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时代为背景,以2008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结构与会计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最终控制人的国有性质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没有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流通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表明机构投资者的存在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3-2009年度528家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了股权结构对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融资规模无显著相关性,与债务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股权融资规模显著负相关,与债务融资规模显著负相关;流通A股比例与债务融资规模显著负相关,而与股权融资额无显著相关性;机构持股比例与股权融资规模、债务融资规模都显著正相关;而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变动对债务融资规模、股权融资规模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公司股权结构对管理者操纵应计利润产生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公司股权结构与利润操纵的关系,发现:操纵利润和公司股权结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国有控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与操纵性应计利润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92家企业2002~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涉农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比例安排问题,发现从整体上存在涉农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底部绩效陷阱"。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绩效最低点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37.3%,其分布区间约为[37%,38%]。股权性质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是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绩效最高点的持股比例约为36.5%,存在"顶部绩效馅饼";非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是显著U型曲线关系,绩效最低点的持股比例约为33.7%,其分布区间约为[33%,34%],存在"底部绩效陷阱"。整体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的U型曲线关系主要是由非国有性质股东贡献的。该结论表明涉农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暂时性困境。  相似文献   

5.
王岚 《价值工程》2014,(11):18-21
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及中国制度背景,探求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及资本成本的关系。应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支持以下论点:发放现金股利、CEO持股比例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是国有时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是国有时与资本成本正相关,发放现金股利、第一大股东持股、CEO薪酬、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成本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素质及监事会素质与资本成本、资产负债率相关性均不显著。总的来说,提高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负债率,且现金股利政策、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三者间存在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2年至2006年间持续经营的沪深两市上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每股现金股利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关性不显著,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与流通股比例显著性水平下负相关。现金股利支付率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显著正相关,与Z指数相关性不显著,与流通股比例显著负相关。第一大股东会和管理者共谋,现金股利支付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无论是每股现金股利还是现金股利支付率,都随着流通股比例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出发,打破传统融资理论中管理者理性的假设,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选择短期债务而不是长期债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发生变化进行分析,指出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由45.58%下降到36.92%,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控股权,使得各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差距缩小,可能形成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是否会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受现金流的影响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存在显著的促进影响,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相关性小于股改前;2.投资对现金流敏感的原因是普遍存在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下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改后虽然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下降,但是这种变化趋势却加剧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3.股改使得前五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范围趋于缩小,股改后股权制衡缓解过度投资的水平比股改前提高,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发生变化进行分析,指出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由45.58%下降到36.92%,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控股权,使得各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差距缩小,可能形成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是否会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受现金流的影响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投资一现金流敏感度存在显著的促进影响,股改后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相关性小于股改前;2.投资对现金流敏感的原因是普遍存在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下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改后虽然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下降,但是这种变化趋势却加剧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3.股改使得前五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范围趋于缩小,股改后股权制衡缓解过度投资的水平比股改前提高,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过度投资存在着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即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加大,过度投资水平逐渐降低,然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临界点25.35%之后,随着持股比例的进一步增加,过度投资程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4~2005两年共1981个样本数据,检验了股权性质、市场化进程对公司债务期限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率并无明显差异,说明股权性质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同时发现,与实际控制人性质为非国有的公司相比,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公司中市场化进程与债务期限结构的负相关性更显著,说明市场化进程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7,(4):85-90
选用2011-2015年663家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实际控制人类型为标准将家族企业分为三类。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企业价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N"型非线性三次函数关系,最优股权在20%—25%之间;但在不同类型的家族企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各异;企业价值与股权制衡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据此本文建议:适当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利用制衡机制,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避免过度关联交易,进行科学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行业竞争、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2002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能源、公用事业、工业、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行业695家上市公司2004年12月31日的观察值为样本,从行业竞争角度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持股性质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竞争程度低的行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相关性较弱,当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股东时,公司绩效较高;在竞争程度高的行业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当第一大股东是非国有股股东时,公司绩效较高。  相似文献   

14.
秦川  叶建华 《财会通讯》2011,(12):50-53
本文以IPO定价市场化为背景,以创业板创开市至2010年10月12日共131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以及实际控制人类型等股权结构对IPO定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IPO定价存在非线性关系,持股比例较低时存在负相关关系,持股比例适当增加后关系并不明显,持股35%时则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多个自然人共同控制的公司对发行定价产生正向影响,而家族控制的公司则相反;总体来讲,股权制衡度与IPO定价成正向关系,这一关系在家族控制型企业中表现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4年至2008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与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与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法人股比例与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负相关,但不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4年至2008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与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与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法人股比例与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负相关,但不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崔伟 《财会通讯》2008,(1):73-76
本文以2002-2005年间深圳证券交易所152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债务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独立性与总债务成本和银行贷款债务成本显著负相关。表明第一大股东、独立董事能有效降低债权人面临的代理冲突。研究还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和控制人类型对总债务成本和银行贷款债务成本具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究竟是会激励大股东监督管理者,从而降低企业金融化程度,还是促使大股东与管理者合谋,加深企业金融化程度?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大股东会更有动力监督管理者,使其减持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金融资产,从而抑制企业金融化,尤其在第一类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薪酬激励程度较高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宋凤轩  张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3):145-148,107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这样一个视角,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特征对于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以探求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过对我国2007~2009年所有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分析,结果证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债务期限。  相似文献   

20.
杨宇威 《价值工程》2014,(11):203-205
本文基于房地产行业2010-2012三年的研究数据,分别从负债结构和股权结构考察二者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负债总体水平可以提高公司的长期业绩,而有息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则不利于公司的长期业绩;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治理效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治理效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适度集权和形成股权制衡机制有利于公司长期业绩,而过度集权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集中则起到反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