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3.
风险投资公司(基金)在选择风险投资项目后,不应只对项目投入资金,还应适度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使被投资的项目获得成功。能否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在适当的时机退出投资,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适度介入被投资企业的管理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 如何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后续管理,是风险投资家的首要任务。管理方式是否适合被投资的企业,采取措施是否恰当,所投资金能否及时顺利的从投资 相似文献
4.
非常感谢大家,刚才吴老师跟大家讲了两个多小时,我听了大概是一个小时,我觉得这个演讲,就是给大家一幅地图,那么我就想在这幅地图上加一点细字,所以就从一个角度,跟大家来探讨一下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这个关系。我本次的演讲仅代表个人的意见,而且我今天跟大家所讲述的数字,大多数都来自中国证监会的年鉴,还有其它一些资料、材料的来源。 如果要建立一个非常好的风险投资的市场,首先我们必需要有一个非常完备的健康的资本市场。我们现在国家的资本市场还有一段长路要走。我们这个市场的发展打算要十年,现在就跟大家来探讨 相似文献
5.
风险投资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直接造就了一大批高科技跨国公司,推动了战后美国经济乃至于世界经济的迅猛增长,促进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在我国,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自1985年国内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成立至今,我国风险资本总额达数百亿人民币,启动了一批风险投资项目,发展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如联想、方正等。虽然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不能称其为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业,其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风险资本应有的经济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风险投资业起步相对较晚,1985年,我国成立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标志着中国风险投资业的诞生。从1998年两会期间民建中央《呼吁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一号提案”到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 相似文献
7.
8.
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存在的问题较多,目前还缺乏国外风险投资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在宏观经济良好的运行态势下,也迎来了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良好机遇。要真正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关键要解决资金来源,人力资源及运行机制、国家的扶持政策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美国由于新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末重新确立了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它的巨大成功不仅使美国经济持续了10年的高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胀,而且大大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方式。透过这种新经济繁荣,可以发现它的基础正是互联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讨论中,风险(创业)投资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风险投资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的效应并不明显。如果将风险投资同加快推进高科技产业化结合起来,就要在发展新经济的背景下关注风险投资与科技创业的关系,关注风险投资与知识资本的关系,关注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完善风险投资的机制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经济特区在一定意义上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的一种现实选择,其发展历史是一个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文对入世后厦门经济特区要不要“特”;“特”在哪里;能不能“特”;如何“特”,作比较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影响因素是分析、提升开发区投资环境的关键。本文从受资者角度、投资者、地区政府3方面分析探索开发区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这3方面有共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厦门经济特区体制变迁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厦门岛西北部禾山乡的湖里划出2.5km^2作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1981年10月,厦门经济特区破土动工,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由2.5km^2扩到整个厦门岛,并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从此,厦门经济体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与时俱进,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并在这个基础上向着率先建立按国际通行规则运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前进,厦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特区,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50美元,已超过世界银行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下限标准(3126美元),实际城市化水平已达57%,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0%,标志着厦门特区建设已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举措,而邓小平关于经济特区的理论,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发挥着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并以自己宝贵经验为丰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出了贡献。”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从其提出,发展到获得普遍的指导意义,无不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全过程。当前,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进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特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缩影、窗口、实验基地和"排头兵"。经济特区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否具备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根据这种需要去不断增创新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众所周知,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在长期与世界经济隔绝、国门刚刚打开的时候,经济特区作为对外窗口,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国外(境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机制、组织形式、乃至资本,通过这一窗口流入我国,使我国的市场取向化改革有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照系;另一方面,我国的技术、产品、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实际进度,也以此为桥梁得以让世界了解;可以说,20年来,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标志和成果之一,其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机体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一个真实反映。不仅如此,经济特区还作为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存在:从一开始创立,经济特区就被赋予较多的政策自主权力、特殊优惠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试验任务。如一些论者总结的,在特区的发展过程中,“趟过一片旧体制的“雷区”,冲破了许多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 深圳特区的诞生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深圳特区的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进步、积极开拓、锐意进取的精神。可以说,深圳经济特区的创立、建设和发展,将长久地闪烁着光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重温深圳特区发展史,意义重大。 一、深圳特区诞生的历程 1978年4月,受谷牧委派,国家计委、外贸部组成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奔赴香港和澳门。考察的目的很明确:探索弹丸之地的港澳经济飞速发展之奥秘,取有益的经验。考察活动是紧张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作为生产国际化和世界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它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21世纪,跨国公司将占统治地位,影响力将越来越大。1999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财富论坛会上传出信息,跨国公司普遍…… 相似文献
19.
20.
一、台商投资大陆浅析 1979年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并采取了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台商投资。由此,台商经过暗中探梅、探视考察、投资兴起和投资密集四个时期,到2001年底,据国家外经贸部统计,大陆共批准台资项目5万多个,实际使用台资达301.75亿美元。其中,仅2001年,大陆新批台资项目就达4214个,比前一年增加了36%。从投资结构看,台商投资大陆的重点是传统制造业,但已由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