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源 《税收征纳》2007,(2):40-41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交易本身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经济行为,在日常业务中时有发生,具体地说,就是交易双方不是直接用货币资金作为交易媒介,而是以非货币性的资产(即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进行交换的一种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2.
刘源 《现代会计》2006,(2):47-48
非货币性交易是交易双方不是直接用货币资金作为交易媒介,而是以非货币性的资产(即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进行交换的一种商业行为。典型的比如以物易物、以固定资产交换股权、以非货币性交易抵偿债物等等均属于非货币性交易所包含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胡志颖 《上海会计》2000,(11):10-12
一、非货币性交易的计量问题会计计量是对符合要素定义的项目进行数量化的过程。交易中的货币数量衡量着商品价值的大小 ,在复式簿记系统中会计记录交易中的货币数额 ,对商品的价值进行反映 ,进而揭露整笔交易的信息。但是 ,不可避免的 ,市场经济中仍存在着不通过以货币媒介手段进行的交易 ,这就对会计提出了难题 ,会计如何对非货币性交易进行核算?在会计上 ,我们以一个企业为主体 ,交换中的商品在企业中具体表现为对企业有价值的各种资产。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一般的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过程 :资产A=货币=资产B。显然 ,一项资产对企业的价…  相似文献   

4.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一种不以货币为媒介、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业务,非货币性交易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减少货币性资产流出、加快资金周转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等问题,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发生的问题,结合新准则的应用做出相关的讨论。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述(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  相似文献   

5.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是反映一国货币流通快慢的重要指标,一般用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的次数来衡量,即一定时期(一般用一年表示)内通过货币媒介的交易量同货币量之比,即V=PT/M.一般参与交易的货币量用货币供应量MS表示,由于货币供应量有不同的层次MO(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交易量同样也包括不同的范围,不同层次的货供应量对应不同范围的交易.  相似文献   

6.
张世卓 《财会学习》2018,(18):190-191
近年来,在互联网经济与技术发展、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背景下,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不仅冲击和颠覆了传统金融交换方式,也改变了货币的原有形态,进而引起货币乘数的不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讲,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削弱了传统央行对货币供给控制能力.本文利用2012-2017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对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三方移动支付在短期内对M0、M1有明显的替代作用,在长期内对M2有明显的替代作用,对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都有增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对于货币政策理论的反思。利用扩展的货币数量论方程和菲利普斯曲线,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货币政策理论模型框架,把市场情绪、资产价格等因素考虑进来,探讨了市场情绪、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市场情绪和货币政策两者的结合会影响资产价格,因此货币政策应该考虑并对冲市场情绪。在资产价格过分波动的情况下,以保持产出稳定为部分目标的货币政策应该起到对冲市场不理性情绪的作用。根据中国的历史数据,我们进行了政策模拟,发现如果资产市场出现了25%的情绪上扬,那么这一情绪上扬短期带来的是物价水平下降;如果维持产出稳定是货币当局的唯一政策目标,货币供应量M2应下降约1.7%;如果要维持物价稳定,货币当局的货币供应量M2则应该相应上升2.2%;如果要兼顾两个目标,货币供应量M2应该增加约0.28%。  相似文献   

8.
货币供应量是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这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CPI是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它受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物价水平影响CPI.由于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M0、M1、M2所涵盖的范围不同,各个内部组成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不一,因而M0、M1、M2对CPI的影响过程与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经济竞争力资源的基础上研究货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别从货币可持续发展的涵义、货币交换媒介功能的实现、货币可持续发展的衡量、实现货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设计以及中国货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沿着虚拟经济部门对货币供求关系产生结构性影响的思路,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吸收大量现金资产、从而对实体经济中通货膨胀压力起到了吸收或分流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在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前提下.资本市场规模扩张速度与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相差不大时,最有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出现剩余产品之后,就会随之有剩余产品的交换,用剩余产品交换自已所缺的物品,交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货换货,另一种是用货币交易.于是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在流通、交换中,就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的作用.这是货币的本质.因此,研究当代的货币,对当代各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就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刁勇 《上海会计》2000,(12):23-24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及其指南的颁布 ,对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指南中 ,例举了一些非货币性交易的事例。但是 ,没有对同类非货币性资产(存货)交易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进行举例。实际发生的大量非货币性交易 ,常常会涉及到补价问题 ,还会涉及到增值税问题。在会计准则中 ,一般将存货交换的公允价值视为计税价格。如果交换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相等 ,就会涉及补价 ,而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 ,必须考虑双方公允价值内含的增值税 ,否则 ,无法计算补价。在含增值税又涉及补价的存货交换中…  相似文献   

13.
国际储备资产的形式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问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储备资产的发展趋势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激烈争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处理汇率、国际收支调节等一系列国际金融问题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在国际货币关系中,能够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能够为世界各国普遍赞同和接受;第二,内在价值比较稳定;第三,供给数量能适应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实际国际支付媒介需要量来说,既不过多,也不能过少。最早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是黄金。1850年左右和1890年代世界黄金产量的提高,为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国际金本位制才能产生和维持。在1870—1914年间,货币黄金存量的增长适应了经济发展对交换媒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非货币资产交换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之后分别分析了非货币资产交换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的具体影响,最后得出了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一、非货币性交易的分类,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分为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两大类。待售资产包括商业商品存货、工业产成品存货、短期股票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日的债券投资;非待售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自用原材料存货。非货币性交易相应也分为两类,即同类非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资产两大类内部的交换)和非同类非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资产两大类之间的交换)。  相似文献   

16.
《银行家》2014,(12)
正存款和存款量化在我国当前的银行制度、结算制度下,货币供给可分为四个层次:M0、M1、M2、M3。其中,M0为流通中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的储蓄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M3一M2+具有高流动性的证券和其他资产。各层次的划分是根据流动性来划分的,M1和M2分别被称为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存款定义商业银行关心的存款主要是与M2紧密相关的存款,二者是  相似文献   

17.
股价波动与货币流动性变化一直受到广大投资者关注,本文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上选取上证指数月度环比增长率作为股价波动变量,M1的月度环比增长率、M2的月度环比增长率和M1/M2的增长率作为货币流动性变化变量.实证结果显示五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它们不存在因果关系.不存在因果关系原因主要有政策逆经济行事、货币幻觉、市场扩容、资产替代和市场不成熟等原因.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押韵的(Histiry Rhyme),这句话韵味无穷.钩沉货币发展史,我们发现以物易物结束之后,先后充当交换媒介的货物包括贝壳、黄金、白银等稀有实物金属.实际上,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1816年最早推行了金本位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最新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3号——非货币性交易》引入了“商业实质”这个概念。非货币性交易是指涉及很少或没有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以及非互惠转让。在经济领域内存在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之间还可能进行资产置换和股权交换。由于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标的物通常价值量较大,对企业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怎样认定非货币性交易和对交易资产的计量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后金融危机,各主要发达国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最终导致了货币发行快速增加。本文从M0、M1、M2以及基础货币BM四个层次对中美两国的货币数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