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今,公众人物的私生活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由此也引来诸多有关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话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对此作出介绍并提出一些法律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隐私权的历史,各国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相关立法和判例,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价值冲突和立法困境以及我国隐私权保护现状的分析,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限制和保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矛盾日益尖锐,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为此,许多学者对此类的问题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解决这类矛盾提供了一定的法律途径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本文也从不同角度时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便进一步解决两者的摩擦与冲突。  相似文献   

4.
张霞 《特区经济》2013,(9):179-180
一般而言,权利的自由行使建立在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但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往往涉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理兴趣,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限制恰恰是对社会知情权的宽容与延伸。协调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的冲突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保护公众人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满足公众合理兴趣原则,并在具体的个案中权衡利弊,从而实现两者在个案中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5.
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公众人物"隐私权不受保护,这不仅是社会民主进程的要求,而且对解决社会行政公务人员腐败问题、打造真正的"阳光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公众人物概念的由来及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立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宋露 《魅力中国》2010,(14):9-9
公众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媒体追踪报道的重点对象,长期被曝光在聚光灯下,随着网络的迅猛的发展,技术得以革新,“人肉搜索”的使用,大大满足了社会大众的猎奇心理,同时也极易触犯隐私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和受众知情权的冲突日益加深。本文主要探索应该如何避免网络媒体的使用怎样才能避免这些侵权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作为一个大众传播机构,为公众讨论提供和传播其所必需的信息。隐私权的立法宗旨在于维护人们内心的安全和尊重的需要,以及对新闻界进行制约。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寻在天然的冲突,解决冲突的最好办法是区分公众人物与普通人物。在此框架下本文对公众人物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政治公众人物、社会公众人物和附随型公众人物,新设了附随型公众人物这一概念。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变现为:知情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新闻界的社会公力价值与自身价值,中突。本文详细论述了不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范围,并提出对最基本的个人隐私绝对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8.
"高官无隐私"是用来形容公共官员隐私权应受必要限制的法律谚语。文章旨在探讨公共官员隐私权应受必要限制的理由及受限范围、方式,同时,对公共官员隐私权受必要限制过程中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浅议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淑霞 《特区经济》2007,(3):257-258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产生了巨大冲击,那么如何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介绍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提出了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法律和良好的行业自律机制等原因,公民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的情况屡屡发生。鉴于公民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弱势地位,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和行业管理经验,出台专门的法律,限制相关技术滥用,强化责任主体的保障义务,加强行业自律,加强政府在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教育网民加强安全保密意识,提高网络道德修养也是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患者隐私权的法律界定,分析我国患者隐私权保护的现状,进而分析我国患者隐私权保护的缺陷和保护不力的原因,并从民法角度为完善我国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白思 《魅力中国》2010,(6):140-14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的精神世界的安宁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个人私生活受到各方面的侵扰。隐私权保护是一国人权保护发展与进步的表现,其兼具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两方面的价值。因此,应当尽快加强对隐私权的独立立法的研究工作,做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构建较为完善的隐私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是人们能够正常生活的基本条件,其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随着现代网络化、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个人隐私权面临被侵犯的可能。面对个人信息被泄露、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应当从隐私权的基本权利属性、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功能和国际社会法治发展趋势出发,加强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一方面,在执法活动和司法实践中应当制定系统的、双重的隐私权保障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在国际公约以及我国法律制度基础上,确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邮件也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用户、网络黑客、网络服务提供商等的安全威胁,使得电子邮件隐私权变得脆弱不堪.加强电子邮件隐私权的保护需要加强立法和制定电子邮件隐私权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的个人资料极易受到非法侵害.文章主要探讨隐私权及网络上隐私权的含义和所包含的内容,网络上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体现,并就如何加强法律保护的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谈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黑河学刊》2004,(4):79-80
从法理上说,隐私权是一种纯粹体现为精神利益的人格权,其性质上为绝对权,可以对抗不特定人,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尊重和不得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义务。一旦违反此义务,造成权利人隐私权的侵害,就构成侵权行为。但正是这样一个科技突飞猛进,各种通讯、信息传播媒介日益发达的社会,使得他人对个人的私生活的侵犯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因此,对隐私权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权,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对于网络隐私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在我国保护网络隐私的几点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普娟  牛倩倩 《魅力中国》2011,(15):235-235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加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世界上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模式呈现出专门和统一的趋势。我们可以参照欧美其他国家的有关法律.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19.
李哲 《中国西部》2014,(4):92-95
<正>我们在哪儿吃饭,与谁约会,甚至此时此刻在哪儿,几乎没有什么不能被人从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获知。更不要说,"你是什么样的人,看你买什么就知道",我们购物车中的一切数据,几乎将我们变成了"透明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7月17日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止6月底,我  相似文献   

20.
王星举 《魅力中国》2010,(2):169-170
从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出发,发现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不足,从而我国隐私权立法完善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期对我国隐私权保护制度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