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初步解决了法院在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审理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对于推进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认为,《规定》在关于虚假陈述的认定、诉讼、前置程序、诉讼时效及诉公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虚假注册问题较为普遍且由来已久。为杜绝虚假注册问题的不断发生,《刑法》修正案中,确定了“妨碍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的罪名和刑罚。然而,虚假注册现象仍屡禁不止,法律诉讼案件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制与资本市场的兴起,人们普遍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对公共利益与个人财富有巨大损害,因此对于《会计法》这部以规范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为主要对象的法律使公众对其意义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我国《会计法》20年的实践向公众传播了现代社会中会计必须规范化的基本理念,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法制框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为其他一些重要的经济法律制度的实施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报告了作者就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法律责任相关问题对投资者、法律界人士、监管人员、银行管理人员、注册会计师、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等不同群体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的调查涉及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及其治理、虚假陈述法律责任的主体、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虚假陈述法律责任的规定等五个方面,旨在了解上述群体对相关问题的基本看法,为完善有关法律,推进虚假陈述民事诉讼,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调查表明,关于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法律责任认定问题不同群体间存在较大分歧,现行责任认定和处罚制度尚存在诸多亟待明确或改进之处。本报告还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财务会计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提供以历史信息和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产生的基本程序是确认、计量和披露,最终是通过会计业务处理来加工、提供会计信息。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都对会计业务处理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在会计业务处理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9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12月16日起施行。《解释》对信用卡“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解释》,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  相似文献   

7.
日本法院在2011年审结的"西武铁道"证券虚假陈述案中,明确了以"实际价值法"计算损害额、以民诉法248条的损害额认定制度填补非虚假陈述因素的计量困难、并体现出弱化虚假陈述实施日的特点。我国目前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为依据计算虚假陈述损害额,存在如"系统风险"无法囊括非虚假陈述因素、诱多模型无法适应证券市场新变化、退市公司损害额认定不合理等问题。本文结合日本实践的可取之处和我国国情,试图探讨虚假陈述损害额认定制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在我国,虽然近年已相继制定(修订)了《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但由于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有关规定不配套,执法环境欠佳及执法者本身素质低下,对违规违纪者惩罚不力等因素.会计法律规范的执行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税收征管法》是在《合同法》的基础上,规定了税收代位权制度。法律规定税收代位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税务机关的税款不致流失、确保国家税收收入。鉴于新《税收征管法》中未规定税收代位权的具体法律制度,故笔拟对税收代位权的行使条件、方式、限制及效力进行探讨,以利完善该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邱凛 《财政监督》2022,(20):74-76
2019年,按照财政部部署,河南监管局对HS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利用不实发票虚列销售费用,金额高达15295.16万元。2020年,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依法给予该公司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虚假发票等涉税问题移交税务机关依法处理。  相似文献   

11.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因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既需要努力消除和改变易于导致其产生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也需要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
刘家昆 《投资与合作》2011,(12):252-252
近年来周为公众人物代言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应当将这一规定拓展到其它产品领域.以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2年4月11日以会协[2002]92号通知转发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院)《关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具不实或者虚假验资报告资金证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通知》(法[2002]21号文件,以下简称《通知》),就金融机构出具不实或者虚假验资报告、资金证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作了规定,并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参照执行。本文依据《通知》的基本规范,结合最高院以往发布的有关解释的规定,分析《通知》发布后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以下统称事务所)和银行出具不实或虚假(以下合称虚假)的验资报告、资金证明(以下合称…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评估法》规定了评估专业人员、评估机构签署虚假、重大遗漏评估报告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对虚假、重大遗漏评估报告的评判、认定已成为评估行业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然而,自《资产评估法》颁布实施以来,鲜有文章猎涉,更谈不上特别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监管者的角度,提出了虚假评估报告、重大遗漏评估报告的基本要义,阐述了虚假评估报告、重大遗漏评估报告的表现情形,以及评判的标准、程序,期望能引起评估专业人士的关注,并对评估实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是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真实性是它的生命,因为它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经营决策、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判断和国家税收,还会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政策。《会计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它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并对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表的相关责任人员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  相似文献   

16.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免责,是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1.9规定》、《6.11规定》等司法解释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利用《1.9规定》、《6.11规定》中的免责及共同侵权事由,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虚假陈述民事案件中应负的责任作出舍乎法理的解释和界定,把民事赔偿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正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已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新《合同法》吸收了我国近10年来行之有效的有关合同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及国际上一些广泛适用的民商法原则,与原有的合同法律、法规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本文从商业银行的立场出发,联系银行业实务对新《合同法》中的有关规定作出具体解释,涉及合同的订立、效力,合同的履行、变更、终止中须注意的问题,第三人违约问题以及《合同法》对借款合同的特别规定,着重分析了新规定对银行的权利和义务的影响,以期有助于银行依法经营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李怡锡 《金卡工程》2010,14(3):233-234
在原有的法律对虚假广告的管理显得力不从心的时候,国家适时出台了《食品安全法》,把个人纳入到责任主体的范围内,但是含糊概括的责任分担,又让执法者显得无所适从。由此,我们对虚假广告的责任主体尤其是占代言主体绝大部分比例的个人责任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黑龙江金融》2007,(5):31-31,33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之法律规定和现状 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指在不转移土地占有的前提下,债务人或第三人将依法享有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承诺若债务人在合同期限届满仍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将集体土地使用权拍卖、变卖、折价抵偿。目前,我国涉及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问题的法律规定主要涵盖在《担保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及其他相关的行政法规中。  相似文献   

20.
同一诉讼纠纷中内嵌多个虚假陈述行为已成为一类新问题,但当前的司法审判在行为认定、模式选择和因果关系判断上存有难点。此类纠纷中,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众多,“虚假陈述影响双重劣后考察”的规则不宜继续适用,而应将保护投资者的立场贯穿始终。个案中,宜通过“三步法”分析,明确合并抑或区分的处理模式,以虚假陈述行为是否具备“单一性”作为《虚假陈述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三款的适用标准。就交易因果关系而言,判定投资者的交易决策究竟受哪一行为影响时,需综合考察各行为实施日间隔长短、重大性程度及前行为所披露信息在市场的传播密集度等因素,以确定前行为对投资者信赖的影响力截止点。而就损失因果关系而言,一方面要提高非虚假陈述因素扣除的认定标准,另一方面也不应拘泥于数学模型的构建,法官酌情处理的价值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