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头脑风暴技术得到了审计职业界的重视,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舞弊风险应对措施加以实施和推广200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修订实施的审计准则(SAS No.99,109)要求审计项目组每次审计都必须执行头脑风暴项目组讨论会,针对客户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交换看法,准则制定者认为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改善审计人员舞弊判断质量的工具,有助于审计人员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大量的国外审计实践和研究表明,头脑风暴技术在舞弊风险因素识别、舞弊风险评估和舞弊风险应对方面效果都优于审计人员个体判断和决策。  相似文献   

2.
近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向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提交了有关审计准则的建议书,对委员会制定的过渡时期审计准则等多项准则给予了修订意见,并针对《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条款及SEC有关《审计及复核记录的保持以及加强SEC对独立审计要求》的法规提交了一项新的审计准则。建议书中还包括ASB在2003年3月颁布的征求意见稿原稿和最终修订稿,以及对征求意见稿的反馈信和针对这些反馈的分析。该建议书是遵照PCAOB发出的邀请而提交的,PCAOB有权决定如何或是否在制定准则过程中AICPA向PC…  相似文献   

3.
关注舞弊的风险导向审计项目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审计实务中存在重程序、轻风险的倾向,强调审计程序的标准化,忽略对审计项目风险的评价,将审计工作变成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方式,所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早已形成固定的列表,打钩、抄账、抽凭证成为审计活动的主要内容。针对这种情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隶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ASB)于2002年10月15日发布了《审计准则第99号——考虑财务报告中的舞弊》(SASNo.99),替代1997年颁布的旧准则。新准则强调“职业怀疑精神”,要求审计师假设存在不同层次上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包括共谋、违反内部控制的规定等),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这…  相似文献   

4.
谈新审计准则实施对审计风险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平 《中国外资》2011,(13):119+121-119,121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规避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一直以来不断探讨的问题。本人通过对新审计准则的学习,结合工作实践,就新审计准则实施对审计风险管理的影响做一些粗浅的探讨,借此与广大审计同行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有效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国际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  相似文献   

5.
国际     
《财会学习》2009,(7):7-7
ASB发布金融工具披露准则修订版;IASB2009年底前审查IAS39;日本上市公司最早2015年用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公司审计费用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2005年3月,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已发展到了风险导向审计阶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企业风险评估为导向,依据风险评估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评价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及治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安然事件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为应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适时地对现行审计风险准则作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订,于2003年10月发布了4项国际审计准则:一是国际审计准则第200号(ISA200)“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二是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三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四是ISA500“审计证据”。相应地IAASB据此修订发布了国际审计准则第300号“审计计划”(ISA300:Planninganauditoffinancialstat…  相似文献   

8.
梅丹 《财会学习》2012,(12):42-44
PREFACE/前言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实务的大势所趋.我国现阶段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还存在人员、成本、信息等方面的障碍。我国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审计准则从核心风险准则到具体准则.都全面贯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本文提出在新审计准则环境下.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讯     
《会计师》2006,(10)
国际上与连续审计准则相关的准则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准则(IAS):#2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欺诈的责任”。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210号准则:·1210.A2-1实务指南:欺诈的确认;·1210.A2-2实务指南:发现欺诈的责任;·2310-1实务指南:确认信息;·GTAG全球审计技术指引:信息技术控制;·GTAG全球审计技术指引:改进和完善管理控制--组织成功的关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SAS):·SAS#47,实施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风险与重要性;·SAS#53,检查和报告错误和违规现象中审计人员责任;·SAS#56,分析程序;·SAS#78,SAS#55…  相似文献   

10.
系列审计风险准则即将施行,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将被贯彻到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由此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之评估变为必要的审计程序,而由于上述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审计工作的投入将比传统审计方法下有明显的增加,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胜任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未能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见。审计风险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的风险;二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本身并不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的风险。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相似文献   

12.
国际     
《财会学习》2014,(3):5-5
ACPA发布内部审计师工作成果使用准则 近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128号》(SASNO.128),明确了使用内部审计师工作成果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审计后发表的不恰当的审计结论,由此造成被审计单位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对此承担责任的风险。内部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普遍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审计人员的任何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或增加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是风险基础审计,而且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抽样审计,并非详细审计。可见,在审计过程中,恰当、合理地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和进行审计风险评价,对于防范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制定审计重要性与审计网络评价准则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审计人员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评估审计风险的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鸣 《上海会计》1990,(10):44-47
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对国家审计机关的性质、机构和人员、主要任务和职权、审计工作程序及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但我国尚无一套成文的审计准则,对于我国是否要建立审计准则;建立我国审计准则要遵循什么原则;我国审计准则的层次结构如何及我国审计准则应有哪些主要内容等问题,应当认真加以研究。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国际审计风险模型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国际民间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83年提出的,它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构成,并且“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根据该模型,审计主体在审计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然后再推算出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然而,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却日益暴露出其缺点,如对审计风险的分析只能定性而无法定量、审计风险因素不全面、无法描述道德风险等。因此,自从上个世纪末以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就专门成立了审计风险分委员会,着手研究和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并于2003年10月发布了ISA200准则,将其修订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实施审计程序从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账户余额层次两方面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据以确定并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便把检查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审计调查发现,目前商业银行少数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审计重视不够,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原因:一是商业银行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租出入、处置、报废等方面加强了管理,大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其所辖分支行固定资产业务的发生数量和金额不多,不能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二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未把审计重点放在该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审计准则体系。新审计准则在为审计人员提供指导的同时,又强化了职业责任,将对审计工作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新审计准则较之旧的准则体系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审计理念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到风险导向审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从发布至今,经历了11年的时间,它的发布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建立了统一的内部审计执业规范,促进了内部审计组织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更为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奠定了基础。但在具体贯彻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审计风险定义以及分析(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了不适当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说明》第42号认为“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无意的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但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二)审计风险模型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介绍了风险模型。审计风险(AR)=重大错报风险(MMR)*检查风险(DR)。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其中,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错报风险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是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的可能性。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