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小芸  张丽纯 《潮商》2016,(6):17-20
文化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行业,是汕头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重要战略契机和发展引擎之一,亦是提升汕头软实力的重要支柱产业.汕头具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品牌,这是汕头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汕头各区县在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都注重挖掘利用本地的文化特色资源,形成了一批独具优势的文化品牌.在当代文化方面,有潮剧、潮乐、英歌舞、陶瓷微书、瓶内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历史文化方面,有侨批档案等华侨历史文化及"南澳Ι号"等与海上丝绸之路资源."南澳I号"明代古沉船遗址作为申遗的代表,全力争取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段)城市行列.2011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抢救性发掘入选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衡量指标的城市发展观往往会导致城市人文主义缺失和历史观淡漠,文化退让将引发某种错位的城市发展逻辑。在城市的发展和外迁中,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就曾经历被遗忘、被破坏、被恶化等令人遗憾的生存遭遇。现阶段旧城改造项目的重启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认同问题,通过梳理城市历史,挖掘城市符号,重塑城市集体记忆,打造新的城市名片。旧城改建的发展思路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保育工程,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和活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建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城市文化缺失造成城市特色消失、发展日益趋同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从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城市文化的概念,城市文化对城市的意义,并以城市建筑文化为例,分析了建筑对城市的意义,城市建筑文化存在的误区;探讨了在建筑中如何体现城市文化;最后以南京市为例,构想了南京建筑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塑造——以潍坊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特有的自然地理特征、文化传统和历史文脉的体现.文章从文化特征的角度,探讨延续城市地方文化与城市特色的关系,以潍坊市为例探讨传承城市文化的神韵,实现城市特色的重塑.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特色文化日益成为将终身学习、身心健康和生活舒适为生活质量核心的城市居民的共同追求。文章提出根据社区特色文化建设的构建原则,通过建设开放社区、发掘和建设特色社区文化和践行科学的多元参与管理路径解决目前城市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所面临特色物质文化环境不足、社区自身特色文化发掘和利用不足以及特色文化建设资源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京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城市文化战略的转化趋势,对南京市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南京的城市文化战略和全球趋势一致,由注重社会文化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转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以文化设施建设,文教机构扩展,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空间营造与大型文化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经济策略和城市行销策略.文化战略的实施加剧了城市空间重构,不仅加快城市空间外向拓展,而且通过功能空间置换、特色空间营造和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促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7.
高超 《潮商》2016,(6):32-33
2005年以来,汕头文化创业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一直保持在8%之上,超过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2015年3月24日,汕头文化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同年4月,潮汕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汕头启动.今年10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在澄海宝奥城设立中国汕头(玩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新增长点,也是城市经济转型的一大新方向.汕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外部环境不断完善,形成了光盘音像、动漫玩具、文具、印刷等四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而借着互联网技术和创文的春风,汕头文化创意产业也在创新升级,不断向集群化、专业化、高端化迈进.  相似文献   

8.
《潮商》2011,(6)
为庆祝香港潮州商会成立90周年,12月2日至6日.商会于中环遮打花园举办“潮汕文化嘉年华”。这次文化嘉年华内容丰富精彩,是潮人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的一次大展示,向市民及来自世界各地客人介绍潮汕的特色饮食和文化,数十美食摊位参展商部份来自本港,更多的是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之老字号。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3,(13):64-66
在特色中国背景下的城市设计应探究城市设计和风景园林实践的特点和趋势,吸收国际景观设计成功经验,更需有自身特色和内涵。风景园林、城市设计的多学科多体系多方法多向度的融会应该以社会实践方式沿袭传统生存艺术文化,探索更富有现实意义的文化城市的特色景观。这样才能营造真正富有风景文化环境的城市,才能建造具有可持续性生存艺术的城市,才能建设有中国传承、历史文脉的风景园林特色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思考——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为城市文化特色是长期以来由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是城市的灵魂.分析了城市文化特色的特性及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对塑造城市文化特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海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盐城市的城市化率将会越来越高,城市将会越做越大,在做大城市的同时,必须彰显城市特色文化和城市个性,科学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关系。要以海盐特色文化为依托,努力提升盐城的文化软实力。要结合盐城的人文风情特征,统筹培育和打造盐城特有的人文风貌和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沪宁杭作为长三角都市圈三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具有较强文化辐射和文化反射功能的"特色文化城市"。在全球化浪潮的作用下,沪宁杭在国际化、文化特色和智慧创新等方面正在表现出某种趋同性和相似性,城市的某些独有文化特征正在弱化。从三个视角对沪宁杭各自的城市文化特色及"软实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三个视角分别是:"特色文化城市软实力"建构的维度;"特色文化城市软实力"建构的要素;"特色文化城市软实力"建构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古城是钦州的特色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对钦州城市的文化发展影响深远,高校在历史名人文化发掘和传播方面的优势,提升了钦州市的文化品位,高校为钦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在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和区域文化中心的过程中,应建设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5.
《潮商》2016,(6)
1.打造特色文化资源和品牌,形成区域文化产业资源 汕头具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品牌,这是汕头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文化产业价值链前端的无形资产.汕头市各区县在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挖掘利用本地的文化特色资源,形成了一批品牌.在当代文化资源方面,有潮剧、潮乐、英歌舞、陶瓷微书、瓶内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有侨批档案等华侨历史文化及"南澳Ι号"等与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特色创造与历史文化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造现代城市个性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发掘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入手,着重从城市文化、城市风貌、城市格局、建筑文化等方面,探求城市“精华”,阐明城市特色创造的思路和手法,体现现代城市个性,创造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旅游在新时期旅游业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各地的城市管理部门希望通过合理配置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和城市空间资源,挖掘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实力,由此运应而生了文化旅游规划这一新型的规划形式。以山东省济宁主城区的文化旅游规划实际项目为例,在实践中研究文化旅游规划作为非法定专项规划的工作思路和实施路径,探索一种可以强化和提升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文化旅游规划编制方法,指导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和城市建设的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汕头,一个开埠还不到两百年历史,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汕头是近代以来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汕头既传承了潮汕传统优秀文化,又博采众长吸取了西方先进文化,形成"开放兼容、创新争先"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孝文化的孝感市城市品牌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玉祥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中彩页10-中彩页12
城市品牌战略,是指在城市整体发展过程中,全面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以提升城市竞争能力的城市经营战略.孝文化是孝感市的特色文化,也是孝感市实施城市品牌战略的最佳切入点.孝感市城市品牌战略的实施,须以孝文化为支点,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以人为中心,培养良好的市民素质;以产业为龙头,打造孝感市强势工业品牌;以CIS理论为依据,塑造个性化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0.
陈友义 《潮商》2015,(5):81-83
汕头“海丝”文化发育早,发展相对充分,成果累累。“南澳Ⅰ号”、红头船、樟林港、汕头埠等,都是汕头“海丝”文化的主要代表。综观汕头“海丝”文化,其构成主要包括商贸文化、海洋文化、港口文化、华侨文化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