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也相应增长,居民的理财意识更加强烈,他们已不满足于银行储蓄带来的微薄收益,而要寻求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针对这种现状,各大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理财产品。除以往的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外,近年来更是推出了货币市场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以吸引资者,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如2002年7月开始登场的信托理财、2003年底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以及2004.年9月面世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都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欢迎。然而随着理财产品的日益增多,这些理财产品究竟各有什么特点。能带来多大收益,适合哪类人群,广大投资者却未必知晓。  相似文献   

2.
1,储蓄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没有必要储蓄 观点:错误 王先生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收入不菲,并且他有较强的理财意识,把家里的积蓄全部买成了投资于国家重点项目信托和银行票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的稳妥性和银行储蓄差不多,关键是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比同期银行储蓄高1-2个百分点,并且不用缴纳利息税,  相似文献   

3.
长期储蓄投资:产品受青睐 2005年年初,人民币投资理财类产品的卖方市场一片火热,从股票、基金、投资连结险到人民币理财产品、资产管理计划,针对中高端用户推出的理财新品层出不穷.面对如此繁荣的景象,客户群体到底表现如何呢?据瑞泰人寿公司总裁曾冬漉介绍,从瑞泰理财型产品"创富人生"上市半年以来的表现来看,这种注重长期储蓄投资的理财产品,受到了高端客户特别是海归人士、外企高管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王璐 《投资北京》2013,(10):84-85
近年来随着理财产品的推陈出新投资者对理财的认识从传统的储蓄、国债上升到了股票、信托等,投资者心理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从追求高收益转向重视产品的安全性。信托理财产品凭借稳健的高收益充分显示了其卓越的投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今年上半年,固定收益信托的平均收益率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房地产信托平均收益率也在15%左右,部分房地产信托收益更是达到了32%。信托是什么?信托理财产品的收益为什么可能高于其他理财产品?信托与其他理财产品有何  相似文献   

5.
不在此列确进行产品定位是委托理财业务发展中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把理财业务作为储蓄业务的替代品.这样隐藏着很大风险。同储蓄产品密切相关带有一定的高息揽储倾向.而且采取表内管理的方式不利于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另外.银行理财产品与资金信托产品在产品功能上十分近似,具有很强的替代性。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4年以来,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以股份制银行为主体的中小商业银行大力推广的金融创新产品,受到市场的追捧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对国有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发展及成本管理均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入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大力推广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动因,审慎制定应对策略,是国有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人民币理财产品及其特点近期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兴起滥觞于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计划”。2004年下半年,光大银行推出3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开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先河。随后,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先后…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国内理财市场出现两大趋势:一是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向信托理财倾斜;二是信托公司发售的产品开始更多侧重信贷资金信托计划.众所周知,证券市场的变化和信贷政策的方向导致了上述理财市场的两个趋势.有报道称,银监会日前通知各商业银行,严令叫停商业银行对融资性信托的担保业务.如果该消息属实,能否算作是对即将大面积展开的信贷资产信托理财产品市场的沉重打击呢?  相似文献   

8.
理财成为银行业界最热门的词语,各银行推出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的速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理财产品是由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种理财活动。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既不同于买卖股票、基金,又不同于银行储蓄,与一般借贷行为也不相同。本文现就企业和个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取得的收益是否应当纳税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金融机构委托理财业务存在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委托理财现象,如银行推出的人民币或外币理财产品,证券公司推出的集合受托投资管理、保险公司推出的分红保险理财、信托投资公司推出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  相似文献   

10.
短鸿     
《科学投资》2007,(12):12-12
中行推稳定收益理财产品;招行推打新股基金产品“金葵花”;光大理财挂钩“煤电油运”港股;建行推出人民币信托理财;花旗推出每季递增垫息理财产品;中信银行“打新”T+4回款;华夏银行理财新品专盯高增长行业;中行推个人外币优惠利率定期存款;工行定投推出优惠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理财产品入市门槛适中(一般为1万元),收益稳定,适合于偏好低风险、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各家银行在营销中也无一例外地以该类产品的收益率大大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作为推荐投资者购买的理由.其实,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性质为委托理财,任何委托理财类投资产品都有自己的收益比较基准,超越此基准是这类产品起码应该做到的.因此,收益率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只是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盾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理财产品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综合理财产品具有储蓄、信托和委托代理三类不同的性质,而不仅仅是银监会所定义的委托代理一种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因理财性质不同所形成的商业银行对客户相互矛盾的理财行为、双方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关系以及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女士是一家合资企业的管理人员,理财意识较强,且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三年前当地一家信托公司发行了一款城市建设信托产品.她用家庭的20万元存款全部购买了信托产品,三年下来,她的年收益率达到了5.5%,比同期储蓄收益高出一倍多。这笔资金到期后,她打算继续购买信托产品,可她咨询了多家信托公司.发现目前购买信托的难度增大了,因为信托产品少,购买的人多,物以稀为贵,信托便成了抢手货。现在的信托产品购买起点从过去的10__20万元.上升到了目前的动辄40~50万以上.而她手中的现金仅有二十几万,所以她感到非常遗憾。后来,一位银行理财师向她推荐了一种“曲线”购买信托的办法.也就是通过购买银行发行的信托人民币理财产品来实现投资信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适交流渠道国期刊网给付。如稿时声明升息无疑刺激了百姓的理财神,面对大众突然高涨的理财意愿,大银行纷纷力挺新型人民币理财品。由于其收益率高于同期储蓄,安全性则由银行自身信誉来担,因此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储户的球。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主要投资对是短期国债、金融债券和央行票等,类似于活期储蓄的替代品。但于产品特性,其他收益更高的投品种,如三年期记账式国债(三年的收益率比一年期高1.5个百分),人民币理财产品是不能参与。而银行保本基金的投资范围从期债券,到长期债券,到股票都可涉足,也就是说,银行保本基金的钱机会更多。因此,从某…  相似文献   

15.
赵珺 《福建金融》2014,(12):19-23
我国储蓄国债市场经历近2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凭证式国债与储蓄国债(电子式)并存的格局。近年来,随着经济稳定增长、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银行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产品迅猛发展,储蓄国债产品优势逐步弱化,其发行和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对上海市储蓄国债投资者群体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储蓄国债、定期储蓄存款、低风险人民币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群体进行了对比,在借鉴国际储蓄国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储蓄国债投资者群体培育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金融》2007,(12):51-51
继“金葵花”新股申购13期人民币资金信托理财计划到达募集上限提前起息后,招行新一期的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新股申购14期于2007年11月15日开始发售。这是11月销售的第2只新股申购产品,也是招行新股申购产品系列中的第14个成员。  相似文献   

17.
《时代金融》2007,(12):51
继“金葵花”新股申购13期人民币资金信托理财计划到达募集上限提前起息后,招行新一期的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新股申购14期于2007年11月15日开始发售。这是11月销售的第2只新股申购产品,也是招行新股申购产品系列中的第14个成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居民理财需求显著上升,但市场上趋同的储蓄产品和储蓄利率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理财要求,这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开发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开发和设计出能适应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个性化理财产品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财讯     
首次银行产品投资信托计划于5月16日起发售的一期民生人民币非凡理财产品T1和T2计划,认购起点为5万元和20万元人民币,预期年收益率分别为2.76%和2.88%,期限均为1年。该理财计划将募集5亿元资金,由民生银行代表所有认购者作为单一委托客户,投资于平安信托设立的江珲高速公路信托计划。江珲高速公路由吉林省江密峰市至珲春市,是国家“五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大事剪影 2004年初,银行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沸沸扬扬,年末,人民币理财产品备受投资者关注.大街上,个人理财产品广告已随处可见;商场中,信用卡透支消费已成时尚;银行里,个人理财中心也日渐增多.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和投资需求的扩大,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2004年蓬勃发展,正如光大银行总行对私业务部副总经理刘学文所说,"对私业务在银行业务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4年,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个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