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舒杏 《投资与合作》2011,(6):233-233
信用证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结算方式之一,与赊销、汇付、托收等结算方式相比,极大地规避了卖方的出口收汇风险。但信用证“软条款”的出现,使卖方处于被动的地位。本文首先界定了信用证及软条款的概念,进而对信用证软条款识别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信用证软条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中的“软条款”是指由申请人及开证行掌握着主动权,受益人不易控制的条款。常见的软条款有信用证暂不生效条款、限制受益人装运条款及开证行非无条件付款的条款等。这些“软条款”使得不可撤销信用证实质成为可撤销信用证,因而“软条款”信用证的风险应一样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张鹏 《中国外资》2008,(8):156-157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进出口贸易额不断的上升,信用证在我国的对外经贸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进口商却利用信用证软条款进行诈骗,给出口商和银行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只有对信用证软条款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简称L/C)是当今国际贸易中主要的结算方式之一,它依托银行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并且还具有贸易融资功能,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信用证中软条款的存在使得出口商面临一定的收汇风险。本文首先定义了信用证软条款的含义,其次分析了出口商如何识别信用证中的软条款,最后提出了防范信用证软条款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陷阱条款”是指试图把信用证从付款工具转变为非付款工具的信用证条款或措辞。这样的条款也称作软条款。而在信用证中加上一些软条款的不良风气始终无法消除,一旦把这类纠纷诉诸法庭,则受益的只有律师。因而了解这些陷阱的伎俩应该可以作为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为了让读对如何识别和避免这类陷阱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这里提供一份我在过去28  相似文献   

6.
蒋亮 《国际融资》2010,(5):58-60
随着信用证欺诈,特别是信用证软条款的日益增加,信用证的保险系数已日趋下降,可能造成出口商钱货两空的局面,因此,如何识别并防止信用证软条款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就变得日益重要,请看中国信保专家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所谓软条款即信用证上所列条款有受益人无法自主掌握、或虽经过努力也无法完成的、或与UCP的凭单付款的基本精神相抵触,受益人若贸然接受将丧失信用证和UCP对他的保护。信用证业务中常见的软条款有如下九种。  相似文献   

8.
唐斌  杨荣  唐贵才 《中国外资》2009,(24):33-33
本文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基于委托代理与博弈论原理,结合国际贸易过程态势阐述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实务视角,从信用证制度缺陷、进口 商不利市场态势、进口商性质与类型、出口商信誉问题、进口商与开证行共谋等方面分析了信用证软各款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情况复杂 ,在实际操作运用中 ,常常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而使国际贸易结算中存在各种潜在风险。加强风险对银行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存在的风险1、“软条款”信用证的风险。“软条款”信用证是申请人要求开证行在信用证加列各种限制性条款 ,把信用证变成实质意义上可撤销的信用证 ,以控制受益人的权益 ,减低开证行的确定付款责任。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典型的“软条款”信用证 :(1)信用证规定本证暂不生效 ,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通知方生效。(2 )品质证书 ,收货收据或装运指示必须由开证申请人签发 ,而且签字必须同开证行…  相似文献   

10.
何谓第三单据?国内有关专业书籍说法不一,国际商会出版物也没有正式定义。但在国内开出的信用证中,常可见到“第三单据可接受”的条款。译在国际商会出版的《跟单信用证研究》2000年春季版的杂志上,读到本篇章,认为对我国的信用证实务有现实意义,特此推荐给国内的同仁们。  相似文献   

11.
许燕 《中国外汇》2013,(13):64-65
软条款并非仅限于针对出口商的"陷阱条款","进口商软条款"同样可能陷进口商和开证行于困境。通常所称信用证软条款,是指针对受益人(出口商)而言的"出口商软条款",即开证申请人(进口商)或开证行在信用证中为受益人(出口商)设置的,使其无法独立满足信用证要求,以至于不能顺利获得偿付的"陷阱条款"。然而,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由于买卖双方谈判地位的差异,软条款不仅可能针对受益人(出口商),也可能针  相似文献   

12.
近期看到多起以假进口套开远期信用证进行融资,或境内外勾结以空证打包放款、或伪造单证、利用开立“软条款”信用证(又称“陷阱”条款)等非法融资,诈骗违法行为的报道,经思考,特向有关部门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际贸易结算中运用最广泛、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信用证被认为"国际商业的生命血液",但信用证中的软条款问题却始终困扰着出口商,成为信用证发挥有效作用的障碍。本文主要分析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成因,并进行具体的归纳分类,最后提出出口商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叶祝华 《新金融》1995,(12):30-31
近几年来,金融诈骗活动猖獗,方式越来越隐蔽,手段越来越高明,从初期伪造假票据、假信用证诈骗发展到以真信用证为诱饵,通过开列“软条款”进行欺诈,使国内不少企业受骗上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教训是深刻的。 那么,什么是“软条款”信用证呢?简单地说,“软条款”(Soft Clause)信用证就是开证申请人利用信用证这一银行信用工具,在证内开列一些灵活的、不明朗和不确定的,甚至受益人无法履行的条款,其主动权掌握在开证人手中,使受益人不能把握和控制,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5.
跟单信用证种类繁多,比较特殊的一种是红条款信用证(RED CLAUSE CREDIT),也叫预支信用证(Anticipatory Credit,Prepaid Credit)。它是指开证行允许受益人在货物装运前,可凭汇票或其他有关证件向指定银行提前支取全部或部分货款的信用证。  相似文献   

16.
银行应熟悉、掌握惯例和商业习惯,并提醒企业合理运用或应对“软条款”等信用证规则,以防止欺诈,切实维护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基于委托代理与博弈论原理,结合国际贸易过程态势阐述信用证软款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实务视角,从信用证制度缺陷、进口商不利市场态势、进口商性质与类型、出口商信誉问题、进口商与开证行共谋等方面分析了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信用证业务中的一些争论甚至拒付产生于不良开证,即开证时信用证条款本身就已埋下隐患,由此造成的后果究竟该由谁买单似乎没有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9.
张晖 《中国外汇》2013,(13):58-60
银行应熟悉、掌握惯例和商业习惯,并提醒企业合理运用或应对"软条款"等信用证规则,以防止欺诈,切实维护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背景信用证类型:即期信用证开证行:HSBC BANK CANADA,TORONTO申请人:加拿大A公司受益人:我国B水产公司信用证金额:USD260000.00品名:FROZEN SHRIMP(冻虾)过程受益人凭他行通知的信用证在M银行办理出口交单业务。经审核,信用证  相似文献   

20.
遭遇“软条款” 2010年4月,出口商A公司分别在两份出口信用证项下向开户行B银行提交了两套单据,信用证开证行同为西班牙C银行。两份信用证均为开证行付款信用证,付款期为提单日后3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