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常城 《黑河学刊》2005,2(6):11-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深刻把握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社会成员要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这里用“构建“两个字,而没用建立或建设这样的字眼,这一方面表明,我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它体现着从宏观直接关注进入到细节关注的思想,它体现着对细节的重视和尊敬;另一方面也表明,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执政、治国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丽楠 《魅力中国》2011,(14):86-87
“和谐社会”的提出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内涵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价值的统一,需要全面考虑和综合平衡,其中,关注弱势群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合法性,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和成效。  相似文献   

4.
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以“开放创新、富民强市”为总体战略,提出了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宏伟目标,形势令人振奋,蓝图催人奋进。全会突出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突出体现了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执政理念,突出体现了唐山的特色和优势,突出体现了建设现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科学发展定位,必将成为市委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郑志飚 《当代陕西》2006,(11):13-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多角度和多方位地体现了党的和谐执政的思想和理念,是党的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宗旨和执政使命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策精神,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是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充满活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必须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深刻把握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而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尊重人类历史发展轨迹,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概念甫一提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鸣。毫无疑问,“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今年的关键词之一,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刊特意组织了这组章,希望能对广大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方军 《特区经济》2005,(12):287-288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提出来;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期间,“和谐社会”更是成为了代表们在论议国事时的核心话语之一。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的执政理念 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一些思想家也试图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在两方,柏拉图所要建立的“理想国”,实际上就是一种“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啜文利 《唐山经济》2007,(12):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3.
张雷洪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10):I0019-I001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它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正确协调好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妥善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各类现实的人民内部矛盾,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和谐社会,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工会作为广大职工的群众组织,作为人民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不可懈怠的职责和使命。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如何忠实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必须进行的理性思考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5.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巩固执政社会基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们邱隘镇党委政府以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活力,扎实推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取得了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16.
肖剑忠 《杭州研究》2007,(2):170-17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全局中,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突出地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助于人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先导;有助于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好的思想保障;有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更好的文化生态;有助于增进社会成员的思想共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编织牢固的精神纽带。为顺利且有效地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应坚持注重实践、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和制度保障三条基本原则;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思想舆论引导和法治意识培育应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  相似文献   

18.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亲民爱民、关注民生。报告中反复强调,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9.
梁斌 《魅力中国》2010,(22):216-2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主要任务、主要目标,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和重要任务,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05,(7):8-11
观点一:要以执政党的自觉意识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执政党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以执政党的意识为指导的。在领导人民为执政而奋斗的时候,党的重要任务是树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远大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统治,或者说是以解决敌我矛盾为主题,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和谐社会这一目标提供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