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进行研究。首先对发行可转债和增发这两种融资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公司规模、现金流动负债比与选择发行可转债融资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市净率、公司成长性与选择发行可转债融资显著负相关;接着对发行可转债样本按照上市地点和所有制形式分类,发现在沪市的上市公司有更强的现金流动负债比,而国有上市公司有更高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相似文献   

2.
李秉祥  李娟 《价值工程》2012,31(30):5-7
为了探讨股东控制权收益对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06-2011年我国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和增发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所选变量对可转债发行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三大指标分别与是否发行可转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5,(10):165-169
可转债作为一种新型的再融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青睐,监管部门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案条例规范了可转债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绩效。然而,国内学者对可转债融资经营绩效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结合我国可转债融资的制度背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可转债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会带来公司绩效的下降,公司风险与公司经营绩效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应大力发展可转债债券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融资,同时降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门槛,推行"注册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风险评估理论,利用线性回归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在2006年5月6日至2010年7月31日期间发行过可转债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经营风险以及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对公司是否选择发行可转债的影响较大;而资本结构对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影响较小;企业的成长性、收益质量、财务风险以及现金流量状况对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影响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的风险评估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李秉祥  李娟 《会计之友》2013,(1):109-112
为了探讨我国转型期公司治理机制下股东控制权收益和经理管理防御对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文章以2006—2011年我国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和增发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考虑外部宏观环境、公司基本特征和经理人自身特征三个方面,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控制权收益动机和管理防御动机对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反映股东控制权收益的Z指数、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东自由现金流量与反映经理管理防御的现金股利支付率、每股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管理防御指数六个变量分别与是否发行可转债呈显著正相关,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管理费用与是否发行可转债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最终成功发行可转债的7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其首次公告可转债发行议案为公告日,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对其公告日前后超额收益率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公告具有显著负的股价效应,这种负的股价效应在"清洁样本"以及"股改前样本组"表现得更为显著.这说明了上市公司在公布可转债融资公告的同时,释放的"好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可转债发行负的公告效应;佐证了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减少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苗露 《活力》2011,(12):163-164
可转换债券简称为可转债。根据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可转换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可转换债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时间内依据约定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目前.可转债已成为上市公司除配股和增发新股以外可用来筹集资金的“第三驾马车”,与配股和增发新股相比,可转债具有融资成本低、发行方式灵活、偿债压力小、股本扩张适度以及能抵扣税项等多项优势;同时,可转债作为一种兼顾收益和风险的理想投资工具,不仅具有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而且其转股性质还使投资者在公司快速发展时能与股东一起分享高成长带来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理论与实际,对我国近期推出的金融产品分离债与可转债的发行条款进行了比较,包括票面利率、债券期限、转股价格和行权价格、赎回条款、回售条款、担保条件、资信评级和向下修正条款等。结果发现,可转债在条款设计上更加倾向于投资者,分离债在条款设计上更加倾向于发行人。同时还对我国目前分离债的条款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可转债于1843年起源于美国.目前,以可转债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可转券全球规模已达3750亿美元,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数量相当大,各家发行的可转债数量从几亿元到几十亿元不等.由于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基本面大多数较好,发行后受到了市场追捧.今后将有更多上市公司采用这种方式筹集资金,市场容量的增加将给市场带来活力;更重要的是,今年的股票市场充满希望,在延续价值投资理念的同时会给投资者带来较为理想的回报,从而为可转债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转债多了一个投资品种的选择,也多了一条规避风险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有双重属性,即债券性和期权性,因而关于可转债双重属性的理论研究也分为两类:强调可转债债券性的研究和强调可转债期权性的研究.可转债的双重属性使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也表现出两种特征,即可转债融资的债券性特征和可转债融资的期权性特征.通过从资产规模、资产结构、负债水平、偿债能力、公司成长性、公司风险、过度投资等7个方面对可转债双重属性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可转债双重属性与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可转债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再融资工具,特别是在2003年,上市公司以可转债融资首次超过配股和增发融资规模,而且,投资者对可转债融资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然而,可转债融资是否能改变上市公司在配股和增发融资后公司业绩立即变脸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公司债(简称可转债)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给予持有人在一定期间内依约定条件和转换比例将债券转换成本公司股份的一种公司债券形式。目前,我国发行的可转债有两种:不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和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简称分离式可转债)。1992年,深宝安(000009)发行了我国A股市场上的首只不可分离交易可转债,融资总额5亿元。  相似文献   

13.
相比公开增发、配股等再融资形式而言,定向增发具有程序简单、费用低廉、发行制度灵活等特点,近年来定向增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融资方式。人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折价问题上,文章从定向增发发行机制来揭示定向增发存在的玄机。  相似文献   

14.
转股价向下修正的目的在于保证可转债发行公司在股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成功转股。但转股价向下修正是把双刃剑,它对发行公司融资决策盈亏的影响具有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5.
<正>可分离可转债(Bond With Warrants,Warrant Bonds)是发行人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的一种混合型公司债券,它赋予投资人在将来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下,按照特定的价格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是公司债券加上认股权证的组合产品。它兼具债性和股性,是继普通可转债之后我国又一创新金融产品。2006年5月7日证监会在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第一次将可分离可转债正式作为上市公司进行后续融资的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2005年5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A股上市公司可转债预案公告的101个样本,结果显示预案公告效应显著为负,但全流通股样本的预案公告效应为正,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对60个可转债发行公告样本的研究表明,中国可转债的发行公告效应显著为正,这与英美市场完全不同,其原因可归结为股权分置改革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实施。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可转债发行公告的股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通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有力地解释了预案公告的负效应,与预案公告效应正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股权稀释度是发行公告正效应的显著影响因素,与发行公告效应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国内严格的发行条件从基本面上保证了可转债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促使可转债市场不断向债性回归,可转债的纯债券到期收益率随之不断提高,可转债以债性为主的投资价值得到普遍体现。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建议投资者持有到期收益高且偏债性的可转债,以取得良好的保底收益,并关注债性和股性结合优良的低风险价值型品种;对于股性可转债,建议转股或出售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颁布,公司债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获得融资的重要方式,为此,文章对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的现状、特征、发行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剖析了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为上市公司选择公司债融资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公司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由于其兼具债性与股性,因此涉及发债公司、原股东和可转债持有人三方利益主体。可转债的成功发行与平稳运行离不开三方博弈的均衡,但是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现有可转债回售条款存在缺陷,导致三方皆输。文章以可转债三方的利益为出发点,结合现实可转债的案例,提出减少回售覆盖期、增加利率补偿的可转债条款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主要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公司债发行的公告效应和对公司实际业绩的影响。公司债发行对公司股票价格和公司业绩的实际影响到底如何?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结论。随着我国公司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公司债发行对公司实际业绩的影响将是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