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全球金融监管反思金融危机的最终成果,巴塞尔协议Ⅲ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最低资本要求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一场对全球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新革命。本文在分析流动性风险管理逻辑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出台的银行业新监管标准,剖析了巴塞尔协议Ⅲ中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及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侠 《新金融》2009,(1):21-26
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被认为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巴塞尔协议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由此遭到了金融界的质疑。本文在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后,简要介绍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框架,并对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防范作用及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轮金融危机是否颠覆了新资本协议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通过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全球银行业确立了新的资本计算规则,它反映了1988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发展与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曾经被奉为圭臬.绝大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从2007年年初开始实施新协议,并计划在2009年末走完过渡期,事实上全球一流的银行大多已达到内部评级法初级法甚至是高级法的合规要求,即便如此,仍无法有效防范2007年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不少观点开始质疑新协议的有效性,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面前,新协议对保持全球银行体系的稳定还有作用吗?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12日,27国中央银行代表一致通过巴塞尔协议Ⅲ。2010年12月12日,巴塞尔委员会网站公布了《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更加稳健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和《巴塞尔第三版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等文件。这是巴塞尔委员会针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亡羊补牢出台的全球银行业资本新规。其在各国金融业接连掀起波澜。巴塞尔协议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造成重大损失.历经教十年的金融监管再次成为焦点.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工具创新迅速发展的时代,金融监管如何发挥作用,维护经济稳定和防止系统性风险已刻不容缓.本文简要分析了次贷危机在监管层面的失误和困境,然后结合新巴塞尔协议讨论了新的监管工具对金融监管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资本监管的概念和要求;从1999年开始,该委员会又开始在全球广泛征求意见,促成新的监管协议。然而,随着2008年9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各国监管层又开始探讨对现有的新协议的改进。本文首先介绍新协议的基本内容和与旧协议的不同之处;接着讨论在征询意见稿结束之后、此次危机发生之前,几个主要地区所提交的意见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及比较;然后讨论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给这几个地区银行监管部门带来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银行家》2009,(12)
根据银监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规划,2010年底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将先期实施新资本协议,最迟到2013年底,国内所有银行将全部实施新资本协议。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际大型银行所暴露的问题使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效性受到诟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本次金融危机恰恰又凸显了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实施新资本协议将有助于推动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改革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从长期看,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中国银行业即将全面进入新资本协议时代。为此,中国银行业应正视新资本协议带来的挑战,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适应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何毅 《甘肃金融》2002,(4):35-36,51
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巴塞尔委员会在1988年正式颁布实施<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后,又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新情况及1988年协议的缺陷,于2001年提出了新资本协议框架,将于2004年在全球推广.新资本协议由三大支柱组成,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为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蕊 《会计师》2011,(11):7-9
<正>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漫天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备受关注和争议,一些银行家、金融专业人士称其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帮凶"甚至"罪魁祸首"。同时,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广泛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于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执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信用卡》2010,(20):8-8
世界主要国家中央银行代表日前在瑞士巴塞尔就全球银行的监管新规则达成了历史性协议。新协议为银行制定了新的资本标准,以确保银行持有足够储备金,能不依靠政府救助独立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巴塞尔协议Ⅱ的缺陷,对金融危机和巴塞尔协议Ⅱ的反思推动了全球银行监管的改革,促成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本文基于资本的视角,展示了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改革动向,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监管、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提出巴塞尔协议Ⅲ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游春  邱元 《金融纵横》2011,(4):34-37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新的全球监管改革方案即《巴塞尔协议Ⅲ》。作为对本次金融危机反思的产物,《巴塞尔协议Ⅲ》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和讨论。本文详细介绍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各项内容,对协议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阐述了新协议对于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金融危机看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子杉 《新金融》2009,(9):45-48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每一个层面,巴塞尔协议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由此遭到了各界的质疑.本文以分析此次金融风暴产生的原因为基础,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对在我国银行业推行巴塞尔协议的意义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巴塞尔协议对我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防范作用和对银行业发展的指导意叉,以及金融危机带给我国银行业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吸取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后颁布了《巴塞尔协议Ⅲ》,它对一系列金融监管举措进行改进和强化.本文对协议的新内容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具体介绍了新协议在中国的实施情况,最后针对新协议的修改,深入剖析了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应该有何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严格资本监管要求,进一步推广新资本协议乃是全球银行业的大势所趋。对任何银行来说,实施新资本协议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一过程对我国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新资本协议的基本思想出发,提出制度文化建设和配套机制的完善是新资本协议实施的重要基础,并从建设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Ⅱ)公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的广泛认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主要商业银行纷纷推进了新资本协议的实施。然而,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各国监管机构认识到,BaselⅡ虽然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合理的资本监管框架,但也并非完美无缺。为吸取本轮危机的教训,巴塞尔委员会对现行的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孙冲 《甘肃金融》2011,(6):15-17
关于《巴塞尔协议Ⅲ》的简要介绍 (一)新协议出台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业界与学术界主要就两大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即国际货币体系及金融监管改革。  相似文献   

18.
金融泡沫是虚拟经济的必然产物。华尔街过度金融创新导致的虚拟经济泡沫破灭,是始于2008年初并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实质。怎样把握创新的原则和度,怎样应对已经到来的危机,怎样在经济的不同周期进行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控,是此轮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研究命题和现实考验。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将带动全球金融体系进入严厉监管、国家干预的新阶段,全球新金融秩序正在诞生。  相似文献   

19.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引起了人们对当前金融监管模式弊端的又一次思考,在此条件下,《新资本协议》应运而生,世界各国致力于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模式改革,在这样的世界潮流之下,未来中国选择何种金融监管模式将对金融业的稳健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现状出发,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因素、当前国情以及全球金融改革的趋势,就当前金融监管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进行阐述,为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住房优级贷款违约率上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美国住房金融市场爆发了次贷危机,并且由此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目前在美国住房金融市场上,次级贷款合同违约仍然在发生,并且还出现了优级贷款违约率上升的现象。这种新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讨论优级贷款违约出现的原因以及它的影响,甚至有些人开始担心它会不会像次级贷款危机一样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