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石海均  张杰  柳扬 《价值工程》2014,(30):215-216
针对沈阳经济区房地产联动发展,从理论上分析了沈阳经济区房地产市场联动发展机理和发展机制,从实践上提出了沈阳经济区房地产市场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沈阳经济区房地产市场联动发展机理是指沈阳经济区房地产市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联动发展机制是指沈阳经济区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过程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适时做出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安排,这一举措将使沈阳经济区在辽宁省域陆海统筹开发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示范作用更加明显。为此,有必要绘就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示范作用的路线图解,定位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示范作用的区域功能,分析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示范作用的现实价值,最后做出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示范作用的对策建议,以求为沈阳经济区在辽宁省域陆海统筹开发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示范作用这一重大课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3.
沈阳经济区作为以沈阳为中心,包含鞍山、抚顺、铁岭、本溪、辽阳、营口、阜新八座城市在内的经济协作体,在旅游产品规模、旅游产业基础、政府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优势,其中沈阳等城市的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沈阳经济区已经初步形成了旅游圈发展趋势,但是整个区域旅游圈建设中、旅游企业间的整体协作与配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因此,对沈阳经济区旅游圈发展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有利于加快旅游圈的发展,提升竞争力,从而促进沈阳经济区旅游产业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阳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平台优势体现在哪里?如何实现大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应用?如何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历史协调发展,是每一个有志于参与沈阳新城市建设者共同关心的课题。今年年中,沈阳面向社会公示了《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草案。此次规划结合沈阳优势特色与发展实际,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明确了"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性质。从沈阳经济区、市域、中心城区三  相似文献   

5.
《辽宁经济统计》2010,(4):29-29
李海楠、贾晓东在《中国经济时报》4月8日撰文谈到,国家正式批复的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唯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东北地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批复文件指出,国务院批准在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旨在使沈阳经济区在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改革上,大胆探索、率先突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法库县位于辽宁北部,辽河右岸,区域面积2320平方公里。南与母城沈阳隔辽河相通,北与康平县、昌图县、开原市接壤,东与调兵山市、铁岭县毗邻,西与新民市、彰武县相接,位于沈阳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内,是沈阳经济区辐射东北及蒙东地区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7.
沈阳经济区申请国家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功,将充分发挥集聚效应,迫使各产业进行升级.文章以沈阳经济区为基础,分析其对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并阐明物流产业集群提升条件,从价值链角度提出了三种可选择的升级模式,分别为本地升级模式、区域升级模式与全球升级模式;针对沈阳经济区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升级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0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沈阳经济区为我国第八个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八个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沈阳经济区要在未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为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提高区内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提出沈阳经济区金融一体化发展这一战略思想。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区内金融资源的分布现状,深入探讨推行金融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一、宁中部城市经济区构建设想及城市发展战略 辽宁省中部城市经济区是由中心城市沈阳与周边城市和区域组成,地域含盖沈阳及其周边100km左右范围的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等,土地总面积5.9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90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630亿元,是我省的三大经济区之一.该区地跨平原与山区、自然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以冶金、机械、石油、化学、建材等支柱产业为主的全国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业已形成较为紧密的经济、技术、文化联系,也是国内城市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应媚  王伟 《企业活力》2011,(6):19-23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目前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已成为关键制约因素,因此,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所在。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市探索出以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为载体的"江湾模式",有效促进了土地流转、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土地流转,尤其是土地集中机制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产业政策支撑体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优化升级是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河南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重要引擎,而产业优化升级急需系统的政策体系支撑。本文提出了一个包括基础性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引导性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和服务性产业政策支持体系的系统的中原经济区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框架,并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土地政策为基础、以发展新型工业产业政策为突破点、以积极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系列产业政策的最终落脚点的中原经济区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珠海市西部地区(包括金湾区和斗门区)被纳入珠海经济特区的范围,该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是关系到珠海市未来土地利用的空间潜力和综合效益的重要问题。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的指标体系,对珠海市西部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并以此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环洞庭湖具备了成为湖南新的经济走廊和经济增长极地带的基础,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共同物流优先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联动发展战略及明确的阶段战略目标,加上具体的战略措施将有利于该区域"水路为主体,水陆并网"的共同物流体系的实现,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张润卓 《价值工程》2014,(14):23-24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物流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行业,对工业、农业、商业等多个行业的贡献与影响巨大。辽宁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阐述城镇化进程中辽宁农村流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辽宁农村流通体系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辽宁城镇化物流体系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国家战略。研究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对策,对于进一步推动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胜跃 《价值工程》2011,30(14):13-14
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集群是城市群的增长极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后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为了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竞争力,必须发展产业集群。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从产业集群角度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对策,提出城市群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家级开发区在政策上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发展空间也受到很大的局限,也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工业聚集区,在此背景下,"区市合一"、"产城合一"的模式应运而生。位于大都市郊县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于县级市灵活自主的行政体制而言,其政策并不具有优势,需要充分利用县级市的行政体制和空间资源优势,利用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而互补共生发展。以位于广州市郊县增城市的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探讨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区市合一"战略下的发展对策,为同类区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景敏  隋博文 《物流科技》2011,34(8):112-1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乃至全国发展的新一极,面临突发事件,其应急物流的保障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持良性经济环境的良方;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急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并提出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急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不仅能够促进区域资源高效利用,还能够有效避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稀缺等“城市病”,是区域发展的“调节器”和“助推器”。首先从规模分布、中心结构、空间联系、紧凑性四个维度选取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首位度、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紧凑度四大空间结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优化后的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构建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模型,并分别基于长江经济带整体视角、11省市个体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运用泰尔指数法、加权法、超效率S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度化、高效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与科技投入,对外开放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必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对外开放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