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灾害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安全,全球合作防灾救灾刻不容缓。全球化给人们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各种灾害风险。在全球化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参与自然灾害管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非政府组织是自然灾害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灾害管理的有力补充。非政府组织组织形式灵活,深入民众,为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平台。非政府组织不受国家政治的限制,能广泛的参与国际灾害管理,为实现灾害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非政府组织本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法制环境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如果能加强非政府组织的法制化管理、与政府的统一协调、为其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社会环境、广泛的参与国际合作等,将会提高非政府组织应对灾害的能力。以非政府组织为主要形式,建立全球合作的灾害管理体制,统一部署,合理安排,对实施国际防灾减灾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在社会领域的巨大作用,促进了公民和政府在公共事务上的合作管理,促进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良性互动。本文明确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提出“善治”模式下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服务发展的路向—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及其合作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就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而言,体制转型即传统政治经济体制向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处于关键时期。按照亨廷顿的理论逻辑:“政治变革要求社会对国家的控制,而经济变革则要求减少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全国性非政府组织只有44个,60年代不到100个,地方性非政府组织大约在6000个左右。到1989年,全国性非政府组织剧增到1600个,地方性非政府组织达到20多万个。到1998年,全国县级以上非政府组织达到18万多个,其中省级非政府组织21404个,全国性非政府组织1848个。截止2002年底,全国共登记社会团体1313万个。其中,全国性社团1712个,省级社团20069个,地级及县以上社团5238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11万家。到2006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非政府组织已达26万个。在活动领域方面,非政府组织遍及各行各业,行业性、专业性、联合性、学术性等门类齐全。在作用方面,非政府组织已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信任关系是构成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协作关系的关键要素。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历来就有相互协作的良好关系,加之以政府信息公开进程的发展与公私伙伴关系(PPP)理念的引进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方式,给两者的信任关系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也陷入了价值目标差异、管理体制差异、治理平台差异等方面的困境,限制了信任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应该增进彼此的信任关系,需要从理念层面、制度层面以及实践层面等合理路径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推动我国政府组织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5.
魏雅梦 《商》2014,(24):67-67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对非政府组织而言,其组织公信力指的是社会对此次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它通过法律约束和自律规范来体现。自律包括一套约束组织行为的伦理规范、自我评估及社会交代,其中财务管理的规范和财务的公开是核心内容。近年来,许多组织打着NGO的旗号进行诈捐,严重影响了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中的公信力,进而制约了我国NGO组织的正常成长与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目前诸多问题限制了非政府组织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但是,经过一系列改革和配套措施的完善,非政府组织必将在我国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贾栋 《消费导刊》2009,(10):103-104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分担政府部门的行政负担,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公共服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却严重的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阻碍了其积极作用的扩展,因此本文在法律缺失、职能划分、行政色彩浓厚、监督制度四个阻碍因素对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农村地区,ICICI发展了合伙模式,目的是将非政府组织和微型理财机构的社会动员优势与银行的金融优势结合起来。合伙模式有助于克服非政府组织和微型理财机构在扩大活动规模时所面临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郭炯  赵宁 《中国市场》2012,(27):138-140
环境问题已是世界现在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包括自然灾害和次生环境问题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而在保护环境问题中,除了政府部门发挥巨大作用外,国内外环境非政府组织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于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研究、探讨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国内外环境非政府组织兴起与发展的对比,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目前的不足,针对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发展前景的探讨三个方面出发。旨在对我国的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洋 《商》2012,(4):96-96
本文试图从论述我国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组织的关系入手,提出建立我国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相关思路。在比较分析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现状之后,本文从建立两者和谐关系的几个途径入手,使两者均成为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合作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体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二者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互动合作的。非政府组织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由此而来的政府职能和权力的下放。同时,政府职能转变也需要非政府组织参与其中,接替政府的某些职能。因此,应全力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全面伙伴关系,释放非政府组织的潜力,实现社会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已作为人类主要面临的危机之一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在保护生态环境系统的问题上,除了政府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外,非政府组织也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对非政府组织特别是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分析显示:非政府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没有充足资金,组织能力不足。因此,非政府组织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丰富资金来源,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以期对非政府组织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
在政府权力让渡于社会的过程中,我国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其中草根非政府组织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我国对于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与监督相对落后,草根非政府组织面临着形式与实质上的双重合法性危机、维系组织发展的资源匮乏、组织内部管理混乱和伦理危机等困境。  相似文献   

14.
赵亮 《商业时代》2007,(9):63-63
理论界已有多位学者通过理论论证,得出了“非政府组织有利于社会资本构建”的结论。但很少有学者对该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为此,笔者对非政府组织发展比较好的天津市开发区做以实地调研,对该理论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15.
王松 《中国市场》2010,(39):123-124
本文试图从论述我国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入手,提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主性的缺失,非政府组织依赖于政府部门,其应有的优势和作用难以发挥。所以本文着重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其自主性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7.
《商》2015,(9)
当今社会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和公共政策制定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也成为了一种常态。公共政策的设定不应只是定位为政府领域的管理,而应将它扩大范围定位为全社会管理,为了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政策设定过程中作用,因此要明确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定位。本文通过对政策制定过程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为切入点来分析,文章运用云南怒江建坝案例将理论融入实际来说明非政府组织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最后得出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共同体的提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非政府组织因其独特优势能更好地起到对"一带一路"共同体建设的助推作用。文章在梳理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和国内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发挥非政府组织对"一带一路"共同体建设助推作用的路径:以树立合作理念、估量政治风险、了解法律法规、建立对话机制为理念指导;以对外援助为入口和基础、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为关键、以国际组织为平台的宏观布局;以改革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为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以及非政府组织在社会调控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指出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中,应通过准确的角色定位、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与沟通、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借鉴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和员工素质等对策,以期发挥其社会功能,促进社会调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由"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填补了被国家体制和市场体制两大社会主流体制所忽视或排斥的边缘化的"真空"地带。在转型性的中国社会中,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得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与其与外部管理要素之间进行复杂的博弈局面,在对非政府组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外部抽象概念管理要素和外部具体管理要素之间的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