知识、能力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渴望到社会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不良的就业心理。文章针对大学生的不良就业心理给予指导,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国情与我国不同,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机制也有别于我国,但是其在这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本文通过对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考察学习,分析了其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并从明确职责定位、完善评价标准与方式、调整指导服务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市场化和投资对就业增长影响的角度出发,并通过建立就业模型,比较分析了市场化、投资与就业增长关系和现状,发现市场化对就业增长有负面影响,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市场化对就业负面影响越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就业弹性比东部大,并以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加以佐证,提出了以促进就业为目的投融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中,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返乡农民工是其最具潜力的主力军。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与保障体系,切实解除其就业后顾之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针对农民工在新农村低碳化建设中的就业需要,借鉴国内外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出了健全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型与实施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各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体面劳动逐渐成为新一代农民就业的主要趋势。农村职业教育规模与水平直接影响农村就业问题的解决。要提高就业质量,实现体面劳动,就必须明确职业教育与农村就业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就业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职业教育和农村就业互动机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