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醒悔  庄一舟 《基建优化》2005,26(2):4-7,10
阐述了现代予力砼概念的演变过程并与传统预应力砼概念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同时介绍了两种传力体系一予力结构主动传力体系和普筋结构被动承力系统。将予力结构离散为两个结构以建立各自分析计算模型,提出索梁分载法,并列出了设计计算过程和方法。最后提出用配套测力传感器采进行预应力施工验算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谢醒悔  单益军  庄一舟 《基建优化》2005,26(2):16-18,46
论述地震区予力砼结构设计特点和特殊性,提出设计的重点在保证构件端部节点应有的延性,此观点与《规范》对予力砼构件设计的限制条件相吻合。作者认为无粘结束的力学性质和构造特点决定其抗震性能;索梁分栽法设计框架,可以改善节点配筋拥挤状况,充分发挥框架的抗震能力;予力砼结构在地震区应用有广阔的空间,而不是禁区。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预应力砼裂缝控制,计算公式繁琐,参数多杂,令人望而生畏。对整体砼结构的计算结果,代表性差。采用索粱分栽法,可以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由索结构承担的荷载产生挠度裂缝在建造过程中由予力完成。而使用状态下裂缝的开展及宽度的控制,则由普筋和索非予力部分承担的荷载产生。同设计普筋结构一样,一般结构可以不需详细验算裂缝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韩选江 《基建优化》2005,26(2):19-22,52
在阐明预应力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予力、予力技术和予力结构的概念,并与预应力技术做了对比。作为房屋结构分体系的基础工程,按照予力结构进行分析,即是概念设计。文中论述了基础工程予力技术作用原理,同时应用实例加以说明,提高对基础工程利用予力技术的主动性以获取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张秀发  陶静  刘忠 《基建优化》2007,28(5):137-138
本文简述了预应力结构设计新方法--予力技术,而予力技术中截面设计方法的精髓是索梁分载法.索梁分载法把构件看成两个结构,索结构和普通结构.索结构分担的这部分荷载可不考虑对梁结构的计算挠度和裂缝的影响.本文用一算例表达了这一设计方法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6.
予力混凝土应包括在预应力混凝土内,但它具有其特点和优点。本文仅就其中的索梁分载法提出些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7.
韩选江 《基建优化》2005,26(2):28-31
在阐明地基处理目的基础上按照处理方法的原理进行地基处理分类。同时,针对各类地基处理方法特点分别阐明予力的施加及调控方法;进而提出地基处理的予力调控设计原则、程序及技术要点,以方便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初,大量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需要兴建,而结构材料,特别是型钢和木材奇缺,由于难以解决厂房钢结构屋盖与钢吊车梁的型钢用料,迫切需要改用预应力混凝土来代替。然而我国在当时的预应力砼技术还处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这个领域应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论述了我国这些年来在预应力砼技术方面取得成就,同时,还分析了预应力砼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丁赞  魏巍 《民营科技》2008,(1):122-12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大量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需要兴建,而结构材料,特别是型钢和木材奇缺,由于难解决厂房钢结构屋盖与钢吊车梁的型钢用料,迫切需要改用预应力混凝土来代替。然而我国在当时的预应力砼技术还处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论述了我国这些年来在预应力砼技术方面取得成就,预测了预应力砼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凝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已成为土建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结构材料,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由以往的单层及多层房屋、公路、铁路桥梁、轨枕、电杆、压力水管、储罐、水塔等,扩大到高层建筑、地下建筑、高耸结构、水工建筑、海洋结构、机场跑道、核电站压力容器、大吨位船舶等方面。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这些年来在预应力砼技术方面取得成就,同时,还分析了预应力砼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一实际工程,对变高度钢筋混凝土三角支架进行二级优化设计,即,第一级先对支架支点高度进行优化,第二级再对支架截面尺寸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罗继川 《价值工程》2011,30(34):91-92
近年来,随着市政建设中水池类构筑物的增多,在结构设计与施工方面得到重视。本文作者结合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的特点,主要就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与施工的重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林兴一 《价值工程》2011,30(9):269-269
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桥梁和公路桥梁的负荷越来越重,造成混凝土结构桥梁的不同程度的损坏;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注重细部结构的设计也是造成桥梁耐久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因而从多方面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的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韩选江 《基建优化》2005,26(2):32-34
从桩基础的适用条件出发入手分析挤土桩和非挤土桩的承载性状,进而探讨桩基础和桩-筏(桩-箱)基础的桩土共同作用的予力分配原则,并阐明相应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