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水利工程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征  卢杜田 《人民黄河》2002,24(5):17-18,39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检查、观测和监测等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进行对工程安全状况的评估,从而确定工程维护需求的优先级排序,制订工程维修养护策略,为工程维护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为黄河防洪工程运行、防洪规划、防汛、水资源统一调度、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系统、及时、准确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利》2004,(7):J001-J001
黄河复杂难治的根源在于泥沙,而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的46个地(盟、州、市),306个县(旗、市、区),总面积64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0.9%,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其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广、强度大、时  相似文献   

3.
从广东省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的用户的角度出发,对该系统建设的目标、系统的功能设计做出详细的分析,为该系统的建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项目建设成效及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项目于1998年10月启动实施,一期工程2004年10月竣工,治理小流域46条,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520.23km^2,新建治沟骨干工程7座,淤地坝29座,谷坊3124座,沟头防护717座,水窖1066眼,中心苗圃4个,环境工程4处。藉河示范区工程是一个融水土流失治理、城郊绿化美化、农业结构调整、观光旅游、产业开发、监测科研为一体的具有高质量标准、高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示范效应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精品示范工程。2003年,天水市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藉河示范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在10个方面发挥了典型示范幅射作用。阐述了藉河示范区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06,28(8):F0004-F0004
集综合治理、科学研究、示范推广于一体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齐家川示范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境内,地处黄土高塬沟壑区的董志塬腹地,系泾河水系,地貌主要由塬、坡、沟三大地貌单元组成,  相似文献   

6.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培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是我们的母亲河。就是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曾给我国人民带来无数次深重灾难。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  相似文献   

7.
8.
黄河流域治沟骨干工程自1986年开始实施,经历了“七五”试点,“八五”重点,目前已进入规模建设阶段,多年的实践证明,搞好骨干工程建设,必须要强化前期工作,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还要以科技为先导,重视后期的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程建设规模远不能满足治理的需要,单坝投资不足,无论从建坝资源,坝地发展潜力看,还是从治理黄河,促使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角度来看,治沟骨干工程建设在多沙粗沙区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赵力仪  柏跃勤 《人民黄河》2002,24(8):5-6,25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科学试验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涉及到水土保持试验研究的长远总体规划和对科学试验系统在宏观布 局上的调整与完善,关系到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和“三条黄河”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针对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原型研究和模型研究两个基本方向上提出了建立中心实验室和完善原有试验基地的科学试验系统布局方案,中心实验室的重点是单元模型实验,小流域模型实验和植物组培实验,试验基地以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技术试验为主。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07,29(9):F0004-F0004
2007年9月7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银川召开。会议主题是淤地坝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2003年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全面启动淤地坝建设和第八次会议以来的水土保持工作,分析新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今后两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黄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而且泥沙淤积在河道、水库,加剧下游洪水风险,是我国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针对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了2030年以前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战略目标,安排部署了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监督和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内容包括:①监测站网建设;②信息采集体系建设;③信息传输网络建设;④数据存储系统建设;⑤应用服务平台建设;⑥应用系统建设。通过这些系统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础研究、监测与评价、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治理、预防监督与宏观战略问题的科学决策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的工作,全流域有1/3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现,治理保持面积达15.38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516.97万hm^2,造林种植1021.3万hm^2,还修建了大量治沟骨干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和小型水保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截至1995年底止,黄河流域水措施共增粮食621.49亿kg,果品250.73亿kg  相似文献   

15.
"九五"期间,黄河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政府和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统计,1996~2000年,全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约6万km2,较"八五"期间的4.6万km2提高了近30%.平均年治理速度1.2万km2,较"八五"每年增加治理面积约3000km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到1998年后,每年完成的治理面积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达到1.25万km2,2000年超过了1.3万km2.在这5年中,共安排建设治沟骨干工程547座,使1986年以来开展的这项治沟工程总数达到1400多座;建设水土保持林草植被443.5万hm2;整治坡地142.5万hm2;建设淤地坝1.4万座,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00多万处.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水保生态修复实践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自强 《中国水利》2004,(14):10-12
为了充分利用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速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进程,黄委通过12个县(旗)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对生态修复的途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为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更大的突破,针对编制生态修复规划、制定生态修复标准、遵循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健全生态修复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中游水利水保工程减水减沙及其对黄河下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测水沙量变化入手,分析探讨了黄河中游近年来水沙量变化原因及其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水利水保工程和气候因素的双重作用,使得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水沙量锐减,其中减水使得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增加并逐步细化,且使下游断流现象加剧;减沙使得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物减少。分析后指出,多沙粗沙区必须加速治理、少沙清水区和黄河下游要节约用水,才有可能缓解黄河下游的断流和中常洪水高水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民治理黄河70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6,(12):20-23
人民治黄70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人民治黄五十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调查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层面,对人民治黄近20 a来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15年底,国家和各省(区)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投资累计达502.48亿元,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存面积21.84万km~2,修建淤地坝5.84万座,累计保土量193.54亿t。按2015年价格折算,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42万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1.18万亿元。水土保持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拦减了入黄泥沙量,减少了下游河道淤积;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显著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