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盟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成为焦点。事实上,尽管东亚未能实现经济联合,但以区域内贸易和相互投资的扩大为基础,东亚各国的经贸关系得到迅速发展,相互依存关系也日趋密切,已经形成了实实在在的东亚经济圈。从地缘政治和地区性经济集团的角度看东盟具备了领导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能力,东盟和东亚主要国家也都认识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意义,以东盟为枢纽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整个东亚为保障和出口促进所必要的市场一体化成本削减收益,必须实现相当程度的政策深化,以克服区域内的非关税壁垒和市场分割,进一步促进要素的无障碍流动,消除伴随宏观经济差异而来的解体威胁和不可预测性。东盟应当加快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建立更为广泛的东亚结构,为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东亚(包括东盟和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关联度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加强东亚货币合作,构建东亚单一货币区是大势所趋。文章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条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东亚货币合作机制和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利益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推动下,东亚区域合作经历了十几年的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以东盟、日本、中国为轮轴的一系列自由贸易区,但尚未形成整体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然而,随着东亚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为东亚FTA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必要性愈加凸显。本文在分析东亚区域合作的动力,回顾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必要性和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于芳 《企业导报》2015,(4):104-105
本文从中日韩三国的贸易现状以及建立自贸区的障碍因素入手,对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现实基础进行了分析,并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投资效应、竞争效应及规模经济效应等几方面分析了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并针对目前进程缓慢的情况,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 经济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东亚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后成为世界经济三大重心之一,中日韩更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经济体.但三国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尤其是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进程缓慢,三国紧密的经济联系,高度互补的经济使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日益迫切,由于三国间众多领域的紧密合作和经济的高度互补性,为三国组建自由贸易区提供了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东南亚金融经济危机之后,因WTO、IMF等国际机构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区域性的经济问题,东亚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在东亚各国得到了共识,从来对FTA不积极的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改变了方针,对世界各地的FTA的急增之势已不能熟视无睹。在这种背影下,在东亚已缔结了一些FTA,还有各种各样的FTA正在缔结和探讨之中。其中、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日韩+东盟10国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甚至中日两国之间的FTA也在探讨之中。FTA缔结时农业领域的相互开放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日本,农业领域的开放是一个最为敏感也是制约FTA能否达成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校准方法作为一种确定数理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的手段之一,在贸易政策的建模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局部均衡为基础,利用中日韩三国自1990~2003年共14年的贸易额及相关数据建立校准模型,并对拟议中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做出比较静态分析,从产业层面来模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所可能带来的福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会增加彼此的国民福利水平,并会对未加入贸易协定的其他东亚国家产生影响.因此,在东亚形成更为广泛的自由贸易安排从区域合作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更佳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东盟通过“10+3”和“10+1”等机制发挥主导作用。但是由于东盟自身条件的制约,由其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状是暂时的、不稳定的。本文从综合实力视角对东盟和东北亚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从长远来看东北亚大国应当掌握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中日韩作为天然近邻和贸易伙伴,长期以来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格局,伴随着经贸合作的密切,中日韩金融合作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拓展。新形势下,合作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三方在双边金融合作、区域金融合作乃至全球金融合作领域潜力巨大。当前,全球经济动荡加剧金融风险,美国拉压日韩对华“脱钩断链”与围堵,给中日韩经济金融合作带来巨大阻力和挑战,应充分考虑美国因素影响,以利益纽带拉住日韩,加强中日韩金融合作破解美西方围堵,加大对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支撑与相互促进。未来,中日韩金融合作广阔,应深化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积极拓展东盟、RCEP和“一带一路”框架下金融合作,充分发挥我国香港的作用,加强亚洲金融安全网建设,抵御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风险。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金融危机治理理论和金融危机国际传导理论,以东亚发展模式为基本特征的东亚区域经济发展对危机传导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经济区域化的制度安排与危机传导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东亚区域经济内各国(地区)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具有的共性特点使得金融危机国际传导效应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得到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似性安排;货币一体化安排;产业结构趋同的安排。因此,应将调整传统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采取金融优先的新地区主义为形式的国际合作方式,坚持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作为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危机阻隔机制建设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中,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兴起,华商成为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因此,构建东盟华商与广西区域经济信息系统,能够发挥东盟华商网络对整个东南亚国家的经贸信息辐射与联动作用,能够发挥广西在中国与东盟中的经贸信息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从而实现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梁杰 《企业导报》2014,(8):59-59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三大板块中,欧洲、北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较成熟。而东亚要想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就势在必行。且三国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2013年3月到11月期间中日韩三国政府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进行了三次谈判,这三次谈判就机制问题、政治经济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谈判。在这三次谈判有序进行地情况下,我们更能看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姚晓倩 《西部财会》2010,(12):F0002-F0002
11月23—24日,东盟加中日韩(10+3)财政央行副手会在西安举行。来自10+3各成员国及同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东盟秘书处等国际组织的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李勇率领南财政部、人民银行、外交部、香港金管局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会,并与越南作为联合主席共同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4.
文言推     
王超  乔天一 《中国企业家》2011,(11):140-140
中日韩自贸区破题中日韩,东亚之三强也,经贸往来,盖无虚日,早有远见者议立自由贸易区。5月22日三国首脑会于东京,宣言明年正式蹉商之。分析家称东亚自贸区既建,将与欧洲、北美三足鼎立,与其事者皆有厚利焉。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加剧、世界经济格局持续动荡的形势下,中日韩三国的产能合作处于重组与扩大以及强化东亚全球价值链的关键时刻。本文从产业角度,基于具体案例分析中日韩三国合作模式及其特点,总结中日韩产能合作模式的现状。目前,中日韩产能合作模式主要体现为园区合作、交流合作以及合作促进机制三大种类,且在三国政府主导下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在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中日韩三国应强化民间参与;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共同推进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治安全等领域的多元化合作,共同搭建第三方机构,增强合作稳定性;确保项目合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增进三国间的互信与友好;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增强东亚地区价值链的韧性。  相似文献   

16.
  鞠鹏 《中国发展观察》2020,(7):F0003-F0003
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此次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  相似文献   

17.
曾培炎指出,本次研讨会是落实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 3)领导人会议上的倡议而采取的一项重要行动.中小企业是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市场繁荣、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希望东亚各国积极开展对话交流,不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协调机制,推进东盟和中日韩的中小企业合作取得长足的进步.曾培炎指出,加强东亚地区中小企业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东盟和中日韩同为市场经济国家,地缘相接,文化相近,经济互补性强,贸易联系紧密.各国加在一起,有超过20亿消费者,每年有近8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近4万亿美元的进出口额.特别是各国家之间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劳动力成本差异较大,有利于中小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开展跨国投资和贸易交往.他强调,只要东亚各国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交流,完善机制,就一定会使中小企业合作取得丰硕的成果.曾培炎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于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双边贸易,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文章在借鉴Balassa(1978)及Ribeiro Ramos(2001)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3-2014年之年度数据,展开中国-东盟CAFTA的贸易效应及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东盟CAFTA期间,中国GDP增长与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值存在着贸易转移效应;中国対东盟国家进出口值与中国GDP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其中,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值对中国GDP增长有正向影响,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值对中国GDP增长有负向影响。中国-东盟CAFTA的发展重点在于:一是应致力于调节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二是加大直接投资贸易,以带动投资发展效应;三是促进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董敏杰 《数据》2009,(8):42-43
近年来,在美国与欧洲市场上,由于中国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日本、韩国、东盟等经济体的市场份额有所降低,这可以称为“贸易转移”效应。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上述经济体的产品提供了出口市场,中国对这些经济体出口的贡献度越来越大,这可称为“贸易创造”效应。要判断中国出口增长对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影响,应从“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两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合作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有关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尽管当前东亚区域内部各种层次的合作机制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东亚经济体主体间的作为明显滞后于它自身的经济合作进程,区内经济体对区域外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区域内难以形成足够的内聚力。通过东亚区域内部经济整合实现经济转型,扩大区域内消费需求和投资合作,有效发挥中国和日本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内需市场,方能解决当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