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寨洋品牌”折射出消费者对洋品牌的崇拜,背后是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谁能担任公正的独立第三方?  相似文献   

2.
正宗哈根达斯竟出自无证厨房!这是来自深圳的消息,又一个“洋品牌”或曰“洋品牌”——知名跨国公司的知名产品出事了。人们应当从对“洋迷信”中清醒过来了,清醒之后应是深刻反思。反思之一:“洋品牌”也姓“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性质有可能使其捅出娄子。仅仅是今年,我们就目睹了一批洋品牌出事:亨氏、立顿、肯德基以及强生、高露洁、雀巢,它们相继发生违规或产品质量危机!其实,这些年来,不断有类似问题被披露出  相似文献   

3.
在华产品被曝出含有有毒物质、在他国产品不含有该物质、洋品牌涉嫌制定“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洋品牌声明在华产品“符合中国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华产品被曝出含有有毒物质、在他国产品不含有该物质、洋品牌涉嫌制定“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洋品牌声明在华产品“符合中国标准”……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外资与国内企业合资的条件之一就是收购国内企业原有的品牌,而政府部门及国内企业为了有更高的发展起点,也一直实行着“以市场换技术,以品牌换资本”的策略,甚至放弃原有品牌,因为这些“亲生的孩子”与国外“喝牛奶长大的孩子”相比实在有点乡下,于是不加思索地注册“洋品牌”或“假洋品牌”就蔚为潮流,以为如此-来便能-日千里地重圆“赶英超美”的梦。  相似文献   

6.
在一批新富阶层的带动下,好像逐渐形成了“洋品牌就一定代表高品质、高品位”的消费意识,渐渐的整个消费市场几乎对于洋品牌形成了“集体崇拜”[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日前进行路面设备招标,涉及政府采购的3000万元。令人意外的是,从开始购买标书、报名甚至到招标结束,所有国产自主品牌生产厂商只能成为“看客”。根据该项目招标公告,此次政府采购的绝大多数路面设备必须是“洋品牌”。  相似文献   

8.
星巴克国内高价售卖咖啡、路虎高价销售汽车、洋奶粉频繁涨价、苹果售后门……今年以来,“洋品牌”垄断与价格虚高等一系列问题占据了电视荧屏和报刊版面,许多人都在疑惑,为何这些国外的平民品牌一旦进入阳内便身价暴涨,纵身一跃成了“贵族”?  相似文献   

9.
高峰 《中国报道》2013,(3):94-95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来临。而就在2012年底,肯德基、麦当劳和德克士等多年来在中国一直具有较大品牌影响力的洋快餐纷纷曝出产品供应链中普遍使用抗生素超标的“速成鸡”丑闻,但中国消费者对洋快餐的信赖却并未被彻底撼动。“洋品牌”的效应这么“牛”,到底有何原因?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2006年底,一则新闻引来了人们的关注: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在涉及约3000万元的政府采购项目中,明确排斥国产自主品牌参与竞争。新华社报道说,根据该项目招标公告,此次政府采购的绝大多数路面设备必须是“洋品牌”。无独有偶,此前的2006年11月,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在空调采购的政府招标中也公开要求“洋品牌”,海尔、格力等著名国产品牌均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1.
近日公布的一份《2004年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报告》,在“中国车用润滑油消费者忠诚度”调查中,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一举超越壳牌、美孚等国际品牌,荣登消费者忠诚度榜首。这是国内润滑油企业首次在品牌忠诚度这一重要指标上超越洋品牌。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十一平板电视的销售疯狂之后,洋品牌们又突然郁闷了起来。不为别的,只因“台湾屏”。  相似文献   

13.
一些采购单位之所以偏爱洋品牌,一是一些人有洋品牌崇拜或情绪,而看低国货;二是既然是政府采购.花的是“政府”的钱.不是自己的钱.既然不花自己的钱.就  相似文献   

14.
经历2003年的短暂辉煌后,在四面楚歌声中,国产手机巨头开始集体大溃败。夏新、波导、熊猫、南方高科……一个个曾经的国产手机巨头,在洋品牌“坚船利炮”的进攻下,要么“出身未捷身先死”,要么身负重伤,要么及时抽身,另寻他路。  相似文献   

15.
《宁波经济》2008,(5):62
宁波5000外贸精英在广交会上掘金,奥克斯“薄客”联手商业巨头谋发展,博洋品牌升级促销售,华茂流动科技馆走进民工子弟学校,创新引导升级,帅康“数字攻略”领衔2008。  相似文献   

16.
甘木 《中国报道》2007,(3):52-54
最近,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路面设备招标中封杀国货而只青睐洋品牌的事件是沸扬不止。之前,同样的事件也不在少数:北京市政府采购“微软”产品事件、河北省政府采购“思科”产品事件、合肥市国土资源局招标中公开指定采购欧、美、日原装进口空调产品事件、财政部数次败诉政府采购案……  相似文献   

17.
本土品牌的五大硬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华 《江苏经济》2002,(9):54-55
近两年,在本土企业中,“企业难做,日子难过”的感叹越来越多。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适应了中国环境的洋品牌近几年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西门子、伊莱克斯已成为冰箱、洗衣机的领导品牌之一,尽管有娃哈哈、丝宝们的顽强抵抗,可口可乐、宝洁等企业的成长仍然势不可挡,而且它们占据的是最有潜力、利润最高的消费群!  相似文献   

18.
日前.存媒体报道有关“昨巴克在中国‘暴利’”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讨论近年来.关于洋品牌国内外定价不一,同一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外的现象,饱受消费者诟病、星巴克们是否太“暴利”,经媒体曝光,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整个市场是一只手的话,洋品牌占了手指头,中石化、中石油也占手指头,但手指头中间的缝隙是留给统一的”。统一石化总经理李嘉这样表示,他所说的“指头中间的缝隙”是指中小城市市场。自从1993年建厂以来,统一石化就在这个看似狭小的空间中生存、成长,到目前为止在全国拥有3100多家专卖店,成为国内经销网点最多的润滑油企业。  相似文献   

20.
靠“洋品牌”所缔造的美丽谎话,欧典地板也许不是最后一个。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人崇尚洋货的心理,关键还是不断壮大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