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收入分配与消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欣  曹静 《北方经济》2006,(13):31-32
目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消费不振.居民消费率从1990年的45.2%下降到1994年的41.9%,之后又进一步下降到1998年的39%.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也由1990年的0.8下降到1997年的0.7.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比较丰富,从绝对收入假说到相对收入假说,再到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每一种消费理论都力图尽最大可能地解释现实,但也都存在着一些欠缺.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消费理论看我国老年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消费理论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诞生了如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短期变动理论、消费品存量调整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说等诸多理论。这些理论除了对“收入”有不同的解释外,还阐述了购买意愿、财产存量、生命周期、消费决策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因此,我国老年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除了我国老年人的购买力水平有限外,还有消费观念陈旧、消费预期不明和购物条件等更为重要的因素。目前由于我国企业缺乏投入、开发老年产品的热情和动力,因而更需要政府在引导和培育老年市场、支持和推动老年产业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认为收入假说难以解释居民消费的一些特殊现象,而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解释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平台。作者从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入手,提出了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相对收入假说看我国消费刘岚芳一、相对收人假说理论凯恩斯在其创业的宏观经济学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完全由其收入决定。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变化和新消费者的成长,西方经济学界对消费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美国著名经济...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消费的平滑性是扩大内需的政策产生效果的一个障碍。本文利用"相关性UC模型"来研究收入-消费关系,试图利用该模型中消费、总收入和持久收入之间新息的相关性来验证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更符合哪一种消费行为理论。最后实证结果说明,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习惯形成理论和预防性储蓄,持久收入假说都不能完美的解释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相对来说,其消费行为更接近于持久收入理论。  相似文献   

6.
居民收入增缓,预期收入下降,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考虑价值下降因素,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仅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4.3%,1999年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增长9%,农村居收平均收入增长仅为3.1%,增幅比前几年明显回落,1990年以来,我国下岗职工正逐年增多,其收入明显下降,既直接导致了消需需求的减少,又间接对在岗职工的消费行为产生示范效应,到2000年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从格总水平(CPI)连续22个月呈下降态势,社会商品零售价格(RPI)已经持续了2年零8个月的负增,据测算,城镇居民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品零额大体增长1.05个百分点,农民民入每个增长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大体增长1.18个百分点,可见,消费需求不振与社会收入预期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消费现状 近几年在国家免除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促进下,农村消费状况得到改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也出现一些新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偏低,消费质量不高,城乡差距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从1978年的67.6%下降为2007年的32.3%。考虑到农村人口比重也从1978年的82.1%下降到2006年的56.1%,我们使用农村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来说明农村消费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我国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税制以来,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收入增长最快的税种之一。个人所得税既是税务机关征管的一个难点,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调节高收入、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矛盾方面,个人所得税始终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逐渐加大,据2000年第三季度对全国15万户城镇居民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7、1990年的0.23上升到目前的0.39,中国贫富差距已达警戒线。这充分证明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在调节收入方面的作用也逐渐下滑,同时个人所得税主动申报纳税率不足10%的现实,让我们意识到改革个人所得税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已成为不可忽略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基于持久性收入假说的中国农民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文章选择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分析我国农民的消费问题,并运用农民消费的历年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进而从增加持久性收入和提高持久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两方面提出增加农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谢志宇 《特区经济》2006,(12):55-56
目前,我国的贫富收入悬殊较大,广东省的情况也是如此。但广东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并没有造成居民消费倾向的明显下降,这也许是富人的消费档次不断提高而基本维持了他们的平均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功能收入分配的视角考察了1870年以来美国收入分配的变化。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劳动份额从1870年的50%上升到2009年的71.6%;同期,资产和业主份额由50%下降到28.4%。美国劳动份额一直上升的实践,并不符合劳动报酬变化U形规律(即劳动份额先下降后上升)的假说。这一结论的含义是,以经济发展阶段来推理收入分配差距某种必然性的假说是不可靠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经济增长或发展以外的其他因素中去寻求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利息、价格和收入、从我国的现实状况看,价格与利息对消费的影响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在启动需求中,应该看到价格与利息在我国对消费发生作用的特殊性,不能一味靠降价与降息来启动消费。在我国,对消费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是收入。收入的较大增长,才能引发消费的较快增长,收入的下降必然导致消费的下降。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消费变化的资料来看,当收入增长较快的时候,消费也就增长较快。即使此时价格上涨,并且利息上调,消费也照样增加,例如1985年至1995年就是这样。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的时候,消费也就下降。即使此时价格下降,并且利息下调,消费也照样下降,1997年至今就是这样。因此,为了启动消费,必须在增加居民收入上作文章。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统计数据我们已知我国GDP由1990年3年3.8%的低谷,迅速上升到1992年的14.2%的高峰之后,自1993年起已经平稳地回落到1999年的7.1%,连续地下降了七个年头,平均每年回落一个百分点。2001年经济速度的增长率,应该出现止跌回升的新拐点,这是众望所归。很多经济界知名人士,做了这样或那样预测或论述,在此时刻,我想谈一谈边际消费倾向与加速数之间的关系及GDP的走势。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 《北方经济》2004,(12):33-34
消费倾向是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收入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收入包括一时收入和持久收入两部分,而这两部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应当加以区分.本文从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持久收入假说出发,结合消费行为分析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方面原因:即持久收入增长缓慢造成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15.
消费需求不足的收入探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这是以凯恩斯为首的当代西方消费函数理论所研究的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现期收入、过去收入、别人收入、未来收入以及由消费决策影响的收入对消费函数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收入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如现期收入减少,由过去收入和别人收入所带来的“棘轮作用”和“示范效应”弱化、未来收入减少、缺少由消费决策影响物收入等,走出消费需求低迷,需要从制定收入增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消费信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张井 《南方经济》2000,(1):48-50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和分配环节,特别是在分配环节。因此要从这两个环节着力扩大消费,通过增加收入来提高消费率,同时调整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7.
消费的过渡敏感性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变动与收入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称之为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的存在使LC-PIH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可以用收支的不确定,流动性约束,利率的内生变化和非生命周期行为来解决这一现象,这些因素也可解释我国近年来的消费过度敏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8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低迷,GDP年增长率从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9年的7.1%,下降了7.1个百分点。特别是1996年底经济软着陆后不久,物价普遍持续下降,消费需求不足,投资增长缓慢,经济比较萧条。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张政策和刺激措施,但经济形势没有根本好转。据国家统计局报告分析,去年前5个月,虽然大多数宏观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形成了一定的回升势头,但从未来的变动趋势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上海1952--2002年的消费数据进行了分段实证研究,发现在此期间消费函数发生了显著变化:处于计划经济年代的1952~1978年,消费决定因素很难用流行的西方理论来解释;改革开放后的1979--1992年,消费决定模式较好地由当期的绝对收入决定;人们生活奔小康的1993--2002年,消费更多取决于持久收入。由此本文验证了:正如理论本身提出的先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决定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决定理论各有自己的解释能力,分别适用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收入较低的温饱阶段,消费与当期绝对收入关系比较紧密;在收入相对提高的小康阶段,消费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持久收入。  相似文献   

20.
袁辕 《特区经济》1997,(8):34-35
<正>一、当前消费需求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从1—5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下降,同比增长率也不断减少。今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1%。1—5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月份的2289亿元下降到5月份的2108亿元;增速平缓,月同比增长率由1月份的19.9%下降到5月份的13%,达到历史低位。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仅13%,较去年同期降低6个百分点,呈现出逐渐萎缩的发展趋势。消费需求的明显不足成为当前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