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有一位质量经理这样理解质量:质量是将好的产品准时地送到客户的手中。现在“准时是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所以很多企业非常重视“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的质量成为很多企业探讨的重要话题.也是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十分关心的。  相似文献   

2.
再谈管理     
管理,是个老话题了。见诸报刊的文章不少,特别是前几年。然而这个老话题仍有再谈的必要,因为近几年来,管理确实有些滑坡,似乎被“承包”、被“现代企业制度”冲淡了。正因为管理滑坡,才需再谈管理。当前,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以下四个问题,值得大声疾呼。 一、引进战略管理,注重发挥企业管理的长远规划和总体协调职能 现代企业的发展,不再是依靠政府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3.
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中,员工离职无疑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自从管理者开始关注“如何有效管理人”这一问题开始,员工的离职和留职就一直是学界和产业界都关心的话题.早期,人们的传统认识是“人员离职和流失总是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离职率应当越低越好;当然,如今大多数管理者的认识早已发生变化,离职率低并不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适当水平的离职率反倒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促进因素.从企业实践来看,员工离职也的确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现象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3月19日下午,上海39位企业的质量经理人在市质协搭建的“质量经理沙龙”再次聚首。这个由他们轮流”当家”的平台,是他们交流经验、激发思维、相互学习、探讨问题、共同提高领导力的“家”。这次讨论的话题是“从丰田事件,看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5.
谁忠诚谁     
忠诚,一个古老的话题。《论语》里,曾子说自己每天要“三省吾身”,第一个省察就是“为人 谋而不忠乎?”忠诚,让我们对屈原、岳飞、文天祥、林则徐、邓世昌等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心生感 动。忠诚,是人格高尚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道德操守的底线。不忠诚于祖国、不忠诚于家 庭、不忠诚于朋友,那人一定会遭人唾弃。 然而,当市场经济把人们带到了商业社会,却很少有人对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的代 表——企业——表现出传统意义上的忠诚。“忠诚于某某企业”或“忠诚于某某老板”,很可能 是一位特别能闹的老兄在酒桌上的冷幽默。 也难怪,在当今社会,有几个人没跳过槽?有谁还相信可以在一个企业干上一辈子? 然而,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忠诚的员工和员工的忠诚。这大概是企业的本性:它永远关注市 场上最稀缺的东西。 忠诚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派生出来的人的质量管理。虽然员工忠诚这种情绪资本难以量 化,但肯定地说,忠诚管理是企业管理和HR工作者不能不关注的问题。员工的忠诚度,它有可 能搁在嘴上,写在脸上,但更多的是藏在心里。你想折断员工飞翔的翅膀吗?你想把员工的 “根”留住吗?那你一定要真正懂得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交换。 请留意,尽管禅宗的“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训示道出了忠诚管理的最高境界,但只有有 效使用回报、激励、沟通等手段,建立相关机制,才会让员工肯于跟你承受任何“惊险的一跳”。  相似文献   

6.
凌空 《英才》2003,(11)
说是兄弟相残,读了《英才》2003年10月号的首要故事《神光兄弟缠斗》,在我看来,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比较温和,也可以理解。孙成钢这个出生在古老中原齐鲁之地的家中长见,又曾是家中最出息的一个,在整个家中的话语权可想而知,从其为已经成年的弟弟改名“钟英”就可以略见一斑。我认为这是古老传统家族话语权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现的现代文化间的冲突。而究竟是独裁管理还是所谓现代管理有效,不能一概而论。现代管理制度不一定因为是体现现代文明而被张扬,古老文明体制也不能因其古老来源而被扔入故纸堆。一句话:现代  相似文献   

7.
关于管理方面的课程,一直是企业与营销人员比较关心的话题。笔者也断断续续的听过一些所谓管理专家的课程,从中亦受益匪浅。但听多了,也发现不同课程间相互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言“人性管理”者有之,言“中国式管理”者有之,言“快乐管理”者有之,言“文化管理”者有之,言“制度管理”者有之。  相似文献   

8.
俞康 《上海质量》2005,(12):26-27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以及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全球企业所关注的话题,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是核心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质量不高,就没有竞争能力”。世界著名的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博士在1994年美国质量协会年会上预言:即将来临的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相似文献   

9.
走访了几家企业之后.笔者对“日本企业的经营之道”增添了几分感受。“日本企业的经营之道”一直是人们较为感兴趣的话题.但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颇有难度。一是在日本企业中,既有成功者。也有不少的失败者。很难一言以蔽之;二是日本企业的经营方针和企业文化仍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马斐 《企业文化》2009,(2):75-76
在媒体、大企业工作了不少年,自己开公司转眼也5年了,有很多人常常问“老板为何开我?”这个话题最近去企业培训时不断有朋友问起,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企业中曾兴起过一股企业文化建设热潮,这股热潮进入企业的方式是“全面质量管理”,有“人机料法环”分析,搞“随机取样”。随后是“企业验收”,“人财物,产供销,技术质量设备”应有尽有。有的企业工人上厕所也定下了从车间到厕所要走多少步。其细化  相似文献   

12.
质量之声     
我是通过媒体得知“质量月”的,这个活动开展得好,会像一个有号召力的品牌,将重视质量的理念传达到全社会。在我看来,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将质量视为立足之本,以质量彰显品牌,因为高品质的产品、服务体现的不仅是管理和技术水平,还体现了人的素质,而企业的核心就是人。这个现状也促进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我希望今后社会再多些“诚信”,因为它是现代经济交往和运作的基本框架,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3.
质量之声     
《中国技术监督》2011,(9):16-16
我是通过媒体得知“质量月”的,这个活动开展得好,会像一个有号召力的品牌,将重视质量的理念传达到全社会。在我看来,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将质量视为立足之本,以质量彰显品牌,因为高品质的产品、服务体现的不仅是管理和技术水平,还体现了人的素质,而企业的核心就是人。这个现状也促进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我希望今后社会再多些“诚信”,因为它是现代经济交往和运作的基本框架,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4.
最近看了一篇《国酒五粮液》《精神文明报》 1999. 11.30)的文章,同时也看到和听到了一些由该文引出的谁是“国酒”的话题(以国家正式颁发“茅台酒国酒证书”而告一段落)。在此,颇有几句话想说一说。 企业的品牌要靠企业的质量去铸造。这里说企业质量而不说产品质量.是因为现在一个企业想要取得长足发展,不仅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更要有一系列的如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高质量,树立起“货真价实”的企业品牌。有的企业却走入了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名牌是包装的,是通过宣传广告就可以获得的,为了“出名”,挖空心思,绞尽脑…  相似文献   

15.
日前,有位留日朋友从东瀛归来,寒喧过后,我的一位同事一下扯到了产品质量的话题,不料这位留日朋友竟感慨大发。他说,在日本,企业致胜的法宝就是质量,员工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且人人都有一种“质量癖”。尽管如此,各个企业为不断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竞争力,还设立了独特的质量监督系统。这个监督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质量管理从来不会过时;而作为一种极高的质量标准,6σ不单纯是统计技术的应用,更是全新的管理模式,成为全面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和竞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质量是一个古老而又从来不过时的话题。现阶段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要求上,在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当前MBA办学的误区以及目前国内管理人才紧缺的现状,把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灵活运用于MBA办学当中来,势在必行,也是迫不及待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竞争形势的愈演愈烈,“质量与市场”的体现也愈来愈直观,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即质量。“质量”以客观形式表现,而“市场”则是光天化日之下的舞台。产品是企业的载体,其是否具有竞争力,站在市场这一大舞台上便优劣尽显。企业的兴衰及生生死死也通过市场而得以体现,但决定企业的关键则来自于“质量”——一个无比重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妃 《价值工程》2012,31(16):121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控制系统。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话题,其目的就是要回避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不少欧美国家的专家讲解全面质量管理,或者是来自这些地区的有关资料,大多使用了“TQM”的称谓。目前“TQM”也已在我国的有关教材和资料中频频出现,以致在中国企业和质量界出现了TQM与TQC两者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国内一个颇有权威的报刊曾介绍说:“TQM是继TQC之后在西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对这个问题,中国质协罗国英撰文指出,上述这种观点的出现和传播,很容易使人产生概念上的混乱,将会对引导企业推行和强化全面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