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由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两部分构成。内资企业所得税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7月1日起施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直接税作为主体税种已经成为世界税制发展的潮流,企业所得税的地位日益提高,而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备受社会关注的新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在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到时内资、外资企业将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中国现行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双轨制”模式始自15年前。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施行,由此形成了被专家称为“全球罕见”的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度并存的所得税制模式,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直接税的第一大税种,企业所得税在促进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并于2008年1月1日与新法同时开始正式施行。首先,对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背景做了说明,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走上成熟和规范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并且决定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税法实现了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新税。  相似文献   

6.
“两税合并”在经历了14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把我国现行的分别针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两部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一套同时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公平税收待遇,并在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统一所得税法的必要性与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以及外资企业应对的税收筹划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两部法律进行统一,充分体现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改原则。近期,笔者对乌兰察布市新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税法”)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新企税法对于促进该市企业的公平竞争、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旧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所得税法》已经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地勘企业如何规避因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所带来的税收政策风险,做好相关涉税工作,是摆在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通过新旧企业所得税的对比,可探索企业所得税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所得税会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财政部制定了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颁布第63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07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颁布第512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就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和所得税会计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开始施行。两法合并后的新企业所得税法有了很大变动。本文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新规定,从中小企业设立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税收筹划。  相似文献   

11.
梁骏 《广东经济》2009,(3):55-57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并对实施条例及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为内外资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走向成熟。我国一直以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区分内、外资企业进行分别立法、分别征收的分立模式。  相似文献   

12.
周家亮 《时代经贸》2007,5(12Z):135-135,1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实现了内外资企业的统一,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人、税率、税前扣除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均与现行税法有较大差别,对内外资企业均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实施对此前常用的企业所得税筹划有何影响,如何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针对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笔者认为仍然存在着一些列税收筹划的问题值得去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信息》2007,(4):14-14
3月16日,《企业所得税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四个统一”: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两税合并"在经历了14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把我国现行的分别针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两部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一套同时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公平税收待遇,并在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统一所得税法的必要性与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以及外资企业应对的税收筹划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于2006年3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开始全面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就纳税人、税率、税基、税收优惠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存在一些差异,本文从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总体差异及具体差异两个方面论述了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不同之处,并对如何协调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三项经费是指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的各项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2%、1.5%计算扣除,是企业所得税计算中准予扣除的项目。在企业日常的所得税申报中,按照新《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虽不提取职工福利费,但也可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的比例进行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处理。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执行,三项经费的税前扣除在计税依据、提取比例、扣除限额及结转扣除等方面与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上有着差异或新的适用情形,因此,在企业所得税日常申报中应予以关注与区分。  相似文献   

18.
孔令桂 《时代经贸》2010,(22):223-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统称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近两年多的时间。笔者作为一名注册税务师由于税审工作的需要,参与了多家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税务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笔者也与许多企业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进行了交流与沟通,深刻体会到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变革给企业所带来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一名注册税务师的视角就新税法相关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韩冰峰  贺新华 《时代经贸》2011,(18):211-211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与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在税率规定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的统一,又体现了纳税人之间的税率负担不同。面对新法的实施,为纳税人提供了纳税筹划空间。本文从企业所得税税率及税收优惠、税前扣除标准等角度探讨了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思路,以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企业所得税法》经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农垦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继续实行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并规定了执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过渡期。现就农垦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管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