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一妍 《浙商》2007,(1):90-91
IT管理应用市场一直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一面是全中国信息化走势逐渐看好,另一面则是上了系统的很多企业都在叫苦不迭。那么,对于信息化,企业是说“YES”还是说“NO”?信息化到底能为企业做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外包潮进逼     
《电子商务》2002,(8):28-29
外包服务不算是一个新潮概念,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代日本的“下请制”和“事业协同组合”。在今天,它在全世界发展成为一个可以达到5万亿美元的市场,占到全球商务活动的14%,而且这个市场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对于中国来说,外包服务带有西方先进企业运营模式的榜样色彩,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极具有诱惑性的。Gartner曾预测,就中国的IT外包业务来说,在未来的5至8年间将成为世界的三大市场之一。但同样的现实却是,中国有不到1%的企业达成与IT外包合作的战略意向。市场需求的急剧膨胀和销售状况的持续低迷形成强烈的反差,由…  相似文献   

3.
与深圳赛格、华强等包含了原料以批发为主的卖场不同,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几乎已经成为了国内个人电子市场的风向标,而在2003年中,“中关村现象”却使得商家与消费者对“IT卖场”有了新的认识。市场总有饱和的时候,但是对于IT卖场的投资与经营者来说,似乎市场的容量是“无穷大”,一时间,“阿波罗”、“赛博”、“旺市百利”、“鼎好”、“科贸”……,被冠以“电子市场”、“数码大厦”等名目的建筑忽然间就多了起来,但市场是否真的是一片如此“繁荣”的景象呢? “阿波罗”开业没有多长的时间似乎就到了“关门”的地步,“硅谷”这一老牌IT卖场也开始被经销商“抛弃”,“太平洋”为了更好的经营而改名,这一切似乎都说明了一个问题——IT卖场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相似文献   

4.
如果给IT产业一个黄金年代,我们希望,它至少要有5年。在由计世集团及计世资讯(CCWResearch)共同主办的“2004年中国IT趋势大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希望。计世资讯在本次大会上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称,“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IT支出将以18.5%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中国IT市场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年代。”计世集团总裁刘九如在致辞中表示,在全面协调发展、走向全面小康的历史进程中,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将成为推动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核心战略要素,并将带头掀起新一轮革命。刘九如引用计世资讯的分析报告称,“2005年至2009年这个‘黄金年代…  相似文献   

5.
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以下简称“复关”)的席位,这对国有商业来说,既是一个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郑平 《电子商务》2006,(9):64-65
<正>在IT应用市场,用户需求始终是决定市场走向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市场推广的作用也绝不容小觑。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随着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基础网络架构逐步完善,IT应用层次不断提高,学校的一些建设需求也随之扩大。2006年一、二季度以来,存储无疑已经成为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饱受市场低迷之苦,强忍“黎明前黑暗”之痛的IT业,纷纷把目光开始瞄向了“服务”。2002年被业界称为IT企业转型服务之年,各IT厂商正在探索适合自身的服务模式。国内著名IT厂商清华同方率先举办了IT服务听证会。业界评论认为,同方此举显示了2002年中国IT服务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徐昊 《电子商务》2004,5(6):20-21
<正> 对IT企业来说,中国中小企业市场是目前最“热”的市场之一;而对软件厂商来说,管理软件市场则是最有利可图的市场。因此,面向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这个市场成了诸多软件企业争夺的焦点,从SAP、Oracle到国内的用友、金蝶等等,都纷纷发话他们重视中小企业市场,都纷纷拿出了针对这一市场的各种管理软件产品。不过,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争抢的人越多就越表明这个市场还不成熟,所以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企业迫不及待的要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企业也要开拓国际市场,有人把这“杀进来,走出去”比喻成一场战争,疾呼“狼来了”。提起谁是狼,很多人会把目光投向国外的IT企业认为他们在技术、资金等方面更占优势,事实证明在中国网络IT市场两者都是“狼”。中国IT企业之所以也能成为“狼”,是因为长期与国外企业一同竞争长期“与狼共舞”的结果。首先,在中国IT市场上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从一开始“界限”就不是十分明显。国内IT企业和国外IT企业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IT企业似乎对待“入世”的态度最为平静。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IT所呈现出的种种功能上的“不匹配性”,不是一个“低技术”的问题,即认为IT的水平不足以满足现有的业务需求,所以才产生不断需要资金投入来进行系统升级的IT黑洞;而是一个“非技术”的问题,即在公司决策者们纯粹地把IT作为一个效率提升工具来使用的过程中,由于T(Technology,技术)改变了I(Information,信息)的权力归属,推动了“信息”在组织内的民主化进程,也因此引发了公司内部的权力变革。企业的信息化,其实是一场权力和信息资源的再分配运动。 所谓的信息化并不是一场技术主义的革命,它的成功取决于多种政治力量的角力,而IT领导者则需要对公司内部的IT权力架构有所洞察:在公司内部谁实际享有IT决策权,谁又应该享有IT的决策权?在这样一场由信息引发的变革中,CIO是选择掌控还是接受宿命,取决于他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智慧。而企业信息化的成熟度,相当大程度上也取决于CIO的政治成熟度。  相似文献   

11.
经贸要闻     
中国将于2006年向外资开放国内IT认证市场 “中国的认证市场发展非常快,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认证市场。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将于2006年向外资开放国内认证市场,届时中国的认证市场将会更加繁荣。”中国质量认证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企业成长的路径,信息化冲动的由来,还是为了驾驭IT这头不逊的巨兽而求助于“IT治理”的迫切心情,慧路公司都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典型经历因此,它的成功与遗憾值得每个正在寻求“IT治理”之道者冷静思索。  相似文献   

13.
《商务周刊》:成立几年来,神州数码一直在进行战略转型,您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应该如何把握转型的时机?郭为:当然,转型的时机把握主要是取决于市场发展状况。目前,国内市场硬件、软件和IT服务的市场规模大约是7:1:2,而趋势则是朝着发达IT市场的这三者三分天下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随着IT应用的逐步成熟,相关的增值服务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整个IT产业的规模重心将逐步后移,最终达到IT服务的快速增长,形成一个较为平衡的业务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IT业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逐渐从“幼年”走向了“成熟”,多少知名厂商也在这种成长过程中从兴盛走向衰败,又从衰败的泥潭中挣脱出来走向了兴盛。但也就是在这种反复中,IT业因国内这种独特的市场形势产生了一个“怪圈”——代工。其实在欧美国家,代工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商业合作,像NIKE,麦道等一些知名品牌,他们到目前为止仍然延续着代工,但是国内IT行业的这种代工却与这些知名品牌代工形式大相径庭,特别是针对于DIY产品的代工。作为NIKE,他只是将自己的NIKE商标以代工形式为合作基础出卖给制鞋厂商,而这些制鞋厂商又按照NIKE的设计理念和产品质量标准来生产产品,而对于产品的推广和渠道的建立大部分都是由NIKE自己来管理和制定,这也就是说NIKE用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变相收购了代工厂商,而国内的IT行业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中国行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的核心问题已经不再是技术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信息服务的管理成为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据统计,2005年,中国IT服务管理市场的规模达到8.2亿元,与2004年的市场规模相比,年增长率达到20.5%.赛迪顾问预测,未来4年内,中国  相似文献   

16.
扫描仪让世界的颜色近在咫尺,而扫描仪市场的竞争却都是“给你点颜色看看”的架势。竞争在市场的扩充中日趋激烈,在本已色彩斑斓的空间中,如何成为业界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成为市场潮流的引领者,这已是各大扫描仪生产厂家“扫描”的重点。方正扫描仪作为一个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跻身市场前三甲的后起之“秀”,以“SCANIT”为理念,在扫描世界的同时,也在打造扫描仪市场的彩色殿堂。出生背景—灰色:艰难起步 2000年8月,方正进入国内扫描仪市场。这时的中国扫描仪市场经过了近一年的“爆炸式”增长后,家庭用户的增长引起家用市场的“伪饱和”,从而引发扫描仪市场的发展速度减缓。2001年,由于进一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中国IT市场的萎靡着实让国内众多厂商从“IT不败”的神话中惊醒,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而作为最大的外设产品之一的扫描仪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据有关资料表明,2001年国内扫描仪销售额仅为7.4亿元人民币,同比负增长5.1%,成为国内IT产业中第一个  相似文献   

17.
当今,继家电热之后的电脑潮使得电脑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同时,部分计算机厂商因为相关的市场不景气而转型,而众多的新兴品牌纷纷崛起,整个计算机市场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兴品牌的大量涌现应该说是1997年倍受瞩目的现象,把97年IT业市场装饰得更加鲜丽多姿。透过这些新兴品牌,可以发现外表虽繁荣的IT市场,但是各种规矩尚未建立,这也许是新兴品牌生存的一栖之地。但市场终究要走向成熟,新兴品牌怎样成长呢? 急先锋公司王磊先生:在1994年以前,北京中关村还处在兼容机时代,群“雄”并起,没有什么品牌可言,更没有什么品牌效应。1994我们公司成立,而在1995年9月,国产品牌开始产生,如联想、万思帝等,因应当时的需要,我们公司更名为“急先锋”,秉承走在最前沿的公司经营理念。在1996年和1997年这两年中,电脑品牌猛增,品牌竞争也更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的IT市场,尤其是软件市场,抓住任何一个机会,都可能获得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将面临全球激烈的竞争环境。”一位IT业资深人士这样感叹,“从IT优化、安全、OA到文档管理,这些看似并不庞大的产品,却蕴涵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9.
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来形容1997中国计算机市场,十分恰当。1997年初,各厂商信誓旦旦,在产量、占有率、技术等方面立下“军令状”,转眼间一年已过,无论是IT产业的老牌“劲旅”,还是一大批“新军”,都成为这欣欣向荣市场的受益者,毕竟,中国计算机市场正在步步走向成熟。首先,国内厂商的实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不断膨胀,国内厂商在一些IT领域已经具备了同国外知名厂商竞争的实力,如联想集团的PC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同COMPAQ,IBM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分伯仲;其次,一大批国内厂商纷纷同国外同行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去年十一月,北大方正和IBM宣布开展合作,一方面将方正的产品推向海外市场,一方面为IBM在中国拓展发展空间,在这以前,联想代理东芝的笔记本业务,清华紫光代理AGFA的扫描仪等,都预示着在中国的IT市场上,国产品牌正在谋求同国际品牌的融合、合作和赶超;第三,经过四五年的努力,中国IT市场的规模趋于成熟,结构也日渐合理,形成了PC整机市场和外设市场、网络市场、软件市场、服务市场和  相似文献   

20.
允翀 《市场周刊》2013,(7):70-75
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再闯入亿元大关,书画、当代艺术、瓷器等各类中国艺术品自2009年以来频频爆出天价.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极度繁荣之景。如今,中国艺术市场更是经常上演中国艺术品一涨冲天的资本游戏。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演价格三级跳的同时,“繁荣的仅是艺术品市场,而不是艺术”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