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帅 《现代商业》2012,(18):277
人才流动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整合方式,然而放任人才的肆意流动又会产生企业商业秘密流失的危害。我国法律既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和择业自由权,也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权,两者平衡下竞业限制制度便成为法制领域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即对竞业限制制度及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狭义的"竞业限制"制度是对劳动者就业选择权的限制,是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方式之一。《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款、第24条和第90条规定了劳动关系中的"竞业限制"。这些条款使劳资双方权利义务更加明晰,立法技术明显提高。但同时,该法的规定并不周全,尤其是在竞业限制的期限、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劳动者承担违约金方面。目前亟待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予以补强,以更好的寻求劳资双方之间利益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郭娟剑 《商》2014,(6):30-30
竞业限制制度作为企业对员工离职管理的有力手段,已被广泛认知和使用。本文较详细的阐述了竞业限制的内涵及其对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未来运用竞业限制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制度可以理解为是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离职之后,为了让劳动者保护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所知悉的商业秘密而设定的,禁止其从事与原用人单位相竞争的职务,即限制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但同时给予经济补偿的制度。这一制度是公平原则的体现,同样也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二者之间的矛盾起着协调作用。在2008年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和2013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解释(四)》中均规定了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制度,但都比较粗略。所以,通过进一步研究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制度的具体方面,比如主体、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等来完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制度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劳动关系领域,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通过竞业限制来完成。竞业限制包括在职竞业限制和离职竞业限制。本文在阐述竞业限制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在职竞业限制和离职竞业限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并提出改进并完善我国劳动关系领域中竞业限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试论《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法律制度之缺陷及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离职后与原用人单位约定担负竞业限制义务,被写入《劳动合同法》,构成竞业限制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仍存在竞业限制经济补偿费最低额度及确定方法不明确、经济补偿费的发放方法不科学、违约金没有最高额限制等缺陷。有待于行政法规或相关司法解释的细化和补正。  相似文献   

7.
熊艳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239-240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竞业限制作了较明确规定。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已有众多学者都对竞业限制合同作了设计和探讨,但都无现行法的依据。首先分析了竞业限制合同的性质,然后对竞业限制合同与保密合同作了比较,最后依据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重新设计了竞业限制合同,并对竞业限制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中的具体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熊艳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239-240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竞业限制作了较明确规定。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已有众多学者都对竞业限制合同作了设计和探讨,但都无现行法的依据。首先分析了竞业限制合同的性质,然后对竞业限制合同与保密合同作了比较,最后依据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重新设计了竞业限制合同,并对竞业限制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中的具体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竞业限制"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感到陌生的词,在旅游企业中更是如此。基于此,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和旅游业的行业特点,对竞业限制在中国旅游企业中应用现状、存在障碍、原因及完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企业要生存,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依靠的是人才.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之间频繁流动,跳槽现象日益增多,这促进了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和良性发展,但不可避免商业侵权事件也时有发生,给用人单位的利益带来极大风险.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本文试从竞业限制的角度提出拙见,以平衡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8,(1)
目前,约定的竞业限制制度成为了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劳动合同法》及其相关的司法解释都对竞业限制进行了规定,对维护就业市场的秩序起到了引导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适用期间而言,学界针对其是否适用在职期间、两年的期限是否过于笼统以及违约后是否终止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也给实务操作带来诸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胡江宁 《光彩》2010,(11):48-49
陈先生所经营的企业正考虑与"跳槽"的员工对簿公堂。为了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公司曾与核心员工签过保密协议,但因为对竞业限制的重视不够,并没有将竞业限制的条款规定其中,眼看曾经的心腹投靠自己的宿敌,威胁到自己企业的生存,陈先生寝食难安。有律师给陈先生做了风险评估,该离职员工究竟带走企业多少核心秘密尚不得而知,一旦威胁到企业的利益,后果不敢想象。但如果现在就起诉告其侵权,从举证的角度来看,可  相似文献   

13.
竟业限制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珊 《中国市场》2007,(51):32-35
竞业限制解读所谓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履行和终止后一定期限内,出于保密的目的,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本单位同类的业务。具体说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权利人可以要求义务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不得从事与自己的营业相同、  相似文献   

14.
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是劳动关系中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的法定竞业在立法上仍然存在企业在职劳动者和离职劳动者泄密企业商业秘密等问题。应采取竞业禁止协议的保护措施,对竞业禁止的职业种类和活动范围、对时间与地域进行限制,并采取竞业禁止的合理补偿方法,限制企业劳动者向竞争者企业泄露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的冲突频繁发生。竞业禁止既是保护商业秘密权的法律手段。又是导致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为追求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权和劳动者就业权的利益平衡乃至“共赢”的格局。有效的路径选择是实施合理的竞业禁止制度。从适用主体合理、保护时象合理、限制期限合理、补偿给付合理等方面对竞业禁止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商》2015,(14)
我国《劳动合同法》采用的限制性违约金制度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劳动者流动频繁的今天,客观上造成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流失和经济损失。为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利益的平衡,在劳动合同领域采用任意性违约金制度成为必要。合理设计任意性违约金制度的使用条件、范围,使违约金制度成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利益平衡的新杠杆。  相似文献   

17.
付音  于国红 《商业时代》2007,(10):48-49
商标权限制体现了商标权现代保护观念的变化,保护与限制并用。商标权限制可以平衡商标权人和社会公众及他人的合法利益,防止商标权人滥用权利。商标权限制来自于他人的合理使用、先使用人的利益、权利穷竭、非商业使用等。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企业已纷纷意识到商业秘密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随着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才流动频繁,人才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并加大了对商业秘密侵害的可能和难度。而适当的竞业限制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同时,又兼顾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利益,从而达到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保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乐冰 《商》2012,(21):161-161
竞业禁止制度是保障雇主利益重要制度,其对雇主、雇员和社会三方都有较大影响,因此对竞业禁止合理的限制就十分重要。合理的竞业禁止制度必须考察是否有可保护的合法商业利益、对象有无特定性、限制的地域与工作范围、竞业禁止的期限等方面。我国对与竞业禁止的立法有部分合理性方面的规定,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专利权客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专利权保护的必要性和专利权保护制度的正当性.从专利权限制的法经济学分析,专利权权利限制的经济理性,在于明晰产权,遵循交易成本最低化的原则,调整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权利配置关系,实现专利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均衡保护,谋求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而专利权制度的设计目的就是平衡、协调专利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众使用和传播知识产品的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