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瑜 《中国金融》1998,(9):20-21
试论商业银行内部授权控制和目标管理崔瑜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以各分支机构作为基本经营单位,实行全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要使各分支机构都严格遵守国家...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信贷集中管理。信贷集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营资金集中,存款向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集中;商业银行存款由基层行向上级行集中。二是信贷管理权限集中,伴随着集约化经营的改革,银行普遍实行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贷款权和审批权逐步上收于总行和分行,  相似文献   

3.
信贷集中是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中综合考虑自身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导致信贷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这种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本文主要利用安徽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以及全国平均指标上限对该省的信贷集中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从形式上看,既表现为经营资金的集中,更表现为资金运用的集中;从特征上看,主要表现为"贷大""贷长""贷垄断"的特点;从指标对照上来看,不管是宏观指标还是微观指标与建总行的相关数据相比,基本上都超出了后者的水平.基于此,笔者针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银行业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以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贷集中是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中综合考虑自身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导致信贷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这种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本文主要利用安徽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以及全国平均指标上限对该省的信贷集中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从形式上看,既表现为经营资金的集中,更表现为资金运用的集中;从特征上看,主要表现为“贷大”“贷长”“贷垄断”的特点;从指标对照上来看,不管是宏观指标还是微观指标与建总行的相关数据相比,基本上都超出了后者的水平。基于此,笔者针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银行业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以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各商业银行纷纷实施全行数据大集中工程,把原来分布在一、二级分行的业务和管理数据逐级上收,最终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总行中心,以实现全行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适应管理扁平化改革。数据大集中是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实现数据大集中后,分行(尤其是无数据行)如何转变职能、适应数  相似文献   

6.
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的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基本上是自下而上的,即先由分行自行摸索,后由总行逐步统一规范,进而实现外币资金的集中调度和风险管理。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实行了“集中经营、统一管理”的外汇资金管理政策,由总行统一负责监测并调节全行外汇资金的流动性。外汇存款是外汇资金最主要的来源,近年来,各家银行纷纷通过代客外汇理财,个人外汇买卖等创新产品积极拓展外汇存款,  相似文献   

7.
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新一轮银行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各商业银行纷纷把原来分布在一、二级分行的业务和管理数据逐级上收,最终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总行中心,以实现全行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适应管理扁平化改革.这为各大银行初步实现数据大集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银行业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商业银行就普遍采用了分支行体制,实行以地区为中心,以分行为主导的总、分、支三级架构.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化和银行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这种组织架构模式越来越显示出难以从全局的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总行对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缺乏集中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集约化管理能力、银行被按照不同的区域分割成无数独立的利润中心等弊端.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用科学高效的科技管理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行数据集中工程,各银行的科技生产运行、应用开发和管理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全行统一的、核心的应用开发职能上收到总行,总行在全行科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统一法人管理的金融机构,各级分支机构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都纳入总行统一考核范围之内,所以在考核分支机构的经营成果时往往容易忽视分支机构自身的金融风险。近期,鸡西银监分局在非现场监测中发现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累大户”问题比较明显,大户贷  相似文献   

11.
一、对外签字授权在授权体系中的地位。根据《商业银行法》(1995年制定,2003年修正)第2条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法律性质是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在组织体制上,商业银行应实施统一法人体制,“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设立分支机构”(《商业银行》第19条)。“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商业银行法》第22条)。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大力实施转型战略,实施对公业务集约改革。光大银行郑州分行近几年来也一直在按照总行的经营思路,积极进行战略转型和对公业务集约化经营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对公业务集约化改革带来了积极影响光大银行总行大力实施对公业务集约化改革对光大银行郑州分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资金支付模式的加速创新以及信用风险管控压力的持续增大,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控与监管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创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风险监管视角,结合青岛辖区主要中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风险管控的具体情况,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风险按诱发因素区分为资金头寸类、业务结构类、风险传染类等类型,总结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风险管控经验,提出流动性风险管控的不足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风险动态评估体系,就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风险管控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加强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风险监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目标是盈利,盈利也就成为商业银行考核分支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一个主要指标。当前,各家商业银行大都以利润绝对额或资产收益率来考核利润。但是,对于一些成立时间不长的机构,其利润额在不同年度间有时差别相当大。笔者认为,利润额和资产收益率只是简单的利润考核指标,没有考虑,或者可以说较少考虑风险因素。对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可能比较适用。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稳健经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又面临着较高的风险,高风险与高收益之间存在矛盾。而运用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能够兼顾收益和风险两方面,可以较好地避免银行经营的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15.
货币资金是现代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业务发展的主线,资金经营是贯穿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商业银行资金运行机制的改革,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举措.从现代商业银行资金运行过程看,应包括资金的筹措、资金的集中、资金的经营、资金的配置和资金的监管.在由市场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探索建立与现代商业银行相适应的资金运行机制,走资金集约化经营之路,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资金集中、经营管理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并完善利率风险控制体系,提高对长、短期利率的预测能力 有效的利率风险控制体系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商业银行首先应依据金融市场总体利率水平制定本行的基准利率,其分支机构可以根据区域经济金融环境和客户的不同情况,在总行授权范围内灵活定价;其次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对利率决策机制、利率授权机制、  相似文献   

17.
落实一级法人制 实现集约化经营中国投资银行福州分行行长林回福1996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为贯彻会议精神,根据中国投资银行总行强化一级法人制的商业银行改革思路,我行决定以"落实一级法人制、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在商业银行组织模式上进行一些...  相似文献   

18.
吕钟明 《新金融》1990,(1):24-25
(一)所谓国际转贷业务就是在国家批准的范围内,由银行总行或政府(包括地方政府)牵头,在国外引进资金转让给银行分支机构进行经营和管理,到期支付本息的一种中介业务。目前交行发展这种业务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9.
江枫  沙莉 《新金融》1994,(9):12-13
我国商业银行到海外去设置经营机构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策略。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海外设置分支机构比在国内要拥有更大的风险,一个国家一旦面临战争、内乱和其他政治经济风暴就可能使这些海外分支机构遭受灭顶之灾,从而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重大损失。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逐步开展,我们认为认真研究一下设置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胡卓钊 《南方金融》2002,(2):39-39,42
一、问题的提出 集中优势资金向生产经营大户发放贷款,这是当前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主要经营策略,它对于促进支柱经济发展,改善银行资产质量,提高经营效益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一家银行或多家银行过度集中向同一企业发放贷款,也存在种种弊端,甚至潜在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