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语言要学习相关的文化,跨文化教育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教学要重视跨文化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文化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整体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而英语课程中融入跨文化教育能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掌握。本文在概述高校英语语言与文化教学的内涵关系与论述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级英语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高级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找准文化切入点,将文化教学和课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习得了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教学重点,把对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在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其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英语学习呈低龄化趋势。幼教专业的学生既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就业挑战。在幼教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其教学有效性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职教办学理念,在教授英语知识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技能和综合从业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兼具英语能力和教学能力的综合人才,为幼儿园输送合格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习得过程中,不能忽视对文化现象、文化知识的了解。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宗旨,根据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入手,在英语教学中对于文化因素引入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和可行的方法以及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流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英语教师在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应尽可能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要将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并存,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度与洞察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文化背景能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因此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同样重要。教师在教授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技能的同时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培养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可利用对比、同步重点阐释和辅助教学等方法进行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语言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语言承载着民族文化,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是在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英语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程,其存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高职教育发展中,英语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口语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交流中会使用到英语进行交流,为此需要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在英语口语培养中,英语原声电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工具,所以本文针对英语原声电影,在现代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英语语体学和语用学的日益发展,英语语言篇章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对语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四点看法:了解语言篇章的文化及社会背景知识——印社会文化语境;改变学生思维定势,逐渐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制定预期目标,培养学生细读、快读的能力;分析篇章结构。找出主题句,确定中心思想,以期达到对文章更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是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有效地利用学业评价提高学习效率,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相似文献   

9.
人的素质提高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育。素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包括对英语知识、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英语文化相关文化素质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0.
发挥网络优势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如何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将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出来,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动机;要转变学习方式,拓展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空间;还要改革评价手段,创设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环境:由此来探索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必不可少。作为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综合英语历来被视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因此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但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也要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国家相关文化知识的拓展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文以语法翻译法为理论基础,提出可以采用课文翻译法来辅助基础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语用能力是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农业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从英语听说技能、人文素质、英语文化及语境、语用知识学习等方面出发,构建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模式,以达到实现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整体的,同步训练输入和输出技能,注重将语言知识的传授融于语言运用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学生交际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就是民族自信,文化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向人们传达社会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英语课堂作为语言学习的摇篮,其教学不单是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了解外国文化,更应培养其本国文化自信,注重本国文化的向外输出,而课程思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树立文化自信。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将其与英语语言知识点相结合进行教学实践,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知识,既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帮助学习者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又可以使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价值观念的指导,开展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6.
综合英语课主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长期以来,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教学目的性不明,信息量低,思想性差,授课单调,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主放在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上面,却忽视了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注重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引入BP制辩论,可以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一个良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对于培养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做好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渗透式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可以通过以下七方面途径来开展:创建第二课堂,延伸英语学习的空间;为学生筛选学习材料,提供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文化素质;补充专业英语知识,完善知识建构体系;明确学习目标,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等,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的新时代毕业生。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的组织形式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以及相关研究者所热议的主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地定义,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所以如何正确地引导,有效地组织课堂,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体验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从培养意识、相关知识、实践能力和评价能力四个方面阐述,探索切实有效提高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有效发展模式,为英语教育专业完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