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导言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中央银行披露有关政策制定过程信息的程度,主要内容是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决策的结果和货币政策操作理由的解释。Eijffinger和Geraats(2002)将透明度分为五种类型:政治透明,是指政策目标公开,其中包括明确官方货币政策目标;经济透明,是指供货币政策制定使用的经济信息,其中包括经济数据、政策模型和经济预测。程序透明,是指货币政策决策过程,其中涉及货币政策制度和描述货币政策框架的策略。政策透明,  相似文献   

2.
吴竞择 《中国金融》2006,(19):50-51
货币政策信息发布的主要模式 目前,主要的货币政策信息发布模式有四种:一是货币政策决策公告。二是决策会议后的政策声明、会议记录或备忘录,如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决定回购利率的会议记录,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备忘录等。三是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如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年报,美联储向国会提交的半年度报告、各储备银行发布的褐皮书等。四是新闻发布会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和效率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货币政策态势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从微观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在对现有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态势变化对企业融资行为影响的两组假设,并利用2003—2019年我国2 160家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态势对企业融资规模、融资结构以及资本结构选择等决策有显著影响,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治理和决策机制,对融资约束有更强的抵御能力,受货币政策态势变化的影响较小。此外,本文还利用融资成本、债务期限结构以及还本付息能力等因素构建了辅助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了相关传导机制。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美国的货币政策及其决策过程 1979年以来,美国的货币政策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在美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有效的作用,现就美国近期货币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制定者是公众服务的提供者,他们的决策影响着每个家庭的生活;中央银行有责任给公众一个全面而合理的决策。为了维护货币政策的合法性和独立性,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具有完备的信息,故此,建立沟通型“窗口指导”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银行内部决策机制出发,建立银行两部门决策博弈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具有普惠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苏省小微企业贷款数据,构建统计模型进一步从实证角度检验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对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利率的引导效应,并从中确定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期限边界、目标边界和结构性效应边界。  相似文献   

7.
郭建伟  哈斯 《上海金融》2005,106(12):28-30
最近10年,货币政策委员会的集体决策模式成为中央银行一个非常突出的发展方向。委员会决策有助于保证货币政策决策质量、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管理目标。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委员会需要还其本来面目,从单纯的咨询机构转变为真正的货币政策决策权力机构,为实现我国物价长久稳定以及促进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透明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子财  杜胜 《上海金融》2005,85(2):10-12
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正在演变成为一个国际趋势,本文从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决策过程透明度两个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透明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与上轮美国在2014-2019年经历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相比,本轮周期美联储的紧缩操作表现得更加迅猛和急迫。文章从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美国财政刺激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及美联储官员风格四个方面比较两轮美元货币政策周期的差异,为投资者在新一轮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中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立法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已经成为中央银行制度改革的新趋向,本文以日本、新西兰、法兰西和英格兰四个有代表性国家的中央银行法改革为研究对象.经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货币政策目标的界定、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限、货币政策决策机构的人事安排及旨在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信息公开制度四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共同点,为我国修改中央银行法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伯南克货币政策主张及其影响-分析与预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伯南克已于2006年2月1日接替格林斯潘担任了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本文分析伯南克的货币政策主张特征,比较这些主张与格林斯潘和其任内联储货币政策主张、决策风格的异同,并据此预期伯南克货币政策主张及其对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美联储进一步提高决策透明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决策透明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转变中央银行与公众的沟通方式,美联储决定,从2012年1月份开始,公布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自欧洲中央银行1998年6月1日成立以来,各界对其货币政策框架及其实施情况予以了密切关注.本文以欧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为切入点,研究其"双支柱(two-pillars)"的货币政策策略及其联合决策、分散执行的操作框架,并介绍了欧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特点及各工具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及其在实践中如何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提高操作框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利于加强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传递,因而受到了各国的重视。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具有积极的效用。然而,当前总体上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还不高,还存在着目标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完全、决策不公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成为当前央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作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与金融监管职能相分离   自1984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逐步形成三大职能模块,即以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为中心的货币政策决策模块,以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为保证的金融监管模块,以支付清算、人事管理、组织支持为依托的支持服务模块.可见,我国中央银行是将货币政策职能和金融监管职能集于一身的.从理论上说,这两种职能的集中,使得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情况可及时掌握,可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货币政策.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央银行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往往因为怕出现金融危机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由自主地有所偏松,或由于某些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而在执行金融监管时左右为难,使得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之间存在较大矛盾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协调.并且由于两种职能集于一身,导致中央银行在强化货币政策职能时,有可能对金融机构的违规经营情况视而不见,而使金融监管不力;而在强化金融监管职能时,又有可能过分担心金融风险而不能将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趋势进行准确预测,从而影响货币政策决策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货币政策需要一个运作良好的金融系统最近三年,欧洲中央银行做出的所有决策的主要目标都是为确保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顺畅有效,有三种渠道可以影响这种  相似文献   

17.
货币流通、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农村货币流通研究会研究报告货币流通作为经济生活的综合反映和“晴雨表”,直接受货币政策所左右,而在我国,货币政策又由整个宏观经济决策和经济环境所决定。因此,抛开对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有关问题的研究,单纯就货...  相似文献   

18.
在新体制下,要优化货币政策,就要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强化货币政策的市场性,实现贯彻货币政策的规范性。货币政策优化有赖于中介目标与政策工具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要优化货币政策决策,就要构建完善的中央银行信息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稳定物价,发展经济。从货币政策的手段到最终目的有一个作用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从货币政策的实施到货币量的变化一中介变量变化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传导主要是在金融体系内部进行的。其二是货币量的变化到最终目标一物价、经济发展变动的过程,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实体经济内部进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概念是,货币政策这一子系统发生变动时,使经济中的其它子系统,或更进一步说,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系统产生必然反应的规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传导主体是:专业银行、财政部、大众等(大众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要点是把货币看作一种资产。商业银行有两点必须考虑;资产的流动性及收益的最大化。消费者、储蓄者和投资者的行为决策,要受到可获得的货币量的多少和效益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各同中央银行为了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越来越重视与社会公众在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决策和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的信息沟通。由于各国中央银行所处的体制和环境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信息沟通的不同策略。这种差异化的信息沟通方法,既是中央银行对信息沟通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进行权衡的考虑,也是为取得更好的信息沟通效果所需要。我国中央银行近年来在多方面致力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但在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