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彬 《企业研究》2013,(14):22-23
中国式管理广泛存在于中国企业管理和文化中。关于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的研究内容研究大相径庭。目前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1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2中国文化在管理中的影响力-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实践,3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本文就这三个方向,做简单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通常采取中国式的管理,这种包含人情、关系、利益等元素的中国特色式企业管理法则,在企业成长之初有效地将企业为数不多的员工凝聚在一起,为企业前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通常采取中国式的管理,这种包含人情、关系、利益等元素的中国特色式企业管理法则,在企业成长之初有效地将企业为数不多的员工凝聚在一起,为企业前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中国式管理认为,管理就是管人,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只要学会做人,一切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而西方式管理则建立在非执行者主观意念上,更注重用严格的制度管理人。中式管理与西式管理存在很多差异,企业应根据实际取长补短。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管理之父”、中国台湾交通大学教授曾仕强认为,西式管理太过理性,中国式管理强调人情,可与之相补充曾仕强先生,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人,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著有《中国管理哲学》《二十一世纪易经管理法》《胡雪岩成功秘笈》《中国式管理》等百余种管理著作  相似文献   

6.
<正> 传统社会文化或包统民族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而无论是积极的一面或是消极的一面都同样会影响企业,影响企业管理文化形成及其发展。优秀的企业管理文化,应该包融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而企业管理中落后消极的文化观念,也必然与消极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塑造建设我国现代化新型有效的企业管理文化体系,首先必须刘我国的传  相似文献   

7.
王方华 《上海管理科学》2009,31(5):F0002-F0002
在西方式管理充塞教学和研究的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式管理也日渐兴盛。然而,从学科发展的指标考察,中国式管理还达不到学科成熟的程度。其表现大致有三:其一,关于中国式管理尚定义不清:其二,中国式管理学科体系建设方向不明,即中国式管理学科是坚持以中国五千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智慧凝炼自身的学科体系还是以现行的西方管理学和西方式管理为蓝本,参以中国本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建立所谓中国特色的管理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有中国式的管理,这种包含人情、关系、利益等元素的中国特色式企业管理法则,在企业成长之初有效的将企业为数不多的员工凝聚在一起,为企业前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相似文献   

9.
<正>一、企业文化建设中"知"和"行"的现状和现象。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管理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理论,是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以及现代管理的一场新的管理革命,是当代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被人们广泛认为是企业经营的成功之道和有效工具,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在实际运行和管理中,却存在"知"行"不一,"知"行"脱节,"知"重于"行"等等不合理、不正确、不统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中国式管理认为,管理就是管人,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只要学会做人,一切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而西方式管理则建立在非执行者主观意念上,更注重用严格的制度管理人。中式管理与西式管理存在很多差异,企业应根据实际取长补短。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管理的创建与发展方向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式管理,最早由台湾的曾仕强先生提出,提出后引起了理论界与实业界的极大关注,成为过去几年里管理培训与研究中的热点。随着近年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有关中国式管理的声音也逐渐洪亮起来。  相似文献   

12.
袁晓军 《活力》2011,(8):143-144
企业管理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把对人的管理。换言之就是把焕发人的积极性提高到首位。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就在于此“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十余年来,它的使用逐步被我国广大企业界人士所认识,特别是在保险企业,保险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随着中国企业管理向世界接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家文化正受到来自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挑战,保险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经营活动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绩效管理理论及绩效方法绝大多数来自西方的研究,而中国属于东方国家,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与西方的民族信仰和思维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何探索与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绩效管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中国历史发展告诉我们,文化兴国、文化强企,西方强调“术”,而东方强调“道”,以道御术,以术辅道,道是术之本,术是道之末。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赋能绩效管理的土壤为出发点,以构建自主经营单元为主体,以绩效管理工具KPI、OKR、平衡记分卡为提升组织绩效的手段,深入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1+N”的文化赋能绩效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洋管理离我们太遥远。而中国企业生于斯。长于斯。更适宜用自己的文化进行管理。中国式管理对中国企业究竟有没有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领导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时代性即现实性特征。历史上各个盛世都充分体现出卓越中国式领导这一特征;文章通过构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维领导模型,从东方管理学的视角,认为当代中国式领导是以东方管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思想为指导核心的创新型中国式领导,新时期可通过这“三为”思想来锤炼卓越中国式领导。  相似文献   

16.
李光斗 《企业文化》2007,(10):40-41
近两年来,谈论中国式管理的声音越来越响,用中国传统文化指引企业经营管理的说法此起彼伏。中华文明五干年源远流长,当我们感觉到西医开出来的方子并不  相似文献   

17.
德,乃立身之根本;信,乃立人之本;学,乃立名之基;质,乃立业之魂。在如今的社会,企业现代化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需要发展,则要以文化的力量加以推动。佛山市吉利贸易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综合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坚持以"德、信、学、质"作为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套路,从而打造出吉利贸易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企业发展而发展的.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诚然,一个企业没有物质资源就难以发展,但是有了物质资源而没有先进的文化,这个企业也不会长久.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走在文化建设的前列.当前,部分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存在"两张皮"现象,一方面企业文化搞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依然按部就班,文化在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传统的企业文化过多强调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忽略员工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现状,大庆油田电力集团在建设企业文化实践中,总结提出"融体入心"这个新概念,它形象地回答了文化如何切实推进企业发展以及如何全面塑造员工这两个核心问题.实践证明,企业文化重在"融体入心",它既是文化落地与深植的具体表现,又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正>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与西方的管理科学化的企业文化理念有机结合,并应用在企业管理中,这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20世纪70年代末,突然崛起的日本经济,对美国乃至西欧的经济巨头地位构成了挑战,同时也引起了各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的思索。尤其是美国企业家们在一夜之间发现日本在某些方面已超越自己,在惊讶之余,他们对日本企业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日本与欧洲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显著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