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具有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组织领导与推动工作、社会监督、鼓动激励等重要功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视会议新闻报道经历了不断改进的过程。然而,目前电视新闻会议报道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存在重宣传价值轻新闻价值、内容陈旧含金量低、体裁和形式呆板、缺乏深度与针对性和接近性等问题。因此,改进和创新电视会议新闻报道仍是现实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亟待进一步创新报道理念、内容、方式、手法、改变报道思维,使得群众乐于收看电视会议新闻报道,真正体现沟通上情与下情、传播重要信息、推动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
敖艳华  王爱军 《活力》2005,(7):220-220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会议报道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的问题。会议报道“三脱离”的原因很多,众说不一,以笔者之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议报道采写在某些方面背离了新闻规律。具体分析,起码背离了如下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3.
何海波 《活力》2012,(9):45-45
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报纸会议新闻也不例外,一篇会议报道中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越多,信息量越大,吸引人的因素也就越多。所以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学会写各种会议报道。走出“浅层次”,准快报道会议重点。无论是用文字还是用图片报道会议新闻,都是要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传达给受众。所以我们在会议报道中,特别是在对一些重要的政策和决策报道时,一定慎之又慎,反复核实,决不能为了求快而马虎大意。  相似文献   

4.
季佳莹 《活力》2012,(10):191-191
政务新闻,是各级党委机关报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报道好政务新闻特别是领导同志参加活动的新闻,一直是新闻改革的难题之一。类似“强调”、“指出”、“要求”这种近乎程式化的“三段论”,在地方党报的领导活动及会议报道中司空见惯。记者或出于惰性,不愿创新,或出于麻木,已然忘记了要有所突破。这样的信息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领导离我们太远。出现在这样报道中的领导,指示多,语言少;共性多,个性少;程序多,新闻少。  相似文献   

5.
文天心 《活力》2014,(7):105-105
党报要唱响主旋律,要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党报的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对工作性报道进行了不少改革,如:控制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条数;限定字数狠刹长风;写法上创新提高会议报道质量等等。这些措施可以说正当其时,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性报道的“工作味”,决不能忽视从源头上创新,要善于从新闻的深藏之处去发现“金矿”。  相似文献   

6.
王玉辉 《活力》2013,(4):149-149
“新闻纸上无新闻”,会议报道多、活动流水账多,新闻信息含量小、内容不新。这些是地市级党报在文风上普遍存在的诟病。  相似文献   

7.
王妮娜 《活力》2012,(14):81-81
在新闻中。会议是新闻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一项常规的报道活动,如何采访会议。如何从会议中获得鲜活的新闻,这是每个记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从目前的会议新闻来看。一些会议报道干瘪、生硬,并不令人满意。如何从会议中抓新闻,写出一篇鲜活的会议新闻,本文将做一些陈述。  相似文献   

8.
会议新闻,历来是党报报道的重点,宣传好、报道好会议新闻,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寻常百姓家,是党报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9.
虽然平面媒体在“抢新闻”上无法与新媒体竞争,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寻找新闻的“外延报道”加强深度性,挖掘新闻“大事件”背后的连带要素。本文以《哈尔滨日报》曾刊发的屏蔽“转基因”、冰城核电谣传等新闻报道为例,说明了“大事件”外延报道对选题策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挖掘外延报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乔文 《活力》2012,(6):234-234
提起会议报道.很多媒体人都表现出“深恶痛绝”,好像媒体的质量不高都是“会议惹的祸”.而时政记者也在抱怨最苦最累却写不出好新闻,似乎媒体不报道会议,新闻就一定好看。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回答是否定的。新闻记者要学会从会议中淘金,从会议中寻宝,会议报道也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1.
在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会议新闻一直占有相当比例,但采编会议新闻却是记者编辑比较头痛的事情.按照一般的会议程序写报道,很容易,也很简单,但领导不满意,受众不感兴趣,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一直在探索对会议新闻进行改革,不过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只着眼于形式的改变是不够的,对会议内容的选择、会议新闻价值的挖掘利用上也要认真分析研究.我们首先来看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2.
陈静 《活力》2011,(8):155-155
2010年,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开辟“我在现场”栏目,很多当地出租车司机,甚至一些专业媒体记者成为该栏目“特约记者”。这些“特约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极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们可以视为“公民记者”,他们所报道的是“公民新闻”。本文拟对“公民新闻”和“公民记者”的概念、“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新闻报料人之间的异同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世界舆论关注我国“两会”叶言在我国召开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世界一些国家及港澳地区的新闻机构纷纷播发消息和评论,积极评价这两个会议的重要意义。影响深远的决策性会议香港的一家报纸在一篇报道中说,今年将是推进全方位改革、向市场经...  相似文献   

14.
气象新闻,是报道气象信息、普及气象知识、宣传气象文化的重要平台。与公众生产、生活和每一天的吃住行息息相关,广受关注。但是,由于气象新闻包含专业知识,记者在写稿中往往会加入很多气象术语,不便于受众阅读。如何让气象新闻在准确报道的同时,又有新意?文章从“新”“直”“口”“快”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大山  唐海燕 《活力》2009,(8):58-58
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报纸会议新闻也不例外,一篇会议报道中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越多,信息量越大,吸引人的因素也就越多。所以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学会写各种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16.
马庆平 《活力》2013,(5):52-52
新闻记者在参加各种会议、领导活动中.有的记者能够从繁杂的会议信息、程序性的领导活动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独特的报道角度,写出特色鲜活的新闻稿件.有的记者只是例行公事,发篇会议稿、活动稿,这里面不仅有业务水平问题,还有一个新闻敏感性,优秀记者的新闻敏感性触角如“雷达”,在工作、生活中能够及时、敏锐地捕捉、感知,准确地判别新闻事实中所蕴涵的新闻价值,形成自己的逻辑概念和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7.
王磊 《活力》2012,(10):215-215
一、对时政新闻报道“误区” 一般说来,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由于认识和思考程度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误区。(一)时政新闻就是报道党政领导活动的新闻 这句话有一个潜台词:时政新闻要紧跟领导。从某种意义上看,时政新闻就是报道党政领导活动的新闻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如果细加分析,党政领导活动的新闻不一定就是时政新闻。把时政报道与领导活动画等号,这个认识会导致时政新闻违背新闻规律,其结果是时政新闻报道往往违背了新闻“三贴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陈洋 《活力》2012,(6):169-169
会议新闻相对于其他报道领域而言。具有政治性和政策性强、权威性强、新闻性突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做好会议新闻.不仅是衡量一家新闻媒体价值观的重要指标。而且也往往会受到受众的高度关注。因此,改进会议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和受众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9.
王鑫  曹玉坤 《活力》2007,(12):60-60
一、报道策划与报道计划的异同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只要新闻事实一产生,就有一个如何报道的问题。在“报道策划”理念提出之前,我国新闻界运用得较多的概念是“报道计划”或“组织报道”。  相似文献   

20.
鞠红梅 《活力》2014,(2):72-72
目前,几乎所有媒体都摒弃了“记者是一个旁观者”的新闻观点,都在大力打造“主观新闻”。尤其是深度报道,体现记者和媒体的“观点”已基本达成业内共识。面对两年来智能手机突飞猛进的冲击,不但纸媒在用深度报道来“抵抗”,新兴媒体也在用深度报道来博眼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