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美 《企业导报》2004,(7):32-33
对于大多数买房人来说,买房砍价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是一个谜。近日,笔走访了不少楼盘的销售现场,就同一楼盘不同购房购买的真实价格这一问题进行采访。有趣的是,许多购房对自己的购房价格三缄其口,而不同的购房对同一房产也能得到不同的报价。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价格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但是,不是所有的购房都能吃到房价折扣这块“蛋糕”,许多人稍不注意就会成为“冤大头”。那么,房价的正常打折范围有多大?买房人如何砍价最有效?如何能买到最划笪的商品房?  相似文献   

2.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一季度,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0.5%;土地交易价格上涨7.8%,其中,住宅用地价格上涨9.6%。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和大部分工薪阶层的买房人,开发商居心叵测地将导致房价过快上涨的根源先是归咎于“招拍挂”出让方式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扬,后又归咎于政府对土地供应总量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3.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5,(7):28-29
我不认为中国房地产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供需严重失衡,买房人钱包不会捂很久!;税收成为今后房产政策主要看点;!北京将在2008年前推出800万平米经济适用房。;新政只是初步发力,房价涨幅仍处高位。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2005至2006年度房地产十大新闻评选结果揭晓。前三甲分别是:“‘国六条和九部委意见’横空出世.对业内影响深远”;“不买房运动和房奴称呼成为买房人最无奈的呼声。”;“2006年初大多数城市楼市集体‘发烧’”。在这最受关注的十大新闻中.前三条莫不和房价有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其实,现在专家们争论不休的、买房人思前想后的,无非就是房价要涨还是要跌。但我买房是自住,涨得再多不能卖,跌得再多也不赔。  相似文献   

6.
李婷 《房地产导刊》2005,(11):16-17
5月11日,建设部等七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时间很多人都感觉房地产行业的冬天真的要到了,一些买房人和中小开发商开始对楼市信心不足。但据专家预测。今年二三季度房价仍然会上涨,但涨幅将回落;到第四季度房价涨幅可以达到一个合理水平,个别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房价也可能发生下落。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期,房价上涨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但不排除在一段时间内房价的波动。《房地产导刊》独家策划本期《中国城市房价述评系列》,并组织北京、广州记者进行突击采访北京、上海、广州特别关注房价变化趋势给予深度探寻及剖析。  相似文献   

7.
李隆轩 《企业导报》2004,(11):37-37
以前,发展商无论是参加展会.还是打广告、做宣传时.使用的价格多数都是起价。自从有些发展商为吸引客户在起价上“做秀”后.越来越多的买房人使不再对个项目扣出的低“起价”动心了.于是.许多精明的发展商在项目推广时多采用了“均价”这个词。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在住宅产业方面出台的一个重要政策.它不仅是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的重要措旌.还是政府调控房价、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增长的一个有力工具。然而在实旌过程中.经济适用房却经常变味:不是面积太大、房屋过于豪华.就是买房人并不是中低收入者.不符合买房条件,再不就是价格太高.真正的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更不要奢谈调控房价。  相似文献   

9.
刚刚公布不久的广州去年11月份房价,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数据,这让很多买房人无所适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1月份广州房价环比上涨12.27%,而广州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公布的数据却称,11月房价数据环比下跌9.9%。两个不同身份的政府权威部门,统计出的房价数据却有着截然差距。  相似文献   

10.
2004年至2006年两年中,为了稳定房价,政府频频出台各类调控政策,楼市历经考验。无数买房人在楼市大潮中跌宕起伏。大浪淘沙之后,必然是“去伪存真”,买房人的心态历经一次次的洗礼,变得更加健康和成熟。这对楼市的健康发展是好事。以下《楼市》记录的是一位买房人在2004—2006年的买房经历,也代表了无数个购房者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二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受“非典”疫情影响并不明显.价格在一季度上涨的基础上又继续上扬。调查数据显示.二季度与去年同季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0%,土地交易价格上涨7.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而北京的开发商和买房人对“非典”期间很多楼盘冷冷清清无人光顾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受“非典”干扰的北京二季度房价也在上涨吗?全国二季度房价的继续上涨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以及房地产业内权威人士及相关专家。  相似文献   

12.
吴毅文 《东南置业》2004,(77):28-29
前些年.漳州的房价在福建省的沿海城市中是最低的.每平方米1450元左右的价格保持锝相当平稳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这样的平静被打破了商品房先是以每平方米1860元的均价幅度上涨了300元,而今年年初,房价不断向高点冲击,成为漳州商品房市场的一大热点,不断上涨的房价,同时也成为不少漳州市民的隐忧。他们担心,急速飙升的房价中究竟有多少“水分”在其中:他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3.
楼市     
从击年开始.厦门各大媒体就对搂市与房价进行了。焦点访谈”式的热点评说,但说归说,楼市依然热销、房价照样暴涨;购房者还是不知道哪儿的楼盘地域优,哪儿的项目价格好……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的地区或城市,出现了房价持续过快上涨、只涨不跌的问题,政府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是完全必要的。据报载,有的房价持续猛涨而不下跌的城市,投资买房者已达到买房人总数的80%,对这种畸形的市场决不能熟视无睹而不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5.
房价居高不下,在房地产理论界争议颇多,众说纷纭。有人列出了许多影响房价的因素,但重点不突出.不得要领;政府也出台了许多调控政策和措施,可是效果不明显.力度不大。究其原因,市场调控没有切中要害,缺乏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强烈而明显的感受:房价上涨速度太快了。以上海为例,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2003年上海全市平均房价已达每平方米5118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4.3%,房价首次超过北京,居全国省市之首。位于中心城区的静安区,均价全市各区最高,也是首个均价过万元的区,2003年每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东南置业》2003,(71):24-26
厦门,一个足以让人一见倾心的城市.多少人为之向往.为之奋斗然而.厦门抬高落户门槛新政策的出台.无疑于一颗重磅炸弹落在了厦门岛内.引起了业界及消费者的诸多争议。我们且不去论这些观点的对锚与否,至少它反映的是众多开发商与消费者的心声。直至目前为止,令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恐怕非“房价”莫属了。据业内人士分析,从长远来看,厦门房价仍然走高。因为厦门是块土地开发一块少一块的地方.特别是岛内“僧多粥少”、土地的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土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它必然拉动了地价的上升,地价的大幅上升也就必然使厦门商品房房价上升。  相似文献   

18.
商业新词     
《中国企业家》2010,(1):22-22
跳价 跳价是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引发出来的一个词汇,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涨价不断,今天这个价钱,明天就有可能涨到另一个价钱,很多二手房房东更是在众多买房人中不断提高价钱来获取更多的利益,且涨价的幅度也非常大,很多人将这种涨价称之为跳价,指的是并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上升的,房价是按一个个台阶跳上去的。  相似文献   

19.
从2003年中央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已经历经了4年的时间。在调控房地产的4年中,政府运用了包括财政、金融、土地等多种政策手段来调控房地产市场。运用的调控手段之多.调控力度之大。是我国历次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所罕见的。但是,我国大中城市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宣布了这些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无效。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06年,北京市创下了连续7个月房价两位数增长的纪录。今年1月份,北京市房价涨幅达到9.9%。面对房价的不断上涨,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一步将会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20.
潇琦 《北京房地产》2006,(7):101-103
悉尼奥运会给当地房价带来了每年10%的增长,有的地段升值30%。而7年后的今天,悉尼平均房价比2004年初最高峰时下降了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