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高等教育投资已由政府拨款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费,同时,以解决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为目的的助学贷款制度也应运而生.经过几年的不断改革和实践,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已形成了由银行按正常贷款程序经营发放、国家财政贴息的计息贷款模式.这种模式对借款学生提出了担保及还贷等方面的要求,但由于机制上的缺陷使得助学贷款制度自实施以来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
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但是,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否则,会影响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1.助学贷款风险性大,坏账比例高。至2001年12月底,全国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的14.1亿元助学贷款中,……  相似文献   

3.
开展助学贷款业务,是金融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有效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自1999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多次下发了关于助学贷款的件和相关配套措施,对助学贷款的发放条件、管理体制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为开展此项工作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大力支持,也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教育体制改革中形成的教育收费上升与农村低收入间的矛盾,我国政府推出了农村助学贷款业务。它既可以满足农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愿望,又能够通过提高农村人口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由于农村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涉及到政府、银行、学校、学生四方,文章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一些思路,以解决在贷款开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使其能够长期和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缺少政策扶持.农信社开展助学贷款积极性不高。农村信用社助学贷款发放范围主要是广大农村,发放对象主要是属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子女,这使得贷款需求大、风险大的特点尤为突出,而国家对此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补助措施,造成农村信用社开办助学贷款权、责、利严重失衡,影响了其开办该项业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宇 《浙江金融》2006,(9):59-60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收费制度.它弥补了高校办学经费的不足.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但高等教育学费对普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每年新生人学前后.我们总能看到媒体有关因贫失学的报道。据统计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前的1988年家庭高等教育支出仅占家庭收入的2.42%,2000年每年4200元的学费已占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72%.占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90%,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仅学费一项普遍为五六千元,有些专业每年学费甚至高达万元以上.还不包括必需的生活费。  相似文献   

7.
8.
针对目前贫困大学生急需助学贷款的资助而有关部门开展业务不畅的现状,分析当前开办助学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信用以及认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助学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新出台的助学贷款政策,还不过是既有的框架下的局部调整,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此,对国家助学贷款应构建高校与就业单位的“双担保”机制。从长期来看,要构建一个系统有效的“政府部门管理和商业银行运作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担保和非担保、贴息和非贴息、市场和非市场运作互相补充”的中国教育金融框架。  相似文献   

11.
推行助学贷款 发展高等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2.
助学贷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扶助贫困学生的重大政策举措。但是目前出现了助学贷款需求量大与商业银行放款积极性不高的矛盾。为了促进助学贷款顺利、健康的发展,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最近,我们对大荔县助学贷款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助学贷款开展的情况我县自2000年开办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缓慢,据调查,县工行、中行、建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均没有开展此项业务,只有县农业银行开办了助学贷款业务,但贷款量也是逐年下降。2000年,县农行发放助学贷款299笔,金额150万元;2001年,发放助学贷款227笔,114万元…  相似文献   

13.
14.
助学贷款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助学,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助学来改变农村的教育状况,进而改变农村经济社会的落后现状.这应该是一项“未来工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16.
国家助学贷款从1999年6月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运行了八年,其制度体现的基本思路是:利用银行体系和金融手段以达到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目的,并力图通过创造"政府安排部分贴息,中央银行配套相应信贷政策,商业银行承担借贷运作,高校负责学生资料初审,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的分工制度,"保证助学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但是,这种以"政策性为目标,商业化运作为模式"的助学贷款制度却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走上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本文就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震宇  周洁 《中国金融》2007,(17):79-81
从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到目前包括生源地助学贷款、商业性助学贷款在内的助学贷款体系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助学贷款一直备受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但随着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助学贷款手续繁杂、补偿资金不到位、贷款违约率攀高,等等。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一边是人数占到新入学大学生半数以上的贫困生,一边是金融机构助学贷款的少人问津,甚至逐年缩水。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助学贷款的金融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的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广泛需求与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针对国家助学贷款原有机制存在的问题,国家又出台了助学贷款新机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但是,原有设计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软肋依然存在,助学贷款覆盖率低,违约率高,银行缺乏积极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