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虎 《经济界》2008,(4):48-49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遭受损失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家灾害应急体系,但由于我国保险覆盖面还较低,自然灾害损失的补偿水平不高,中小企业遭受严重灾害损失后,缺乏相应的救助机制。应探索和建立中小企业灾害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内一旦发生灾害就会给农业、农村、农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民政部部长李学举透露,近10年来,自然灾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由于作为独立生产单位的农户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几年都不能翻身.以前对于农业风险和农民的损失,以往主要靠政府财政补贴和社会救济这两种办法来解决.然而,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社会救济渠道不确定,总是"救急救不了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国外成熟的经验以及国内一些地区的实践证明,以市场化的手段,以保险的方式来规避农业风险、补偿农民损失,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一元救灾款引发对发展农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发展农业保险。而根据农业保险的特点,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重建我国巨灾损失补偿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个自然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面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政府承担着主要的巨灾损失补偿责任,这与国际上通过政府与市场合作共同分散巨灾风险、补偿巨灾损失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对我国巨灾损失补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风险,就重新构建我国的巨灾损失补偿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防灾减灾面临的严峻形势 1、自然灾害严重,损失呈上升趋势 由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北半球中纬度两大自然灾害交汇地区,幅员辽阔,气候与地貌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每年由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害死亡达数万人。 由我国地质地貌所决定,洪涝灾害多发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且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美国和日本后居世界第三位。巨灾在我国主要是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每年因自然灾害及重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万亿元计。近年来,我国巨灾发生频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程度呈不断上升态势。继今年年初我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后,“5.12”汶川大地震再次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灾害严重不仅局限在自然灾害上,矿难、燃气爆炸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灾难也是居高不下。我国的灾害具有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人财损失严重等特点,基于我国的国情及以上这些特征,土木工程作为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重要学科,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防灾减灾是全球关注的任务,而我国更应该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将着重分析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强调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受各种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2006年我国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是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有两次危害性大的台风登陆我国,仅这两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就占到了全年因灾伤亡的41.6%。我国是受台风影响较严重的国家,因此,台风带来灾害是造成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一些地方的房屋建于滑坡、泥石流的易发地段,相当数量的房屋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的减灾防灾能力有限,局部地区预防灾害发生的基础设施薄弱,应急预案与应急反映机制不健全等也是造成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之一。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 自然地理环境低劣和自然灾害抗御能力低下,使得发展中大国遭受自然灾害的种类多、损失大、恶劣影响更具深远。一次次重大自然灾害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毁灭性打击,日益严重的灾害态势已成为困扰发展中大国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经济腾飞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处理好灾害防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减轻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波动是摆在发展中大国面前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中国不仅是最大的发展中农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通过分散风险和组织经济补偿,减轻了受灾保户的经济损失,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保障农民生活安定,促进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数80%的农业大国,农业在现阶段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最基础的产业;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水灾、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每年都造成1000亿元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发展农业保险在我国更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侯秀丽  陈金 《价值工程》2012,31(9):128-129
我国农业灾害严重,每年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农民和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我国的农业受灾情况进行描述,同时指出我国农业灾害保险发展缓慢,农业保险作用低下的原因。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确定由国家参与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都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我国目前面临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进行了总体的描述;同时也总结了我国的巨灾保险发展现状:市场的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公众保险意识不强、保险中存在相当的技术障碍。基于以上两大方面,提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巨灾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玉米单产的不断提高,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不断上升,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制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玉米制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因自然灾害、环境条件及技术等造成的种子质量不合格、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给制种单位和制种农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大量的劣质种子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为此,本文分析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时常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若干玉米制种的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谢贤品 《价值工程》2014,(16):103-104
从2009年以来,华坪县遭遇了历史罕见干旱,给全县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损失巨大。尤其是山区和半山区水利工程严重不足,水利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因而在旱灾中受影响最深最广,损失最严重。本文通过讲述水窖工程建设的特点,并指出了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存在着的普遍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在加强水窖工程建设方面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何娇 《物流科技》2011,34(10):36-37
我国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群众生命和财产都遭受了重大损失。在救灾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了我国人民抗灾的决心和毅力,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应急救灾体系的薄弱。灾害造成的损失其中小部分是由灾害直接造成的,而更大一部分是在救援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应急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是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的重要保障。阐述了应急物流的定义和特点,自锁现象的定义及自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急物流体系中的自锁理论。最后,叙述了该理论对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管理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4,(7):64-65
文章通过分析补偿的主体与客体、补偿途径、补偿标准、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来分析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的现状,分析新疆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桑磊 《价值工程》2010,29(31):147-147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深入开发,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行为越演越烈。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逐年增长。探讨如何防止与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秀  李克婷 《价值工程》2009,28(6):141-143
中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大。然而,我国的保险业在巨灾保险方面却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巨灾形势,作为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应急物流服务网点选址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正清  苑魁 《物流科技》2010,33(6):47-50
应急物流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应急物流可以降低灾害影响程度,缩短受害持续时间,使突发性事件造成损失最小化。而在进行应急物流决策时,首先会面临应急物流服务网点的选址问题。应急物流服务网点置于合理的位置,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能够保证提供应急物资的时效性,从而避免可能导致的更大损失。在给定限制条件下应急服务网点选址模型基础上,综合考虑应急需求的随机性和由灾害导致应急配送时间模糊的不确定情况,研究新的模糊和随机混合机会约束规划选址模型。  相似文献   

20.
崔星 《物流科技》2014,(7):127-129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结构复杂,灾害种类繁多。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和生物灾害等突发灾害事件影响着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是人类的共同目标。文章研究突发灾害中应急物流的组织构建及符合国情的应急物流组织系统,探讨如何以快捷、优化的途径和方式将各类救援物资送达灾区,使其在灾后黄金救援时段发挥最好的救援救助功能,避免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遭受更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