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经济学家茶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2005年在上海复旦大学上学的外甥女来我家串们,背来一摞《经济学家茶座》在书房品读,不时地加以短评,甚至兴奋时还手舞足蹈,自我陶醉一番。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家茶座》2005,(3):160-160
如果您是我们的老朋友,当您翻开这本《经济学家茶座》,一定会发现她的变化。是的,从第21辑开始,《经济学家茶座》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老“茶客”。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茶座》创办之初,“店小二”詹小洪约稿,特别言明一定要轻松活泼。我惴惴不安,不知道在自己的笔端是否会溢出“茶客”喜欢的“茶香”?当然,忐忑的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样的“茶”是否卖座?据我的寡闻,当时只有《万科周刊》一份内部刊物有类似的栏目,《经济学消息报》有类似的版面。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家茶座》2007,(6):F0003-F0003
《经济学家茶座》自2000年开办以来,已经出版了32辑。7年来,承蒙作者和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茶香依然,顾客盈门,令编者和出版者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家茶座》2008,(1):F0003
编辑同志:您好!我有幸从创刊至今都是《经济学家茶座》的老读者。最初,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就以品位高雅、风格独特、内涵丰富、通俗易懂吸引世人注目。近几年,《茶座》的知识与信息量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视野更开阔了,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用新的视角和独到见解给以剖析评说,使广大读者在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中获得知识,在故事中受到启迪。如今,《茶座》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更受“茶客”青睐了。真可谓:落座即晓天下事,品茗香郁悦客心。  相似文献   

6.
在上一辑《茶座》,我们刊登了《(经济学家茶座)出版十周年庆贺暨作者读者编者见面会征文启事》以后,得到了作者和读者的热烈响应,编辑部接到了大量来稿,在此暂刊出部分,以飨读者。其余征文来稿我们将在以后出版的《茶座》中陆续刊出。在这里,对广大作者和读者对《茶座》的厚爱和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  相似文献   

7.
8.
以下文字,是我作为众多忠实读者与作者中的一员,怀着谦恭的心情为祝贺《茶座》创刊十年而写下的。  相似文献   

9.
在所有社会学科当中,经济学也许是对行为人的理性要求最高的一门学科。如果说当年诸多社会学科从社会哲学当中分离出来的主要依据是根据研究领域,那么对于经济学而言,同时被分离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即在于其拥有最为坚实、可以贯之于始终的理论内核——理性经济人假定。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在书店看到《经济学家茶座》时,它已经出版到第9辑了,这大概是它问世的两年之后。在这辑里,何帆先生的《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吸引了我的眼球。虽然年过不惑的我并不相信有什么“作文秘诀”之类的东西存在,但也不由自主地买下了这辑的部分“产权”。从此,我与《经济学家茶座》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图书馆翻阅没有看过的辑子,每到书店首先要看新出版的《茶座》,觉得有收藏价值的还捎上一本;精编版的也是照看不误,一是回味精彩片段,二是比较一下其中的“精品”与我的认识是否一致。这样,一来二去,积以时日,我对《茶座》的味道和风格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当然,这种体会是从一个“看客”的视角发出的,这好比不会做菜的人也能品评菜的味道一样,只不过口味不同而已。在这众口难调、消费者至上的年代里,谁拥有更多的“食客”,谁就在口味上下了功夫。《茶座》在以下几方面适合我的口味。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内第一家经济学杂志书,《经济学家茶座》问世已经整整十年了。刚一出版,《茶座》就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受到了学界好评,得到了读者的厚爱,被媒体称为“叫好又叫座”。十年过去了,《茶座》早已成为经济学界和出版界响当当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家茶座》2010,(1):F0003-F0003
承蒙大家的支持和关爱,到今年6月,《经济学家茶座》出版10周年了。山东人民出版社和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拟于6月26~27日于南京共同举办《经济学家茶座》出版十周年庆贺暨作者读者编者见面会。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借用了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一个小品的名字,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到今年6月,《经济学家茶座》就出版10周年了。  相似文献   

14.
这个世界的变化已经越来越快,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 我们常常要遭遇这样一些事情:没法说明好不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以至于说不出为什么,甚至不知道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也是在南京,《茶座》开张。当时正值第15届全国书市在南京举办,经过半年多的策划筹备,《经济学家茶座》第一辑在书市上正式亮相。说是正式,但并没有举办座谈会或首发式,因为作为一种类似期刊的定期连续出版物,这种在国外被称作MOOK的出版物已不鲜见,但在国内还很少见。  相似文献   

16.
一日下午偶逛书店,看到由《经济学家茶座》文章精编而成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就不顾自己已经收集到从创刊以来的全部《茶座》,立刻购买一本。晚上泡上家里自制的名茶泉岗辉白,开始了喝茶品文的惬意历程。尽管不少文章已经重读多次,阅后细品,仍觉口有余香。读着读着,书中的文章就和个人的体验结合到一起,书中有我,我中有书,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在走来,没有了永久的先生,却有了永久的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社会义务。活到老、学到老,不再是先贤们的谦虚,而成了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随笔和经济学论文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它们之间有共性,那就是都讲经济学问题,都是经济学的东西。然而,经济学随笔有其特性:其一,它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其二,其可以更加锋利地切中时弊;其三,更加个性化,经济学论文可以与其他人合作,  相似文献   

19.
20.
《经济学家》载文和引文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依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数据,对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经济学家>创刊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所发论文的载文(包括载文量、作者地区、作者行业、栏目载文量)和引文(包括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被引作者、被它刊引用)的定量分析,客观揭示该刊在我国学术界的整体水平和重要影响,以及社会科学研究者对该刊物的借鉴、汲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