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2015,(1)
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脉络形成,是源于画家在描绘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而美学体系中的意象思维方式,则是人们以一定的文化为背景、以艺术理论和哲学思想等因素所构成的模式。意象思维来源于画家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成果,它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因此,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体系的研究就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意象思维方式的问题,因为思维方式不仅是传统绘画的组成部分,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意象思维方式还决定了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绘画体系和艺术情感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立足于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范畴。狭义文化则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生活层面的活动及其成果,专注于精神活动创造的成果, 也就是从观念形态角度来定义文化。从这一意义上说,“文化就是代表一定的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我们这里所谈论的文化主要是狭义文化,也就是观念文化或精神文化。它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乃至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
一、语言与思维方式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宇宙间一切现象都蕴涵着和合,一切思维都浸润着和合。正是这种同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然而不同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及思维方式也存在着个性和差异。文化是个极其宽泛的概念,涉及该民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诸方面。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并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语言、科技、美学、文学、艺术、医学、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军事、外交、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中。语言结构知识本身就能为人们了解其政治、社会、宗教、经济制度提供帮助。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工具,还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即一定区域内国家、民族和人群在生态地域、物质文化、社会宗教以及语言文字本身等独特而客观的描述方式与现实反映。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方式的选择和创造。语言映现文化,文化又反过...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无限制地追求物质上的进步而表现出对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极端信仰。这种信仰在让科学和科学所驱动的技术深入到整个社会生活与思维之中,并使其拥有绝对权力的同时,也把关于人类的终极目标、人生的意义、价值等人文精神弃之若履,从而使人们的行为及价值观念由于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而产生无序状态,导致了文化失范现象。文化失范现象的产生对人类现有的社会秩序形成了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不仅直接威胁现存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而且对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重警告,重建人文价值精神已经成为当代人类刻不容缓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张敏 《商》2016,(5):76
人文关怀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基本维度,作为一个具有现实性和现代性的话题,始终贯彻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当中。马克思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生存境遇和生命遭遇的深刻剖析,无不体现着其内蕴的人文风格和人文精神,尤其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面对人们生存价值的缺失,更需要一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佛教的弘法途径却呈现出众多文化品类。如:书画、雕塑、音乐、艺术品、出版物等等。那么,宗教、佛教,文化这三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认为:在佛陀创立佛教之后的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佛教确实承担着作为人们精神慰藉与终极关怀的宗教功能,又肩负着引导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及绽放精神创作活动、繁盛人类精神之林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是宗教,也是文化。  相似文献   

7.
"物质闭路循环"与"太阳能可持续供给",是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两大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与 "低碳经济"则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必备条件,四者是统一的.当今世界正在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型.这不是一场常规的技术革命,而是人类生产生活,及其思维方式的大转向.  相似文献   

8.
<正>一、文化红利本文所说文化红利,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在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始终倡导和贯彻一种正确的文化精神,从而获得组织超越一般的、巨大、长久的兴盛和发展。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信念,文化的体现是反映着人们思想意识、包含着生命意义的符号象征。由于文化的本质是价值与意义,达不到对价值信念和生命意义的把握,无论如何自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与技术、土地、资本等要素相比,一个组织活的、主导、能动的要素是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企业重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基础变革要求上层建筑与之适应、为之服务的规律在企业里的反映.它既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又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现念、行为和物态的总和.这种定义建立在"大安全观"和"大文化观"的概念基础上,在安全观方面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全民安全文化、家庭安全文化等;在文化观方面既包含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包括行为、环境等实践和物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巫文辉 《中国报业》2012,(10):101-102
体育人文精神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广义范围上的文化组成,它不仅包含了人类各种身体活动素质文化还同时涵括了人类的生物潜力和精神潜力。体育在某种意义上除了是一种竞技比赛也是一种表演,即用一种较为意味深长的方式将各族人民汇集起来,使人们肩并肩地为之表演和疯狂。体育人文精神包含了参与者之间的友谊、相互尊敬以及真诚相待,它是经由体育运动而被孕育出来的一种精神意识形态。体育人文精神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先的体育运动本身,它已经超脱为一种信念或追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其中包含了"公平公正、团结友爱、尊重关爱"等等精神内涵,而其中奥林匹克精神似乎已经成了体育人文精神的一个代名词,它同时也代表着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由此可见,新闻媒体要想在体育这块沃土中赢得足够的市场,遵循人文精神是制胜法宝,笔者将在本文中就体育新闻传播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作简要的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12.
《商》2015,(5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思维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方式不是先天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本文从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出发,通过在分析中西方思维差异体现方式基础上结合中国园林和西方建筑的差异对比,来对比分析《中国园林》的英译本,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译在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技发展带来的现代化,不仅表现在日益更新的生产产品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上。如今如果还将文化产业当做刚出生的新生儿去一味的为其寻找母乳,也未免显得空洞无力。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文化产业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期,研究和发展空间剩余不多。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文化产业成为了各界人士不容忽视的亮点。当然2002年不是文化产业出生的那一年。自古人类社会群居生活,互相交流形成各自文明以来,人类之间就出现以交易的方式来换取富有精神价值的物品的行为。这种精神需求,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得到满足。人们随着物质需求的满足,精神需求量越来越高。在新的生产力环境下生产的富有精神文化价值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此时,以资源消耗为特点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在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背景下需要寻找一个新资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满足精神需求为特点的商品交易带来的经济增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4,(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繁衍生息中形成的观念意识形态,并转而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的共同精神、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其蕴涵的深刻哲理和先进思想是一笔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现实的基础上探索研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挖掘其中的价值内涵,切实增强当代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从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践行的角度进行分析,试从中挖掘出一些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经济萧条时期人类社会产生的消费文化的特征和类型进行分析,由于经济萧条时期产生了经济、心理和社会文化的三大主要危机促使消费文化发生变迁,这些变迁主要表现在现代生活人们从高额成本投入到物质与精神回报、储蓄消费转向借贷式消费,以及从家庭、大众的平等消费偏向个体化等级性消费转型。消费文化均处在由内到外、由局部到整体所体现出来的,促进人们消费的方式、价值和意义所在。此时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文化观和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地球的生态环境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紧张,以致于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伦理学是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研究,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道德学说,也是生态学思维与伦理学思维的契合.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从人文价值及哲学基础来看,在谋求可持续发展时,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具有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8)
文化的传播对于文明的信息的传递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样才使得社会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的成员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的本能性体现以及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其中,编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编辑所进行的文化传播对于社会的成员的内心的影响以及精神世界的形成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的体现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因此,本文主要对于文化传播中编辑的人文精神的体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郭梓 《大经贸》2004,(10):68-69
男士要理成短发,保持清洁成型;经常整刮胡须,没有不雅气味;领带系得美观大方,与西服搭配合适……女士的发型在行礼之后不遮住面容。如留长发.不应妨碍工作;化妆应自然,用餐后及时补妆;服装应端庄,不追求时髦……与顾客洽谈时,业务员禁忌"交换名片或寒暄问候时不太用心"、"对顾客的举动感到不信任时会直接表露出来"、"觉得和顾客混熟了就能以敷衍的方式洽谈"……广东轻出企业从每个细节入手,极力建设企业文化,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因为现在所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必须每个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王璐璐 《商》2014,(24):90-90
弗洛姆说十九世纪的哲学问题是上帝之死,而二十世纪的哲学命题则是人类的灭亡。这里人类的灭亡并不是说生理的中介,而是人作为一种传统的存在状态的终结。按照弗洛姆的说法,认得天生存在是劳作的存在,而新的人类存在方式则是劳作的终结以及新的存在方式的产生。人类超越所谓的劳作去突破传统的牢笼。20世纪的人死了。人类最终级的关怀首先就是认识人自己,其次是认识他人以缔造和谐公正的社会最后就是认识人所在的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早在希腊时代苏格拉底提出一个经典的命题,那就是“认识人自己”,而当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终极追问的时候,我们将面对一个不能回避又必须回答的问题,那就是人性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对人性进行塑造让人们挣脱孤独的牢笼发现自己内心的信仰以充实精神世界呢?本文从对人性的解析到审美思维的介入以解决这两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本玉 《商场现代化》2007,(22):245-246
人文经济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它强调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人文经济的兴起,使当代商业文化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变革:即商业伦理由"物"向"人"的转变;商业行为由"物质利益至上"过度到"和谐共生为本";渗透于商业制度中的经济与文化由二元结构转变为双重融合;商业精神在传统和现代之间通过人文对话实现重构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